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集团文一波:环卫产业如何不断破局?
2017-12-16 18:13 文一波

国家宏观环境的政策的变化和环卫行业本身难管理、低效的特点,让民营企业在产业中有了施展空间。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入行的手段问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新商业机会,实现在环卫行业的快速增长。

创业家讯 12月16日消息,由创业黑马主办、海信冠名的第十届创业家年会今日在京举行。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发表了《环卫产业如何不断破局?》的主题演讲。

文一波在演讲中表示,国家宏观环境的政策的变化和环卫行业本身难管理、低效的特点,让民营企业在产业中有了施展空间。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入行的手段问题,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新商业机会,实现在环卫行业的快速增长。

以下是文一波演讲,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整理:

为什么要进入环卫产业?

大家好,其实我是一个老创业者。

环卫是我3年多前新创的一个项目。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因为我们之前做环保,从2003年开始做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后来做了餐厨。

在最近五六年,因为垃圾处理、焚烧、发电,这个产业突然就热起来了,很多央企和国有企业都进了这个领域,垃圾处理蓝海变成了红海市场。

第一方面,我们当初在做垃圾处理时,垃圾问题基本是由政府来解决,送到垃圾处理厂,比较被动性。而在欧洲一些国家,一些垃圾处理厂是没有垃圾的,它的垃圾是用纯市场化的方式解决。

虽然中国现在垃圾处理属于行政分配,我们跟政府签特权协议,政府也保证我们的垃圾量,但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做垃圾处理时,要考虑未来垃圾来源的问题。

另一方面,环卫产业还没有市场化,在过去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卫都是政府大包大揽,一些事业单位在做,显然这样去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环卫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政府效率相对低,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之后的效果可能都有问题,从这两个角度考虑,我们选择切入。

从环卫这个产业来讲,具有很大的空间,过去市场没有起来之前,可能每年大概就是一两百亿,但如果达到一个新标准的话,就可以达到三五百个亿,甚至一千亿,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所以,这个领域也确实值得去做。

同时,我们国家宏观环境的政策在逐步变化,一方面政府在简政放权,逐步把一些业务推放到市场上,另一方面中央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管理,包括出台了PPP、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新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产业也确实有可能开放。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择进入这个领域。

如何改造环卫产业?

前面讲这个领域可能存在比较巨大的空间,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在环卫作业的时候,经常出现安全问题;过去环卫产业80%是靠人作业,效果比较难保障,速度很慢,而且很多地方作业起来特别不方便;过去很多是分包给一些临时工,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

作为上市公司要进入这样一个领域,首先要解决庞大的人员管理问题。刚好这个时候出现了互联网,我们用互联网把人连接起来了。

另一方面,作业过去主要靠人来做,其实可以不断利用新的作业工具代替人工,促使作业的效果更好,更利于升级和管理,安全性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过去的环卫的设施,主要以人工设计为主,没有考虑连接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这些设施上进行了升级。

我们把环卫设施连接起来,把人和设施、车辆连接起来以后,管理起来就更方便了,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设施的状态。过去作业效果的管理要抓现行,而且很多地方靠网格管理,看有没有人随便乱扔,有没有人清扫。现在因为人和设施随时在线,而且我们会保留三个月到半年的数据记录,可以看到运行轨迹,以及每个阶段包括垃圾量和灰尘量等,可以通过它们的重量来判断清扫的干净程度。

这样过去靠人去检查效果,我们通过信息化物联的方法,不需要人再去看了,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管理去掉,我们在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公司,区域公司只负责和政府沟通,如果项目哪个地方有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报警。

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数据和经验,过去一人一天最少的作业面积一天是500平米,最多可以做1万平米。到底是1万平米合理还是500平米合理,很难有准确的边界。随着我们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会发现一个人在一个区域,什么年龄段该做多少业务比较合适,不同的作业车辆多少的服务面积比较合适。

有了数据以后,未来我们可以给一个区域和城市的道路准确的规划,可以告诉政府,这个地方应该派多少人、多少机械、什么样的机械,实现自动规划,不再依靠人为管理或者有扯皮的项目出现。

另外有了连接方式,我们可以把环卫,把城区、社区连接起来。我们在社区设计一些垃圾分类的现象装置,把人和社区、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和最后一百米快递物流连接起来,我们的商业模式就会越来越丰富。

这样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方式,一方面解决我们进入行业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竞争能力越来越强。

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大概三年多时间,过去每年的增长率大概在8倍左右。未来五年这个业务模式还可以有200%、300%的增长。

所以在你新进入到一个领域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领域为什么要做,为什么可以战胜别人,为什么可以持续。我们也跟着这个思路不断地在环保领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