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快的”
2019-02-28 16:20 业务 柳青 快的打车 程维 滴滴快的

2消失的“快的”

滴滴早已成长为庞大的移动出行独角兽,而快的已然消失在滴滴背后。

四年前,曾经斗得你死我活的两大网约车公司合并,被保留品牌和平台独立性的快的,却渐渐从网约车市场中淡出,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快的还在吗?

一则法人变更的消息,将快的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2月25日,据启信宝信息,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即快的打车,以下简称“快迪科技”)发生多项重要工商变更,其中法定代表人由程维变更为王庆山,同时,程维也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王庆山接任。

对此,滴滴方面回应《中国企业家》时称,快迪科技是滴滴下属子公司之一,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变更属于内部正常的调整变更,对广大用户没有任何影响。

早在2015年,滴滴与快的就已经合并 当年2月,两家公司共同对外宣布滴滴CEO程维与快的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同时,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如今四年过去,快的早已从移动出行领域的排头兵变成了滴滴的下属子公司,在众人的视线中渐渐淡去。这期间快的经历了些什么?为何消失不见了?

烧钱过后的合并

在那场引人瞩目的打车大战中,快的气势曾一度凌驾于滴滴之上。

2014年初,在分别获得腾讯、阿里巴巴的投资后,滴滴与快的开启堪称疯狂的补贴大战,程维曾在公开场合透露,当时一天最多补贴了1000多万美元。到了当年5月, 两家公司已经烧掉近20亿元,补贴大战随之告一段落。

▲ 滴滴与快的间的烧钱大战回顾。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监测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在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统计中,快的、滴滴的数据分别为56.5%和43.3%;与此同时, 快的覆盖360个城市,滴滴覆盖300个城市

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城市扩张,彼时快的都略胜滴滴一筹。尽管与滴滴合并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钳制Uber中国,但背靠阿里的快的未必不能靠着一己之力杀出重围。

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年的情人节,一对宿敌顷刻化干戈为玉帛。2015年2月14日,快的与滴滴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

针对外界的困惑,吕传伟给出了自己的说辞。2月14日,他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快的与滴滴合并的原因包括: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 合并是双方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 ;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 合并之前,滴滴与快的融资情况对比。

不过,行业内的另一种声音是,滴滴极力促成了此次合并。

和吕传伟一样,在发布联合声明的当天,程维也发了一封对内公开信称,其与滴滴总裁柳青、邓冉启动的一个情人节计划已经“做到了”。

而在与快的合并之前,滴滴曾和易到用车闹出过绯闻。2015年2月3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滴滴与易到用车已达成合并意向,合并后的公司将为“滴滴易到”。

对此,有说法猜测滴滴此举是自导自演。在虎嗅网的《滴滴快的合并背后的惊人数据》一文中,作者认为由于担心掌握微信支付入口的腾讯在这次交易中获利更多,阿里方面原本对此次合并是顽强阻挠的。滴滴通过放出与易到用车合并的“内幕消息”,实则是变相对阿里施压。“ 至少从结果看,这个中国式权谋还是相当成功的 。”该文如此写道。

一边是两家合并的阴谋说,另一边则是一派祥和的“平行发展”。

当时柳青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合并之后滴滴和快的的用户数据会并表,财务报表也会合并。双方将成立一个整合办公室,滴滴、快的都有主任,专门负责整合。未来双方的人力资源肯定会是一个团队,双方会有大概6个月的过渡期。

此次合并之后,双方的持股比例并未公开。网络上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双方在合并后新公司的股权分配比例为55%和45%,滴滴比快的高出10%;二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的合资公司中,二者的股权分配比例实际为52%对48%。

根据当时的消息,战略合并完成后,快的打车在保留其品牌和平台独立性的同时,将帮助加强和完善滴滴打车的业务。

如此看来,滴滴成为了合并公司的主导方。

快的去哪了?

合并之后的快的,究竟是何时消失在人们眼前的?

就目前情况来看,早在合并过渡的6个月里,快的就迅速丢失了品牌影响力。

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O2O移动应用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5月,滴滴快的合并公司旗下的滴滴打车安卓应用,覆盖率达10.26%,位列上榜所有移动应用榜首。而另外两款产品快的打车和一号专车(快的团队此前的专车业务),安卓应用覆盖率分别为2.59%和1.00%, 尽管位列第二和第三名,但和滴滴打车差距悬殊

▲ 2015年6月,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移动应用覆盖情况。

这样看来,快的的“养料”正不断被滴滴吸收,而其保留的原有业务更像是自生自灭。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快的打车APP早已消失不见,最后的更新时间停留在了2015年11月。

两家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专车软件更是同门不同命。2016年3月,多位用户向媒体抱怨一号专车叫车响应率低,账户中的钱又迟迟不能提现。

到了2017年1月,勉力运营的一号专车软件在网络上停止了更新。而滴滴专车则摇身一变,2018年6月更名为“礼橙专车”重新上线。

快的业务名存实亡,而快的创始团队也变动不断。

2015年4月,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滴滴、快的即将完成合并后的首轮融资,原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将借此套现退出管理层。该人士同时透露,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出售股份的决定,是其在合并后公司的运营中退居次位的计划的一部分。

有业内人士据此推测,此前对外宣称的“联合CEO”制度,可能只是避免影响内部人才的稳定性。36氪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及滴滴快的的合并, 称“滴滴快的合并,快的高层几乎全部清退出局”

▲ 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吕传伟。

事实上,快的不过是在复制前人经验。2012年,优酷、土豆两家视频网站宣布合并,土豆同样换股退市。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从历史实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联合CEO”制度终究会被首席CEO取代。

至此之后,“快的”二字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据启信宝显示,2015年8月,快迪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由吕传伟变更为程维。当年9月,滴滴快的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

易主后的快的更是沦为了滴滴的试验田。 据新浪科技报道,快的杭州团队主要负责孵化创新业务,此前的代驾、顺风车业务都由杭州团队负责。此外,快车业务也率先在一号专车上进行尝试,之后才上线滴滴产品端。

除此之外,无冕财经研究员通过查询启信宝发现,快迪科技还发生过两次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

2017年11月,快迪科技的经营范围增加了“自有房屋租赁”;2018年11月,又增加了“批发、零售:电动工具、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配件、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

事实上,2019年以来,快迪科技并非是滴滴内部法人变更的第一家子公司。据《中国企业家》消息,1月22日,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滴滴高级副总裁兼网约车公司CEO付强变更为赵辉,监事张博、董事柳青、董事长程维、董事陈汀均退出。有业内人士认为,快迪科技等非核心子公司的法人变更并非重大的人事调整,有可能是业务国际化挑战在即,程维、柳青等滴滴高层不想花更多时间在公司内部流程上。

如今看来,2015年竟成了快的与滴滴的命运分水岭。滴滴早已成长为庞大的移动出行独角兽,而快的已然消失在滴滴背后。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