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资本程浩:从To C到To B是创新者的时代机遇
2019-11-25 11:53 远望资本 To B

2远望资本程浩:从To C到To B是创新者的时代机遇

创业家&i黑马讯(朱丹) 11月23日消息,由创业黑马主办的“第十二届创业家年会暨产业加速大会”今日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为“新一亿中流时代”。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程浩表示,低处的互联网果实已经被摘没了,创业者必须向更难到达的高处进发。他认为中国的To B创业时代已来,并从时代背景、产业背景以及VC背景进行了论证。

谈及科技赋能及创新,他分享了六大观点:一、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二、技术创新需要极大降低成本、或者极大提升效率;三、要全栈,不只做技术提供商;四、要有很强的产品化能力;五、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极其重要;六、To B创业公司CEO都是首席销售。

以下为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过的演讲节选: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创新者的时代机遇,从To C到To B”。

我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大学数学系,后赴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硅谷工作三年后,2001年底回到百度,2003年创办迅雷,2014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6年初我成立了远望资本,开始做风险投资。我创业时做的都是To C业务,做投资之后,我以投资To B项目为主。

To B企业的机会来临

此前,我在美国待了很多年,有很多美国的朋友。我们会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像甲骨文这类企业软件公司?经过思考,我们发现中国的To C领域和To B领域取得的成就差距如此之大。

中国互联网行业能够取得飞速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巨大的人口流量红利之上的。纵观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不是中国企业就是美国企业,因为只有中国和美国有单一大市场。只用了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人口就从0上涨到了8亿。

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公司都是一波一波的出现,譬如BAT都是1999年前后成立的,因为他们很好把握住了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流量红利。TMD(头条、美团、滴滴)都成立于2010年左右,因为它们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假设时光倒退十年,我们在巨大的人口红利面前,要做的不会是精细化运营、也不是加强自身管理,而是尽快跑马圈地、占领市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靠的就是“一快遮百丑”。因此,当时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的To B服务,大多不受企业重视。

中国巨大的人口流量红利,还带来了资本红利。美国投资To B领域和To C领域的VC资金对比,大约是3:7,中国则是1:9,甚至更少,以前中国VC投向To C的钱几乎是To B的10倍。

因为To C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涌入大量资本的同时,To C行业能招到第一流的人才,带来了人才红利。现在问大学生毕业想去什么公司,答案都是BAT。因为有流量红利,带来了资本红利、人才红利,使得中国To C领域的发展远超To B领域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我认为今天To B的创业机会到了呢?因为低处的互联网“果实”已经被摘没了。腾讯现在宣布要做产业互联网,不提消费互联网,我认为核心原因是消费互联网的果实已经被BAT摘完了,现在只有高处有果子,大家都只能去那里摘。

从时代背景来看,由于人口红利消退,企业发展增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当企业的发展速度一旦降下来,第一个想到的是练内功,即加强管理、运营效率。这就带来了企业服务的机会、To B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人力成本在不断上升。我初创迅雷时给本科生每月5000元工资,2013年招聘已经要给到1万多,现在更高,更不要说BAT企业了。当人力成本低的时候,企业都喜欢自己招人做,人力成本高的时候,企业则更倾向于服务外包。现在很多外包走向SaaS模式,按月付费。

此外,现代企业管理更重视降低人的管理成本,擅长把一些标准化、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出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Facebook并购了一家50多个人的公司,但是平均一个人值40亿美金。我在迅雷创业两年时,有人问我,公司有多少人?我说,不好意思,我们发展不是特别好,现在只有20人。当时我们是这种心态,感觉公司人少特别没面子。现在我投资一个创业公司,做了一年已经发展至50人了。我说,你们需要这么多人吗?现在大家意识到企业人多不是好事,管理意识提升了。

从产业背景出发,中国的电商制造业非常发达,提供了大量的制造行业和物流行业赋能的场景。

从VC背景来看,在VC市场非常好的情况下,在模式创新的赛道中,中国同时有1000个滴滴打车、美团,VC们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心态占主流,我一定要多投,哪怕不是很准,但不能错过好项目。

今天在VC市场更冷静的情况下,投资人的心态转变为要求precision,出手都变得很谨慎,要求精确度,能投一个中一个。从VC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机会。因为对于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来讲,不可能有100家竞争对手,但对于以模式创新为主的滴滴来说,很容易面临100个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

总结来说,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投资市场的变化等因素,今天To B的机会、科技赋能的机会真的到来了。

关于To B赋能和创新的六点思考

下面,我分享一些关于科技赋能和创新的思考。

一、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这里有两张图,一张是电影中周星弛要当007,他说那总要给我几件独门装备吧,就找到了达文西。达文西拿给他一个手电筒,周星弛问,手电筒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达文西说,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它就能亮。我们听着很有创新。周星弛问,我晚上怎么用呢?达文西说,从兜里掏出另一个手电筒,说拿另外一个手电筒一照就亮了。

