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没有新女性?
2017-10-13 10:21 新女性

女人 15-25 岁只懂爱情不懂婚姻,25 岁- 35 岁只懂婚姻不懂恋爱;35-45 岁只懂日子不懂婚姻,孩子、家庭压力很大,数着日子过;45-55 岁只懂孩子不懂日子;55 岁以后才知道自己是个孩子,心态回归到少女阶段。最牛的是 80 岁的老太太还喜欢吃醋。

来源 | 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大部分女人无非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可在不同时期总有人站起来说:我们才不是传统女性,我们是新女性,会奋不顾身地追求梦想、爱情,会在男人的商业世界里搏斗。你要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的回答万年不变:打破传统,做自己。就这样,关于「新女性」的争议一直没有停下来。

新女性 | 做自己

事实上,「新女性」形象的定位和转变总是随着历史情境的改变而不断衍变的,这样的变化历程,不仅是女性行为举止以及价值观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话语权的分配状态,更是一个时期思想变迁的缩影。

反面举个例子,十年前,男人被女人看作「娘娘腔」大概是一种很大的侮辱,而如今,对年轻男性最深的恶意应该就是「直男癌」三个字,从男性必须粗犷硬朗到直男思维被鄙视,正是一种女性自身定位和视角的转变,也是这个时代对两性看法的多元体现。瞧,女性地位提升了,也难怪如今小鲜肉迷成熟女性,而成熟女性也开始大胆追逐小鲜肉的爱情,鲜明的例子就是明星钟丽缇和小她 13 岁的张伦硕。

在近代的历史上,女性被作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要数清末民初,此时的中国思想界正处于一个众说纷纭、中西杂糅的多元化阶段,知识分子们狂热地追求政治理想和社会现代化理想。按照惯例,男人们吵吵嚷嚷得不出什么好结果的时候,就要开始甩锅,而这时数量上最大且还没被讨论的群体就是女性了,顺理成章,「边缘文艺女青年」接过「直男」的锅迅速成长为新女性。

 民国新式女性

这其实和今天就很像,大家都慢慢能吃饱穿暖了,婚姻和性的根本问题从小黄书搬到了互联网,过得不如意,娶不到白富美,就怪社会风气不好,说女人太现实,这个锅女人可不背。

不信,咱们今天就回到清末民初,看看到底是谁在定义「新女性」,又真的存在「新女性」吗?

男人不行,就怪女人不好

20 世纪初,在新女性的形象被勾勒出来之时,与之相对应的是「女权」概念的出现。有个叫须藤瑞代的日本学者考证过,「女权」在中国最早出现在 1900 年《清议报》上登载的《男女交际论》一文中。当然,这个时候对女性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刚刚从维新变法中走出来的梁启超先生了,虽然他并没有积极地主张「女权」,但改良派的他对女性问题还是提出了一些改良建议,认为女性资质不是生来就劣于男性,是可以改良的,甚至认为国家的强弱与女性的强弱成正比关系。

以前说少年强则国强,在梁先生这里则是 「女子强则国强」。

周莹 | 开办女子学堂

梁启超还积极主张不缠足和加强女子的教育,说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强弱。这里就要补充一个知识点了,对于缠足,现在通常将其理解为落后的观念,是对女性的压迫。其实,缠足并非是女性被迫的无奈选择,相反,缠足在很多时候是条件优越的家庭主动的选择,这既是男权社会的体现,满足了男性希望女性乖乖在家的强权,也是一种相对时尚的行为。虽然疼,但很多家庭和女性会去迎合这样的习惯。

自古女子好像从不会因为疼就不去追求时尚,不然当今的医美整形产业也就不会这么发达了。从梁启超所代表的改良派人来看,为了时尚和美而做出缠足这样的行径,实在不是新女性的代表。

《黄金时代》| 这是我要的自由

再看看改良派们大致描绘出的新女性形象:从小脚的束缚中走出来,既能够从事一定的劳动,还可以在家里教养孩子。这样的新女性可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主要是针对还没有缠足的年轻未婚女性,对于已经缠足的或者不再能够教育年轻后代的女性,并没有报什么希望。

从这点上来看,改良派们还是希望女性能够知书达礼有文化,还能做一定的劳动,本质上还是服务于家庭,而不是在外面闯荡。

要做「国民之母」

过了两年,知识分子马君武和金天翮等人也开始了讨论,思想上虽然受到了梁启超的不少影响,但是马君武已经开始把视线转移到了女性本身,提倡男女平等。诗界革命的大咖金天翮则塑造了「国民之母」的新女性形象,几次提出女性作为母亲对于家庭道德多么重要,母亲对儿童的影响力又有多大。

《大宅门》| 母亲对于儿童及家庭的重要性

知识分子挺可爱的,为了体现理论价值,就提倡这提倡那的,然而你可能会说这还需要提倡吗,几千来母凭子贵,难道妈妈们不懂?

