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有多大?这家企业 C轮融资3亿元,覆盖学校25000家
2019-07-04 09:57 童心制物 Makeblock STEAM教育

2STEAM教育有多大?这家企业 C轮融资3亿元,覆盖学校25000家

1、STEAM教育产业链 2、三大场景:学校场景、教培场景、家庭场景 3、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信奥比赛,不做等级考试

在西北工业大学本硕连读七年后,王建军选择到深圳找工作。但当了一年电子工程师后,他就动了创业的念头。 

他最开始设计的是一个金属DIY平台,让爱好者群体能快速组装成机器人。“创业,只能找一个小的点切入,从一个非常垂直的市场切入,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之后再去横向拓展。”王建军表示。 

这个项目叫Makeblock,也就是童心制物。2012年创立,进入HAX孵化器孵化。2013年做kickstarter众筹,筹到100万人民币。2015年发布了可编程的机器人套件mbot,公司开始快速增长。2017年完成B轮融资,2018年进行了3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如今的童心制物定位成STEAM教育解决方案商,业务遍布全球,其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内容还有赛事。

 近期,i黑马&火柴盒对童心制物创始人兼CEO王建军进行了专访。

口述 | 王建军

整编 | 张沉浮

1

STEAM教育的产业链

整个STEAM教育行业的产业链分为四大块:

(1)最基础的是技术,就是人类所共有的这些技术;

(2)在技术之上构建出产品,分为硬件和软件的产品;

(3)在产品之上构建出内容,比如师资课程等等;

(4)最后要有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赛事活动。

我们从硬件和软件的产品这块切入,这其实是整个STEAM教育的基础设施。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构建STEAM教育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做个爆款产品。整个STEAM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就会去布局。

再往上的话,我们做了赛事。我认为,产品是基础,赛事是出口,我希望在这两部分能做到头部位置。这两部分也是相对容易集中的领域,中间的内容其实是高度分散的,不会有一家占到特别大的市场份额。当我把这两块卡住之后,中间的内容服务商就会加入到我们的生态。

如果只是卖硬件的话,市场空间不会很大。但如果卖教育服务的话,市场就会大很多。所以,我们现在既卖硬件,也卖教育内容。内容确实很赚钱,我们自己会做一部分,比如编程造物盒。当然,我们的思路主要还是跟教育培训机构以合作的形式去做。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生态的方式,让很多的公司基于我的产品做内容和课程。现在,学而思编程、摩比思维、VIPCODE等公司都在用我们的产品。

我们跟纯做内容的少儿编程企业相比,业务模式不一样,战略打法也不一样。我在布一个很大的局,外人一般看不懂。我们为什么做那么多的产品?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精力做赛事?

我一直在构建一个版图。我可能跑得没有跑车那么快,但我是一辆重型坦克,非常非常的稳健,只要继续往前跑,什么东西都挡不住我。

2

三大场景:学校场景、教培场景、家庭场景

在我看来,做STEAM教育主要有三个场景:学校场景、教培场景、家庭场景。

先说学校场景。我们有整体的教育解决方案,包括课程体系、硬件和软件产品、师资培训、活动运营、MAKEX赛事、线上内容平台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初高再到大学,我们都可以服务。现在,我们覆盖了全球25000所学校,超过600万的学生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再说教培场景。全国大概有一万多家左右的机器人相关的教培机构,我们希望为这个行业赋能。之前也有一些合作,但都不是特别系统化。我们现在希望提供全面的教培解决方案,包括硬件产品、软件平台,也包括整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个是编程的维度,一个是创造的维度。

最后说下家庭场景。家庭场景的想象力很巨大,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放弃过这块的探索。之前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挫折。今天,我们认为找到了STEAM教育在家庭场景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发布了少儿编程新品——编程造物盒。每月一个编程造物盒,线上线下互动,让孩子在家轻松愉快地学习编程和造物。

目前这三块业务中,学校场景占我们营收的大头。去年,学校:教培:家庭的比例大约为8:1:1。

创业初期,我们主要做国外学校,国内几乎没有创客教育的市场,也没有STEAM教育的市场。目前,我们海外的业务的营收能达到60%。不过接下来国内的比例还会升高,明年应该能五五分。

