《冈仁波齐》:一场二十六年的信仰回溯
2017-07-11 09:43 电影 纪录片

回到内心,不是追求外部名利的时候反而最本质。

来源 | 场景实验室(ID:changjingshiyanshi)

作者 | 张扬 路伟 吴声

《冈仁波齐》是张扬自2012年《飞越老人院》以来的最新长片,展现了一支十一人大部队从芒康到神山冈仁波齐,两千余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部安静的公路片在《变形金刚5》的喧嚣中辟出了一条幽径——半个月内,票房破7000万。

对于艺术电影,这个成绩可以称得上“大卖”。口碑和上座率持续高走,《冈仁波齐》的院线排片也从最初的1.6%升到了今天的5.9%,但上座率依然是所有在映电影中最高的。

张扬导演说,《冈仁波齐》不是一部纪录片,只是借助纪录片的手法,让影片更具纪录片的质感。在设想影片的时候,没有太多戏剧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对生活自然流程的记录,但这种记录不是我们每天跟在后面被动地拍。十六年前《洗澡》里去圣湖沐浴的片段是个引子,在距离张扬第一次进藏二十六年后的现在,《冈仁波齐》蕴藏着一场二十六年的信仰回溯。

7月4日,吴声与场景实验室成员,邀请了朋友们一同包场观影《冈仁波齐》。观影后,吴声老师与《冈仁波齐》导演张扬、电影发行人路伟,一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回答了现场的提问。

| 路伟、吴声、张扬 现场谈话并接受提问 |

1.  像《冈仁波齐》这样的优质电影,如果能够在中国电影上赢得一席之地,意味着什么?

路 伟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有更多高品质的观众欣赏高品质的影片,不仅是商业片,艺术片也有了细分,譬如不同的分线发行和分众销售方式。很多艺术电影,特别是像《冈仁波齐》,欣赏门槛是很高的。专业的电影人说《冈仁波齐》是纪录式剧情片。在中国电影史上,这种类型的电影几乎没有,而在世界电影史上,这种类型也很小众。

像《冈仁波齐》这样优质的电影,能在中国电影上赢得一席之地代表的是一种场景的变革。譬如,曾经众筹就是一个很好的引爆点,一下能增加几百个核心用户,同时今天的“包场”也是一个把很多人拉入一个共同场景里,让每个人参与的有效方式。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观影场景,让观影场景的共性变成共情,带着同一种情绪看一部电影,发挥电影的社交功能,就是艺术电影所需要达成的目标。

| 经幡——《冈仁波齐》海报 |

吴 声的确,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到底是不是高门槛,是不是意味着高品质,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个时代,凡是优秀的产品就不会缺少精准连接和精准分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包场”看电影这个动作并不是包场本身,而是通过包场的行为去放大、筛选超级用户,连接用户的精准触达,形成口碑。

我自己并不在意电影是不是情怀、文艺,或藏地文化的猎奇,我在意的是作为互联网产品,有没有产品自信,以及这种自信能不能找到拥护者。观众观影后自发的认可进一步传播的过程,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流量,同时是重要的票房来源。不要在意票房结果,也不要在意影院的排片量有多高,因为这只是一个路径和结果,流量自然的溢出,要在意的是产品自信能不能完成在商业模型上的建设。

张 扬作为导演,能否做出好的电影,把你内心对世界的认识通过电影传达,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当然,电影总是分大众、小众,大家对电影也有不同层次的认识。作为导演来说,很难猜测观众到底属于哪部分,某部电影的观众有多少数量。所以,导演也不能简单地为观众拍电影,导演不需要为观众拍电影。

曾经,大家都认为来电影院是应该看充满特效,饱含概念的商业片,而艺术片从网上下载,在家里看就行了。但其实艺术电影才应该在电影院里看,因为它真的有一种让你安静下来的仪式感,安静恰恰是因为电影院环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家里观影随时可能跳走,被干扰,没有静下来观看它的能力。

| 张扬 导演 |

2 97年张扬导演的《爱情麻辣烫》,很成功地卖了三千万,相当于现在十来个亿票房。按理说,张扬导演应该特别懂市场,但好多年前他离开了所谓的北京电影中心,去了大理开客栈,拍电影成了顺便的事了。“向外看容易,向内看难”,一个人如何才能向内看更加清晰,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知道自己走向哪里?

张 扬行业内的人会知道,只要从事了电影行业,名和利是都跑不掉的东西。你的电影总是要面对观众,面对市场,甚至还要面对电影节。我之前的一些电影还算成功,商业上不亏钱,口碑也都挺好的,我就被定义为商业和艺术结合比较好的导演。但反过来,有一段时间我反思自己,商业和艺术是不能完全平衡的,因为平衡意味着妥协,想要更商业就要和大众的口味尽量贴近,甚至电影表现的法都要接近大众口味,但想更艺术,想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就要在电影语言上、电影整个的题材选择上要走另一种极致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是非常矛盾的。这是导演自己必须想清楚的东西。

从我的角度,觉得向内那一部分,也就是你内心的一部分,会越来越占优势。电影是唯一我从来不去考虑任何商业的回报,只想就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东西;但是反过来市场、观众通过口碑,通过票房回馈了你。也就是说,你并不在意的事情,有时候反而能够回馈你。以前我总是在两边犹豫,越犹豫票房反而越一般。回到了内心,不是追求外部名利的时候反而最本质。

| 朝圣之路——《冈仁波齐》|

3.  无论从是票房、受众,还是营销,怎么对《冈仁波齐》进行判断?

吴 声新一代审美习惯的崛起,标志着新时代对于极高的审美素养与人文关怀,明确的社交态度与道德水,这样一种形态开始主流了。以前我们经常劣币驱逐良币,影院有了驱力性的要素,观众也有了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而且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因为互联网形成了一种民主性,在这种民主性下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冈仁波齐》将会破亿。

第一波超级用户开始向更加广阔的渠道迈进,通过社交网络和朋友圈大规模渗透是第一个节点。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人像张扬导演一样更加忠实自己内心的召唤,他们原来知道不需要向外而求,只需要反求诸己,做最好的自己,一定会遇见最对的人。所以这个时代是产品崛起,品牌崛起,它表现在消费升级中的文化形态。

最后一个判断是,像《冈仁波齐》等火热的现象会催生、倒逼产业链要素的成熟。在未来,多样性会成为更加主流的审美形态和文娱形态一方面消费升级表现为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也会表现为消费降级,越买更好,越会发现其他的也是你的菜,所以你发现LV已经不能满足你,但是LV和Supreme的联盟则会成就你。

这个时代是令人发烧的时代,也是令人思考的时代,《冈仁波齐》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又一部好看的电影,还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