不过金天翮这个提法与前一时期的梁启超相比,确实把未来女性的形象向革命家的方向推进了,也正常,男人改不出什么革,就让女人来,只是女子还要以家庭为重。

除了当妈,还要学会 Man

改良派在政治上的结果你是知道的,失败了。不过西方思想还在不断引进,拿来主义嘛,所以女性权利也在丰富和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性论者加入到了对于女性形象的讨论之中。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秋瑾。她主张「尽与男子一样的义务」,强调女性要贡献国家,她在 1904 年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来呼吁女性奋起,要求女性自己来打破被压迫的现状,说女性自救才是是救中国的手段,简言之你们要学习她。

《竞雄女侠秋瑾》| 吾辈爱自由

这样强势的形象,很容易联想到如今叱咤商场的董明珠,从手机开机画面里的自己,到怒斥北大硕士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董小姐」在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成了这个时代新女性的代表之一,也抢来了话语权,根本又像极了今天的直男癌。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成功女性就是独立自主赚大钱,最后再变成你自己曾经讨厌的男人?

这时,就有人又发言了:「新女性不能太像男人,还要做个贤妻良母。」

也不能太像男人,要做个贤妻良母

「女权」在 1910 年前的中国就是这样一步步被传播开来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政治这个原本并不经常被女性触及的领域中去。在社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女子革命军也在武昌起义后涌现了出来,主力军是由女学生为主的中产阶级女性,就是你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女学生形象:家境优渥,邻家女孩的样貌,本以为是乖乖女,却冲到街头,一头热血为革命,还开始提出女性参政的要求。

革命先行者孙文表面上同意,但其实对女子参政并不乐观,于是女子参政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最终随着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议会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独裁统治也切断了女性参政的途径和场所。

《人间正道是沧桑》| 女子参政不易

在袁世凯执政的那几年,社会关于「女权」和女性权利的讨论开始趋于保守,而此前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操持家务,提倡贞操,甚至连殉葬都开始被提及。新女性开始往回走,又变回了政治求稳之下的旧女性,历史一直是这么此消彼长。

实际上,当时那些参加过革命的女学生很大一部分主动选择回归家庭,做个贤妻良母,如果能成为「养尊处优」的太太倒是最好的归途。「新女性」倒像是自己贴标签,以此为招数「驭夫」。

《潜伏》| 新女性变为贤妻

在今天,虽然贤妻良母这样的字眼似乎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甚至还受到了鄙视,说你软弱、没态度。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且另说要不要孩子,当不当妻都已经成了很多女性考虑的话题,单身社会被提上了日程,还有不少人感慨:不努力的女孩,迟早是要结婚的。

看看人家国外的女人,好像也不行

轰轰烈烈的「五四」来了,人们开始关注个人需求,去争取女性自由与解放。听上去多么美好,议题也广泛了,教育、社交、参政、经济和婚姻,女性们都可以去讨论,还可以 「自由恋爱」。

是的,这个时期主要讨论的就是自由恋爱和女性运动。说起自由恋爱,就得提到胡适了,他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诗恰是写给自己在美国的女友韦莲司。许是受这段经历的影响,胡适一直强调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人」,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从这里看,我们今天似乎倒退了,100年前在公园里自由恋爱,如今又开始体验相亲的惊悚, 公园成为相亲大观园。

《建党伟业》| 吴彦祖曾饰演胡适

在1920年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中国对西方的女性运动和状况开始批判,尤其是对日本女性的态度,从之前的羡慕和学习,到了这个时期发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在同情她们。 

五四以后,女性权利的运动进入到了新阶段,整体上开始有了超越国家这个框架的可能性,中国的女性开始加入争取女性利益的国际化大家庭中。与国际接轨又有了自己个性的新女性,更接近今天的知识女性。

当时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电影就叫《新女性》,她饰演的就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职业新女性韦明。为了争取婚姻自主,不顾父母反对,韦明与恋人私奔,虽然生下女儿后被丈夫抛弃,但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只身到上海的私立学校当音乐教师。可见,在那时「新女性」已经将「自由」与「独立」作为重要的精神动力。

《阮玲玉》| 一代名伶的香消玉殒

这些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不仅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还追求时尚,品味高雅。问题是,真正遇到磨难的女性承受能力如何呢?

商业中的女性

说起承受能力,与知识女性相对的工人阶级代表「女汉子」可能会更强,但好像这群人从未标榜过自己是「女汉子」,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后还是这样,尤其是女人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有些女性还担当了妻子、合伙人的双重角色。除了热播剧中的陕西女首富「周莹」,冯叔讲过一个故事:海南房地产界有个传奇女子,早年老公逃跑到南非,到现在也不知是死是活,留她一摊子债务和烂事。她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公司,还债,做生意,慢慢让公司活起来。这样的女性非常不简单,而这种新女性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来的。

《温州一家人》| 走出来的企业家

那中国到底有没有新女性,还是只是一个简单的标签?伪新女性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真正的新女性承受能力极强,却很少说自己是新女性。

从商业上来看,女性细腻、感性,适合做细致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常规性工作, 而且做得很好;财务安排、战略设计、金融投资的决策人大多还是男性,女性当一把手的少,这和性格、心理素质、知识结构等因素有关。创业者有少数聪慧且能干的女性成长为股东、合伙人、CEO,民营企业内部从底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女 CEO 少,空降居多。某种意义上,商业还是男人的舞台,不管是不是新女性的时代,因为新女性可不是嘴上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