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婆婆是如何被全民K歌套路的?
2019-02-14 15:38 移动互联网

260后婆婆是如何被全民K歌套路的?

老年人群体并不甘于被移动互联网大潮抛弃。除了活跃在微信群之外,他们也在寻找着全新的登陆移动互联网的“诺曼底”。

作者 张丽娟 来源  投中网

春节,我随老公回到江西南昌市婆婆家过年。因为发烧卧病在床的缘故,这个春节里,我除了听雨,更多的就是听婆婆唱歌了。

这可不是在家里边打扫卫生边哼唱的那种“唱歌”。相反,是那种需要反复练习、认真唱好、上传网络的很认真的唱歌。即便在大年夜里,婆婆仍然在对着手机练歌。

为了练歌,婆婆还特意在年前就换了一个内存大的新手机,因为在全民K歌连续唱了500多首歌,旧手机的内存实在是不够了。

01

移动互联网的“新移民”

都说90后00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几乎所有的相关企业都紧紧地盯着这些年轻的目标用户,几乎没有多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

即便是在2018年收割渠道下沉红利的那一拨APP里,趣头条、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等产品也没有把中老年人作为自己既定的目标来设定。

全民K歌也在标榜着自己的年轻化——来自2018年12月5日全民K歌合作伙伴交流大会的数据显示,全民K歌用户中的活跃群体趋年轻化(请注意,他们提到的是活跃群体趋年轻化,不是全部用户),平均年龄为23.8岁,以90后、95后用户居多,且高达43%的用户集中于一线和二线城市。

但老年人群体并不甘于被移动互联网大潮抛弃。除了活跃在微信群之外,他们也在寻找着全新的登陆移动互联网的“诺曼底”。于是,拼多多被用于社交,趣头条被用于社交。只是,互相的沟通有限,更像是“人情往来”。

而全民K歌就不一样了,它太适合用于彼此的交流了,没有功利和人情的压迫,而且还有志趣相投的喜悦,过去的老街坊们也被打碎重新洗牌,大家惊讶的彼此发现,原来你也在这里,只我一人未发觉。

在某种程度上,这很有可能是中老年群体的第一个“兴趣社交圈”。

这当然也得益于全民K歌的定位。全民K歌的口号是:你其实很会唱歌。寄希望于搭建熟人K歌的社交圈子。从目前来看,这个熟人圈子显然是成功的。

以婆婆为例,2016年年底,婆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别人的唱歌榜单。好奇之下,她点了进去,之后下载App,慢慢地在App上练习唱歌,在App上结交朋友,积累粉丝。

关系链就这样被建立、被打开了。“里面有70多岁的人,60多岁的人,还有跟我一样50多岁的人,外地的人,南昌的人,大家互相关注,即便不认识也互相关注,感觉一下子多了很多朋友。”

“你也点进去,帮忙关注下嘛。”婆婆积极向我推荐,“这一切都是我自己搞定的,很好玩的,你也可以试试看。”

要是用运营的术语,这可以归为“洗粉”,留下来的,就是兴趣社交的好友,大家可以进一步耍;留不下来的,就……算了。实际上,婆婆也是这样把身边的朋友分为两类——一起唱歌的朋友,和其他的朋友。

中老年人在全民K歌的“诺曼底登陆”显然是成功的。抛开他们在线上线下构建了全新的兴趣社交群体不说,从统计数据来看,“老人家们”并没有被时代淘汰,而是迎头赶上了。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民K歌2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比72.4%,2018年2月,这一数字变成了54.5%。而根据艾瑞2018年4月的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已经不足30%(28.45%)。

相比之下,艾瑞数据显示,全民K歌30岁以上用户占到了42.42%;4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6.52%,这个比例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结合近1.3亿的月活用户,40岁以上的人群已经近千万人群。

02

双向“O2O”

在微信朋友圈里,每隔几天,婆婆就会分享自己的最新歌曲,或者自己成功打榜的榜单,正如她之前看到朋友的朋友圈一样。

“我们都会进线上的歌房唱歌,我自己会创建歌房,也会经常去朋友的歌房唱歌,或者去其他人的歌房里唱歌,不认识的人也会互相进入,发布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赞。”

婆婆的移动互联网“移民”之路,包括了从线下Offline到线上Online,再从线上Online到线下Offline的双向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