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晚上禁止女性使用; 柳青道歉:对女同学不友好,如履薄冰
2019-11-07 10:17 顺风车回归 顺风车 柳青

2顺风车晚上禁止女性使用; 柳青道歉:对女同学不友好,如履薄冰

作者|相欣  来源|腾讯深网(ID:qqshenwang)

下线448天后,滴滴顺风车终于要重回大众视野。

昨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同时,滴滴方面称试运营期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微信图片_20191107101109

消息一经宣布,其中关于女性用户使用时间受限就引发了争议。滴滴总裁柳青特意在微博上表达歉意,称“作为一位资深女白领,也觉得现在的顺风车产品功能对女同学不太好用;但在安全问题上,是如履薄冰的试运行。”

对此,滴滴官方回应,目前公布的是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营方案,属于顺风车公开征集意见的一部分。已关注到用户反馈,未来正式上线的方案还将根据社会各方的意见反馈持续不断完善。

事实也正是如此。据《深网》了解,滴滴在过往的整改过程中,关于产品功能在内部经过了多轮讨论,同时也向公众征求意见,试图在确保安全和保证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滴滴产品方面甚至还曾无奈自嘲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

从2015年夏天上线开始,滴滴顺风车发展非常迅速。2016年6月,滴滴顺风车披露了运营一周年的成绩单:平台共运送2亿人次出行,总行驶里程达到29.96亿公里,使用乘客数突破3000万人,覆盖城市已经达到343个。

除了区别于巡游出租车的专车、快车外,滴滴将顺风车这种原本在线下就存在的出行模式成功搬至线上。这种低于出租车、快车的低廉价格,新鲜的乘车方式,让不少司机和乘客投身其中。

当时或许没人能想到,这个不以盈利为目的、主打资源共享的出行平台会在后来的一段时间成为因为两起安全恶性事件成为被外界讨伐的对象。

从2018年8月27日撤掉顺风车服务后,滴滴开启了安全重整。重整归来的滴滴顺风车将会是怎样的面貌,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还能够重返原来的位置吗?

滴滴挣脱谷底

与过去几年的光景完全不同,2018年是滴滴难熬的一年。

从2012年诞生,滴滴就以快速并且强悍的打法进入各大城市,在与快的打车、Uber中国带“血”的补贴大战中胜出,占到中国网约车市场超过90%的份额。随后,滴滴凭借着新开辟的车服、金融等业务逐渐扩大体量,在后期为了找到更多盈利可能性,又或是处于防御准备,其外卖业务和出行业务与美团开启了新一轮较量,彼时输赢暂无定论。

然而到了2018年,滴滴境况急转直下:两起危机事件,导致曾于年初被曝出的上市计划被搁浅;在滴滴业务中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顺风车下线,对滴滴带来重创。

众多出行业务中,顺风车是名副其实的“共享出行”,它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

滴滴曾在2017年完成订单和GMV的快速增长,成长速度完全超越过去两年。伴随着滴滴整体的成长周期,滴滴顺风车在2017年也收获了高光时刻。在滴滴内部,顺风车的发展前景曾被给予厚望。2017年1月“滴滴大学”的《小桔人成长记》内部纪录片中,滴滴总裁柳青称顺风车是“滴滴里面很有亮点的业务”,并对当时的负责人黄洁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从一些公开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端倪。2017年初,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滴滴年会上,滴滴宣布日完成订单突破2000万单,包括顺风车在内的多个业务成为细分领域的第一名。

滴滴曾披露,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日均订单200万单;一则2017年运行数据还显示,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

借助春运这一特定场景,滴滴顺风车找到了新的“东风”。2018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共发送旅客3067万人次,相当于17万架波音737客机的运量,对缓解春运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界面此前报道,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同年,滴滴的净利润是10亿人民币,剩下的一个亿来自代驾。

顺风车之于滴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舆论压力和恶性事件面前,滴滴还是做出了下线的决定。

除了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常年亏损也让其不得不收缩编制和人力成本。36氪曾报道,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同时,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

2月15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公司的月度全员大会上宣布了裁员的消息,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比例高达15%,涉及2000人左右。这并不难理解,按照以往的工作状态,长达半年之久的“待命”和不确定性势必会导致人力成本的折减。

在长达两小时由视频直播进行的会议中,程维重点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外卖等新业务被迫戛然而止。

聚焦安全整改 回归顺风车本质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柳青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变得多了起来,小到跟进用户和司机使用滴滴意见的意见和反馈,大到披露滴滴对于安全的整改进程。

与此同时,滴滴也变得越来越透明。从下线顺风车业务之后,这家出行行业的巨头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如何提升使用安全并将其落地:

