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会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突破口吗?
2017-08-22 10:37 野草新消费论坛 陈维龙 无人零售 圆桌

只有改变的人,才有可能掌握未来

野草新消费论坛第一期8月19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黑马学院举行,围绕“无人零售会出现一个比滴滴市值还大的公司吗?”这一主题,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EATBOX创始人安利英,24爱购创始人王镇方,天成资本合伙人陈超阳展开了深入探讨和激烈交锋,三个半小时,可以说,将无人零售这一新兴行业剖析的淋漓尽致。

在活动前半程,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发表了《无人零售与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无人零售几乎可以跟未来或者第四次零售革命划上等号。将实体门店数据化和对用户的直接触达,让无人零售将突破从古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未来的零售的格局,它需要一场“战争”来竞争决定,未来属于那些更多价值的创造者。

口述 | 陈维龙

整理 | 张晓军

零售的三次变迁

无人零售最近非常火,我现在主要讲的是在第四次零售革命和无人零售的框架下,超市、便利店的无人状态,是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百度指数在7月10日的时候,淘咖啡,无人超市概念的市场反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共享单车。大家对无人超市的感官非常强烈,因为大家去超市的时候,确实很痛苦,一旦有新的东西出来,就很关注这件事情。

我们来看一下零售的变迁。

第一个变迁:从一开始零售是前店后厂模式的,你要买水果去一个店,要买肉得去另外一个地方。最初的状态都是按照这种固定模式,但后来被打破了,成为商场,把店做成一个柜台,比如说这里卖针织、那里卖小食品,到了一个节点,就完成了其他的购物。

第二个变迁:连锁化。连锁化就是将所有的流程和决策标准化。

第三个变迁:超市的开架化,以前不管是独立的店铺、超市,还是连锁。他们所有的商品都是围起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柜台就需要一个人,他只能服务一个顾客,所以效率非常低下。

一旦开架化之后,整个市场就变得非常不一样。到底哪里不一样?比如说最外围的圈子有n个点,一次购物要买8个品类的东西,那就需要去8个不同的集市。现在你只需要到一个百货商场就可以完成,所以整体的效率就有n倍的提升。然后你从闭架的百货商场,到开架式的超市,就变成了任何一个人,不需要一对一跟员工交流,拿到东西就可以走。

无人零售与第四次零售革命

那么,无人零售或者是收银无人化了之后效果是什么样子的?

从时间精力上来看,在超市这种形态,我们可能花了20分钟选购,排队占到十几二十分钟。如果纯粹是无人化,收银的可能就占用10%的时间。从超市来看,你可以节省掉收银柜台,SKU在开架里也会得大很大提升。

我们可以看到,从独立店铺、百货商场,再到开架化,它在时间、人工、效率、SKU等方面都有倍数级的提升。到了无人零售这块,它的提升最多是50%或者是一倍,并没有达到很高。但是它为什么跟第四次零售革命有关联?

因为百货化后端对应的就是商品生产工艺化,以前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工厂生产,自己做完后让前面的店主去卖。到了上个世纪初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让销售开始独立,你不需要生产,只要售卖就行,这是百货化的路径。之后的连锁是一个流程的标准化,再做大规模扩张。超市开架化,是基于条码信息化,前端、中端、后端都一体化,不管体验还是效率,全部都拉升了。所以说,这是三次的零售革命。

无人零售并没有那么高的效率提升,但是我认为,无人零售可以跟未来或者第四次零售革命划等号。因为面对一个从古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实体零售店里不知道用户是谁,它可能拥有会员、顾客,或者是订单,但它不拥有用户。所以它要触达用户,没办法做到。

这其实比得上百货化、条码收银、超市化的变革,到线下的实体店里,如果像阿里、京东一样,搞什么活动给你配送,任何东西都可以直接触达用户,那这足以成为一场零售的革命性变化。

还有一个是人、场、货实体的数据化。其实商场也不知道用户从哪里来,是谁,他对商品做了什么?现在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都不拥有这些数据,而这些数据会极大地驱动商业模型或者是企业运营,因为以前我们可能是通过人工方式,或者非常少的数据,来做一些改变。现在则可以通过数据方式,驱动这个企业的运营,甚至变成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在这个基础上,零售尤其像超市,他们的数据会非常有价值,它的数据养活了跟它同样规模和利润规模的数据知情方、提供方、系统提供方。这些数据如果有了之后,为什么不把这些价值纳到自己的框架来做呢?

为什么无人收银是一个突破点?

但现在首先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收银无人化。

我们去实体店时,跟商家或者店铺所有的接触行为,其中必须的动作之一,就是收银。而且在某些行业里,尤其是超市或者餐饮,它的收银过程非常痛苦,需要二三十分钟。在这个时候,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就有动力去下App。

但为什么这块没有推起来?因为技术上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他唯一下载App的点就是在收银这块。所以,收银无人化就串起了整个流程,你通过收银获取用户,把它变成无人化,里面的数据都在整个App以及线下的传感器里跑起来。这是每家无人零售企业要做的事情。

当然,收银无人化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我不管你有没有交钱,只要到了我的系统里,做了什么样的事情,系统就自动记录。对于后端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百货商场对应后面的时代潮流,是商品的工业化生产,连锁化对应的是流程化的标准,是企业大规模扩张。

超市开架化最后是基于条码前后端的信息化,无人的状态,因为以前是人和人的交互,后来变成人和机器人的交互,它是全面地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说它是有后面的时代趋势支撑在里面,要根据趋势制订方案,知道你在里面干了什么样的事情。

