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网综创新, 少有人走的路
2018-10-22 09:27 网综 创新

即便“原创与创新“,是播出与制作方都在宣扬的主题,但要摆脱“成瘾性”的抄袭,从看到到做到,这又是一条少数人的路。最早找到这条路的人,将会真正掌握这个行业持续生长的密码。

编者按:即便“原创与创新“,是播出与制作方都在宣扬的主题,但要摆脱“成瘾性”的抄袭,从看到到做到,这又是一条少数人的路。最早找到这条路的人,将会真正掌握这个行业持续生长的密码。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

10年前,《超级女声》开启中国真人秀的大门,它的播出使得万人空巷,但这档节目本身以抄袭《美国偶像》而来。

10年后,“不取自问”成为了国内网综默认性规则,从开始的“借鉴““致敬”的虚虚掩掩,到公开于台面:抄袭无罪,流量至上。

10月7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目前中国国内的电视节目抄袭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4个。

精准打脸下,“版权“与”创新“再度成为焦点,在灼热问责的另一端,国内网综在力图破除“抄袭”。

戛纳秋季电视节上,福克斯传媒集团与优酷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买下优酷原创综艺《这就是灌篮》的模式版权。

茫茫十年路,国内网综在全民狂欢、资本裹挟,流量制胜的时空里,享受着流量红利的巅峰快感,又惧怕大潮退去,手中没有原创力的自己,不过裸泳一场。

“成瘾性”抄袭

“因为吃到过甜头,就会有路径依赖。”综艺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告诉龙门君,无论是模仿还是抄袭,它被印证过成功,相比原创而言,风险低,投入产出比更高。

2000年,抄袭《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第一个尝到甜头。湖南卫视将这一舶来品加工制造,成为中国脸,开辟了真人选秀的蓝海。凭借这一档节目,湖南卫视在综艺行业确立了老大地位。

不为人所知的是,2005年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向《超级女声》提起法律诉讼,搜集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超女”侵权。据悉,Fre-mantle Media是世界“Idol”节目模式的原创者。随着影响力逐渐扩大,“II-dol”的节目模式逐渐传播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美国偶像》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而《美国偶像》为向Fre-mantle Media购买授权,花费超过7500万美元。舶来的《超级女声》的制作却未向Fremantle Media支付过版权费。

最后,这场起诉不了了之。业内人士告诉龙门君,法律没有对“节目模板”进行清晰的定义,到底有没有在侵权范围内不好鉴定。

“版权意识”仅变成了一个行业的道德准绳,而没有法律层面的约束。

2012年,《中国好声音》再掀卫视真人秀的高潮,这个阶段,中国综艺节目仿佛抓住了发家致富的稻草,开启剁手模式,大量购买。

2013年,各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节目多达56个,平均每个月有2档引进版权节目在各大卫视播出。《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改头换脸的“中国版”在这一阶段成为头部综艺。

而2016年出台的“限韩令”,一方面制作方开始“去韩化”,另一方面,将版权购买演变成为了模仿与抄袭。

根据韩国公布的34档涉嫌抄袭综艺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仅2016年到2017年止,国综的抄袭数量就高达15档,占据了4年间涉嫌抄袭近半的数额。龙门君认为,在“限韩令”下,原本要购买版权的制作公司干脆直接抄袭。这与购买版权相比,节约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最重要的是,在对时间和金钱效率的估算下,抄袭+明星的爆款逻辑在这一阶段被反复印证,国内网综对韩综有了成瘾性的依赖。

登峰造极

与此同时,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下称“爱优腾”)三大平台加大力量角逐内容,攻城略地之下,综艺节目迎来了资本与流量的大时代。

随着视频网站在综艺部分加大投入及专业人才持续涌入,流量就纳入了平台争夺战中较关键的因素,这要求平台的网综内容一方面需要更快更广;另一方面需要拿出头部作品。

据《电视综艺、网综、直播综艺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各省级电视共有400多档综艺节目上线,是2015年的两倍,创历史新高;各视频平台推出的自制综艺节目也多达111档,比2015年增加了15.6%。

2017年,一举博得头筹的爱奇艺《中国有嘻哈》投入高达亿元,如此大的投入,从节目构思确定之初,就不能让钱打水漂。最终,《中国有嘻哈》在去年成为了占据半壁江山的爆款网综,单周播放量均超过1亿,微博讨论数逼近3000万,在全国刮起了一阵“嘻哈风”。

爱奇艺在这一年大获全胜。

但光鲜的反面是《中国有嘻哈》被粉丝和韩国制作公司直指抄袭韩综《 Show me the money》,饱受行业非议。

在唯流量论之下,对“抄袭“的讨伐远不足以抵挡对占有用户时间的欲望。

2018年1月,由爱奇艺出品,号称国内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的《偶像练习生》在国内迅速成为爆款,一时间行业对偶像养成类网综趋之若鹜。

但在戛纳电视节上,经国际节目模式保护协会FRAPA分析得出,该节目与韩综《Produce 101》的抄袭相似度高达88分,成为“抄袭之最”。

爱奇艺并非没有原创,只是自我创新的内容却始终没有得到最好的反馈。《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和关注度,但远不及《嘻哈》与《偶练》带来的回馈。

爱奇艺所面临的困局,是整个行业的困局。想要创新,但创新没办法保证结果,同时又无法割舍“抄袭”带来的甜头。互联网下半场,大平台争抢用户时间,一旦要揽住流量,占据份额,对于创新,就只能小步快试,用最低的成本试错,最快的方法试对。

创新维艰

行业内一直流传一个尴尬的故事:当节目制作方拿着原创节目去戛纳电视节做原创节目推介,想和海外购买方洽谈时,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你们又要买什么?”

被买买买标签化的国内网综,正在试图打破僵局。

《这就是灌篮》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据公开资料显示,福克斯公司购买的是模式版权,严格来说,这是国产原创综艺的第一次。在之前,同样是优酷《这就是街舞》的版权还仅仅局限在播出权的出售。

对模式的购买,意味着对原创内容的认可。据悉,在未来福克斯传媒集团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模式的本土化开发。

这一步走的曲折,《这就是灌篮》的诞生是一场心力的跋涉。“我们团队对篮球题材的研究花了两年时间,尝试了很多方案,走过不少弯路,甚至濒临夭折。”《这就是灌篮》的制作人易骅对龙门君表示,《这就是灌篮》的研发,完全无迹可寻,毫无模式可参照,而体育与综艺的结合,既要展现体育竞技之美,又要融入综艺的趣味和节奏。

《这就是灌篮》在播出前,优酷做了将近1万人的用户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篮球这个题材的原始受众群和综艺节目的受众高度吻合,节目组才有了极大的信心,敢把这档节目做下去。

从时间成本、人力精力成本和风险来看,原创的压力远远大于了“抄袭”。易骅直言,创新是一条很难的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运气才能有成功的机率。所以,有的人是不知道第一步如何走,有的人是不敢走,有的人是没有耐心走,但如果持续走下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就如同找到打开通往秘境的按钮。

为了找到通往秘境的按钮,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选择的是另辟蹊径。作为制作人与主持人的董卿,选择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入,用真实的情感与具有民族共鸣的题材,以小而美的内容模式引发了全民的诗词热。《中国诗词大会》摆脱了对流量明星,对热门话题的依赖,用心投入的熬制出一档可以传唱的栏目。

尽管“原创与创新“是播出与制作方频频宣扬的主题,没有人会埋没原创的价值,但从看到到做到,这又是一条少数人的路。

最早找到这条路的人,将会真正掌握这个行业持续生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