回归顺风车本质,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用户准入信息筛查持续加强,尽最大努力杜绝人车不符;加大客服资源投入,提高客服处置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证流程。

在今年7月滴滴顺风车举办的媒体开放日上,程维、柳青及其他核心管理者均来到现场,这也是滴滴顺风车自下线以来第一次举办公开的媒体活动。柳青在会上回答《深网》提问时称,去年乐清恶性事件发生时非常难熬,她和程维在办公室痛哭了一次。

“你身上担着生命,这个概念进入到你的脑海里,这个冲击对人多大。我们一般做外卖,做电商,很少谈到生命这件事情。所以这给人的冲击实在太大。程维带领我们整个团队,在我们复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哭,就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说不出来话,就是一直在哭,而且不分年龄,那种感觉实在太煎熬了。”柳青说。

在事件发生后,滴滴组建了安全委员会。由程维带领去去各个曾经发生过这种灾难性的危机或者事件的企业学习,比如壳牌、国家电网、松下、航空公司。

柳青称她很难想象如果再次发生此类事件该怎么办。“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只能交给各位来评判了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样,我说的是真心的想法,我没有答案,我确实没有答案。”同时,她也称,滴滴会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的,希望能够把安全做好。

可以看到的是,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也被拿出来重新审视。曾经“蒙眼狂奔”的滴滴和它的掌舵人们终于意识到,业务扩张和业绩增长等商业利益决定着当下所处局势,而企业价值则决定着更为长远的将来。在快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互联网行业,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理性的在二者之间作出正确决定。

六年老员工的张瑞如今是滴滴顺风车的新负责人,自我怀疑、反思成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他在内的滴滴员工们的内心描摹。“曾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了早期顺风车的上线,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困难,也见证了顺风车的成长。但过去的这段时间,是我在滴滴最为煎熬的日子,也是顺风车上线以来最黑暗的时刻。”张瑞如此说道。

“我们做顺风车产品的初心,是想把闲置的资源盘活,是帮车主通过分享空座实现分摊出行成本,帮乘客更便捷地出行。但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丢掉了应有的敬畏之心,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行业,没有认识到线下出行场景的复杂性,忽视了应尽到的责任。”

去年国庆节,程维、柳青、陈汀、朱景士等管理团队穿着文化衫,跑到五彩城购物中心,拿着调查问卷记下了不少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正处于安全整改期的滴滴,急需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安全标准。

在线上,滴滴还做了一个“公众评议会”,就一些争议较大的话题面向用户征集意见,比如“司机是否有权拒载独自醉酒的乘客”、 “乘车过程中,车内属于乘客私人空间或是公共环境”、“全程录音功能是否侵犯司乘的个人隐私”等等,并公开了平台上真实的案例,向公众展示了出行的复杂难题。滴滴希望平台的决定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是在征求过民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随着安全整改的不断推进,张瑞在4月中旬对外公布了顺风车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整体进展,以及来自团队的反思。

同时,顺风车还接入滴滴平台专门成立的安全响应中心,只要涉及安全类的投诉,全部交由专人第一时间处理,降低安全投诉被误判或积压的概率。在去年9月的滴滴平台安全整改中,滴滴组建了7x24小时的应急指挥中心,为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成立“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并优化调证流程。

环肆的新入局者

看起来,滴滴已经做好了重新出发的准备。但事实上,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新的变化。

2018年10月12日凌晨,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服务,这意味着从过去单车单一业务跨越到四轮出行市场的竞争中。哈啰的野心,在此前从“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的更名中便可看出。新的品牌,意味着这家由共享单车服务起家的单车企业在产品、服务、科技和责任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开启从共享单车服务商转向专业移动出行平台的新发展阶段。

背靠阿里,哈啰出行的野心昭然若揭。在上线网约车业务之后,今年1月,哈啰出行又正式启动顺风车业务,在上海、杭州、广州、东莞、合肥、成都等城市开通运营。而近来,其又拿出5亿建立“顺风绿色出行基金”来补贴用户。

截至目前哈啰顺风车已经发展了4个月时间,并且在2月下旬已经全国上线。截至3月中旬,哈啰顺风车车主注册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总发单量达到700万。为了趁势巩固地盘,哈啰出行在五一假期前夕拿出5亿元进行集中补贴。

不只是哈啰和嘀嗒,首汽约车CEO魏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存在推出平台规范化的类似于顺风车业务平台的可能性。

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期间,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已经开始攻池掠地,伺机寻求新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难做出滴滴仍能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判断。新的背景下,滴滴顺风车能回到原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