第四次零售,我认为是全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这就是零售的变革。它主要的两个议题就是:线下的用户线上化,实体空间数字化。

这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服用户为什么要下载App?为什么要线上化?这一点,在某些行业里面,唯一可能的突破点就是收银。

那到底是超市还是便利店做无人收银的空间更大?我们看7月10日百度指数,搜索了“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零售”这三个概念,无人超市的指数级是最高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到底是解决去超市排队20分钟?还是解决便利店的排队2分钟的问题?很显然,尤其是居家的人,他们对这个问题是特别看中的。

这里我们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终极状态,因为超市大的形态是增长趋势放缓,便利店小的形态趋势还是存在的,最终是什么样的状态?通过前几次的变革来看,其实是会从小的点变成一个大的点,最终成为超级市场。那么便利店是在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一个反向的趋势,我们可以更靠近,更精准地追求,这些小的需求只是在大的商场中,越来越大的品类更全的趋势里面的一个小趋势。

比如说我要买衣服去一个店,买猪肉去另外一个店,这个店可能最初是独立的,当然趋势还是要趋向于一体化的购物,但还是会基于社会学上的一些东西,基于大家一些更临时性的需求。所以说,超市大的空间里面,它是一个常规性的更全的需求,便利店是一个小的零碎化的需求,大的需求还是在大空间里面。

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做创意的人可能没有idea或者技术,只能根据现有的优势做,通过很多案例分析或者我们仅仅从技术角度讨论这些问题,就可以发现,不管是24爱购还是缤果盒子,其实现在大家都只局限于快消品、便利店或者超市这种形态,还没有扩展到服装、药品甚至是包括餐饮类的形态。

为什么没有扩张到?或者是大家从来没有人讨论过这些东西?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可能选择了之后,是依靠你现有的资源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了这些方案。

但是我们做这些方案的时候,还会从需求上来做,已经有了这些需求,那我们选择以一些共同点能够打通这些东西。

超市场景与购物车结算

再看一下选择过程的方案,总结归纳起来,因为你必须要收银,就要知道谁买了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直接在商品上做一些手脚,比如说像安总是在商品上贴标签,那么你就在货架上做一些传感器识别商品,或者是人之间的交互,给他记账。或者是在超市的状态下有购物车,在购物车上面做,还可以在收银台上面做。

以超市的形态来看,为什么收银台是不可行的?因为超市排队的真正问题在于,比如说我有200个人在里面购物,但在购物时,200个人做了任何事情,并没有被系统感知到,它只有到收银台,被收银台串行一个一个处理,这就是超市排队,或者任何地方排队的根本性的原因。所以,在这一块,收银台肯定是解决不了的排队的问题。

在其他三个方面,不管是货架、购物车、商品方面,理论上都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讲,比如说给出了一种参数,测出他们三个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购物车等于25个货架,等于20万个商品。

就是说,一个购物车的生命周期,能够售卖掉20万商品或者是25个货架。我们以20万个商品为例,他们每贴一张标签的成本为一毛,那么就需要2万元,对于货架而言,每个货架800块钱,购物车的话,每个购物车需要2万个点。

从操作上看,你要贴20万次呢?还是去做25个货架?还是去做一个购物车?从时间上看,你是去生产一辆购物车,还是去生产25个购物车或者是其他?

其实我刚才讨论到很多没有说到的细节问题。对于一些大的方向,比如说,你是做硬件方,还是做系统零售?这一块我觉得是很难讨论和确定的,因为它是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很多做零售方向的人,会觉得这个事情是服务零售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的商业化中,在短短40年之内,已经分十几波或者几十波。所以说,现在占有了资源,并不代表未来占有资源。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说你开一家超市,能将所有的用户线上化,能获取到很多数据,那么你跟任何一家超市竞争,绝对是可以打败他的,你的运营成本、效率、对用户的感知和体验,是非常大的提升。

因为在零售这一块,对用户而言,他们关注的就是商品的价值、体验。我们想象一下,你为什么去那家超市而不是去这家超市?现在对我们而言,主要是因为它近,我们家附近2公里内就只有这一家超市。那么,未来可能有了更多的选择,因为它快,近的话你可能还需要排队20分钟,就相当于你要到5公里的范围了,那么你在3公里或者10公里的范围内都能够承受,所以扩大用户的选择,商家的竞争优势会更为凸显。而且你获取了很多实体店里面的数据,对整个商家的运营驱动是一个不可同日而语的事情。

未来属于价值创造者

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多,它属于零售店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问题。未来是属于谁的?其实就是属于价值的创造者。对于用户而言,给他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零售商的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你能够提升的价值是什么?我不需要你半个小时排队,或者是你能提供含有更多的基于数据更精细化的推荐,能够给你更多的优惠,这就是你对商家、用户、整个生态而言,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靠谱的逻辑。

未来需要一场商业战争,需要你去相互地竞争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即使你说你是世界上最牛逼的,最有贡献的,但是所有最终确定的事情都是要靠一场战斗说话,谁打赢了,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在现在的趋势上,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京东、小米,他们都在往线下去做,很多资本也在关注。两个如果合力颠覆的话,很难说现有实体的零售商有什么优势,因为只有改变的人,才能掌握。

* 本文由野草新消费原创,作者张晓军。加入消费升级VIP群,请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