外界一直好奇我们是怎么跟学校合作的。其实,我们并不直接和学校做生意,我们中间隔着一层经销商。我们去发展经销商,经销商再帮我们覆盖学校。我们建立了一个经销商体系,分为白金、金牌、银牌三个等级。不同级别的经销商有不同的拿货条件。

如果政策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渗透率也还会越来越大。我认为,接下来的核心不是追求学校的数量,而是学校的深度。就是在一个学校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把单个学校的营收做起来。

整体来看,我们接下来会重点发力教培场景和家庭场景。

C端家庭市场更加市场化,如果找到对的模式,会有爆发性增长。我们打开C端家庭市场的方式,就是用编程造物盒。一方面,类似像VIPKID这种公司把家庭场景中的在线教育带起来了。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做少儿编程的公司,无论是直播课还是录播课,特别是1对1,很难覆盖住教师的成本。

在B端教培机构这部分,我们的方向就是去提供教培机构所需要的产品和课程。如今,全国有上万家做机器人教育的教培机构,还有更多的K12辅导机构也想往STEAM教育方面切。

我们已经在全国构建了面向学校的销售渠道。接下里,我们会用这些渠道去覆盖当地的教培机构。

我预计,接下来我们学校:教培:家庭的业务占比会从8:1:1变为6:2:2。

3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信奥比赛,不做等级考试

我们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做STEAM教育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形成了对STEAM教育的一些理解。

很多人会把STEAM教育当做素质教育的新分类,当做一门新的兴趣课。甚至在推断市场份额的时候也会类比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的市场。我很不认同这样的观点。STEAM教育其实是传统教育的补充。从长期来看,它是未来教育整体变革的方向,是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教育。

跟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传统的教育最开始是原理性的知识,然后是教学工程,最后是评价机制。比如数学都是一些原理摆在那里,几百年从来没变过。评价机制也是非常聚焦,参加中高考等考试。中间的过程也非常分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呈现两端收敛、中间分散的状况。

STEAM教育中间多了一个环节,我们叫做作为载体的硬件和软件产品。传统教育,教数学和物理一个老师和一个黑板就可以了。STEAM教育,比如机器人编程,一定是基于一些硬件和软件,这个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STEAM教育的发展和技术密切相关。美国在90年代就提出了STEAM教育的一个概念。但真正落地,要到2011年之后。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落地?因为STEAM教育和传统教育不一样,需要硬件和软件去支撑,这要求一些技术必须足够成熟。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在机器人中常用的蓝牙芯片,现在大概几块钱,但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前是非常昂贵的。

此外,教育还是一个和政策密切联系的事情。大概在2015年,创客教育、STEAM教育这些概念开始在中国热起来。就是因为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利好政策,推动了这个行业快速发展。

最近一两年,资本也对这块非常关注,尤其是少儿编程非常火热。过去两年间,诞生了几百家少儿编程公司。但我感觉,真正STEAM教育的效果还待验证,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没完全跑通。随着整个资本大环境不是特别好,未来一两年,这些企业会进入一个洗牌期。

我们做STEAM教育不追一些风口,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什么?

第一点,广度比深度更加重要。深度方面举一个反例,比如奥数。孩子在小的时候,要看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广的东西,而不是走到特别狭窄的领域。所以Makeblock做很多的产品,有99块钱一个的编程板子,也有39999块钱一个的激光切割机。背后的逻辑是提供广度,让孩子们尽情创造。

第二点,软硬结合,编程思维和动手创造并重。编程在过去两三年在国内变得非常热,很多在线少儿编程课开始出现。我认为,编程的软件和硬件一定要结合得非常好,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编程。

第三点,不只是做一个单品,做一个爆品,而是要解决STEAM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问题,用好的技术和产品赋能整个行业。

不做什么?

第一,不做信奥比赛。我不评价信奥比赛的好与坏,只是觉得这个不符合我们的理念,即广度比深度更重要。当然,信奥比赛对应着非常多的商业机会,现在也有特别多的公司打着信奥比赛招生和培训。我并不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必要参加信奥比赛,所以我们不会做信奥比赛。

第二,不做等级考试。现在机器人的等级考试非常多,我们很多销售也会经常跟我说,现在市面上等级考试这么火,为什么不出等级考试对应的产品?我认为,STEAM教育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是没法通过等级考试分级的,相反,只会让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火柴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