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店的历史问题上,投资人该如何站队?
2017-10-24 10:17 趣店 危机公关

很少有一家公司会像趣店一样,在IPO后突然遭遇舆论一边倒的质疑。

来源 |  尹生价值观(ID:jia-zhi-xian)

文 | 尹生

摘要:对趣店的投资人而言,真正值得关心的,不是过去是如何走过来的,甚至瑕疵和“原罪”也都不重要——那些真正了解这个市场的风险、甚至可能有能力影响风险系数的投资机构已经在IPO中赚了个钵满盆满——对于未来的投资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未来还能走多远。

很少有一家公司会像趣店一样,在IPO后突然遭遇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在昨天其创始人罗敏与知名科技自媒体人程苓峰的对话被公开后,这种质疑被推到了一个高度,因为罗敏认为趣店不存在任何不适当的问题,包括向那些逾期的用户追讨欠款,他称公司更愿意将这些逾期视为一种坏账加以处理,就像是给予这些人的一种“福利”。

实际上,很多质疑已经不是针对趣店的历史是否存在瑕疵或者所谓的“原罪”,而是其创始人对待过去的态度。

对于趣店的过去的质疑,主要围绕下面几个问题:是否存在诱导式借钱?是否存在高利贷?是否存在用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方式催债?是否存在违规从事业务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认知中,该公司所处的是一个处于政府严格监管之下、负面声音不断的行业,即面向非信用卡用户的小额现金贷和分期消费,特别是前者。因此,当一家声称已经是行业最大的公司认为自己是完全清白的时,就与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常识相悖。

对于理性的人而言,这样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在这样一个没有标准可参照的混乱市场竞争,又面临中国普遍信用缺失的现状,一家创业公司若想跑出来,很难“不湿鞋”,但你可以将过去的瑕疵甚至“原罪”定义为企业能力、经验不足、管理漏洞、认识和方法问题,以及创业压力所致,但千万不要说自己是独清的和无辜的。

再不然,这样的解释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那些逾期的用户(分为没有还贷能力的,以及有还贷能力、但没有还贷意愿的),由于催收成本高,我们直接作为坏账处理,就当是一项获取有价值用户的成本,就像体验式广告一样,不过是趣店体验用户。当失信的成本对一个人而言,远不如失信带来的短暂利益大时,这是难免的。

实际上,我期待它能利用IPO得到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用户试错中,也就是率先找到那些有还款能力、又有还款意愿的用户,这将帮助公司积累先发优势,否则,规模越大,风险敞口越大,公司的不确定性也将随之上升。

对于那些坦诚能力不如人者,大多数善忘的中国人民还是很宽容的,甚至会原谅它/他的。问题很简单:能力问题谁都有,但价值观不能有问题,而看待过去的态度,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对趣店的投资人而言,真正值得关心的,不是过去是如何走过来的,甚至瑕疵和“原罪”也都不重要——那些真正了解这个市场的风险、甚至可能有能力影响风险系数的投资机构已经在IPO中赚了个钵满盆满——对于未来的投资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这家公司未来还能走多远。

在《趣店和众安都还只是孩子,尽管已市值百亿美元》中,尹生(微信公号:尹生价值观)提到,趣店在建立和维持行业地位方面,目前可依赖的仍然只有创业家精神,也就是说,如果我是一个投资者,我更在乎的,是趣店能否从创业早期的“草莽”阶段,进入建立标准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创业家本人对问题的认知和价值观将决定公司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