另外一个笑话是,以前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街上修了很多电话亭,需要投币使用。今天移动支付如此普及,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在电话亭上个二维码,使用电话亭请直接扫二维码。用户都有手机可以扫码支付了,谁还要用公共电话?这两个笑话很好地说明了,创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我看来,创新的目的就是两点:技术创新或极大降低成本或极大提升效率。如果创业者所做的创新和“极大”没有关系,就会陷入“渐进式创新”,而渐进式创新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非常危险。

傅盛当年还在做金山毒霸时,我和他一起吃饭,我问他:你们和竞争对手打,是不是挺难受的呢?他说非常难受!每当想到一个功能上线,一周以后行业对手也就同步上线了。企业做渐进式创新,都是给行业老大打工。因此,创业者一定避免做渐进式创新,要做颠覆式创新。

三、技术创新要做全栈,而不止是技术供应商。

海康威视市值达到近3000亿人民币,它做了很多人脸识别的技术。有很多算法公司说我跟海康合作,我为海康提供算法,海康提供硬件。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海康用你算法的时候,也建立了自己几百人的团队,如果有一天自己有了,就可以直接替代掉外部企业。

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更喜欢的项目是有技术,同时也把技术产品化,将产品卖给客户,从客户方收集更多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夯实技术。我们更喜欢做全栈的服务商。

四、对于To B企业来讲,要有很强的产品化能力。产品化能力决定了实施成本,产品化能力好的公司做事情,两个人一周就可以做完。产品化能力很差的话,五个人要做两个月才能完成,这其中的区别太大了,直接涉及到公司能不能规模化发展,因此通用性极其重要。

五、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极其重要。企业的供应链是否强大决定了能否量产,成本控制决定能不能造出来。锤子手机当年做得非常好,特别是一代的时候,我好几个朋友都买了,结果很悲催因为两三个月都没有交付,用户都退货了,这核心就是吃了供应链的亏。

六,To C公司的CEO通常都是首席产品经理,To B公司的CEO通常都是首席销售。创业公司做To B业务,在产品不成熟,甚至行业还不成熟的时候要卖给客户,指望别人卖是不现实的,只能自己卖。当CEO验证销售成功以后,可以找一个销售合伙人,专职负责销售。

To C和To B的五大区别

在我看来,To C和To B有五大本质区别:

一,To B获客周期长,越大的客户、越大的单,周期越长,尾款可能还要拖很长时间。To C的获客周期非常短,用户看到一个广告就直接去App Store下载。

二,To B都有实施成本,当产品化好的时候实施成本会低一些。To C是没有实施成本或几乎没有实施成本。以迅雷为例,我们写一套代码,全世界的电脑都能跑。

三、因为To B有获客周期和实施周期,使得To B公司或To B业务是线性增长,To B企业要想实现指数级增长很困难,一年翻一倍,就很不错了。反之,To C业务有爆发的机会,滴滴三年成为百亿美金的公司,当时我们觉得太夸张了,现在拼多多三年做成了400亿公司。To B领域绝对不可能有这种爆发力,创业者做To B业务,一定要有耐心。

四、To B领域客户对价格相对不是那么敏感,更看重服务质量。迅雷以前做过企业服务,如HRM系统,我也主导过这样的采购。假设有两个潜在供应商,我会让HR先把A和B的功能列一下,列出来以后我一看,A更适合我们就选A,即使A的价格更高。客户在To B业务,价格不是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服务。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做To B,他们如果坚持互联网免费的打法,想卖给企业客户纯免费的产品,我作为企业的采购方是不安的。你如果将这个产品全免费了,那你是怎么赚钱的,会不会把我的数据卖给别人?数据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隐私和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可能存在数据安全的隐患。

因此,对于To B业务来讲服务质量更重要,价格其次。而To C的用户对价格是非常敏感,因此BAT提供的基础服务都是免费的原因。

五,To B有比较好的现金流,To C还是相对依赖VC。迅雷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赚钱,完全是各种探索。今日头条虽然今天赚了很多钱,当它仍然不盈利,仍然需要VC。To B项目和To C项目对于资本的需求也不一样,投资人们也需要及时调整心态。

To B时代的下一个蓝海——机器代替人

在To B领域,我非常看好的方向是“机器代替人”,因为目前机器越来越便宜,人力越来越贵。

一说机器代替人,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工业机器人,过去的机器人只有胳膊和腿,没有大脑和眼睛。过去机器人讲究的精度和可靠度,并没有实现智能化,因此只能在结构化的工作环境里工作,不适应柔性的工作环境。

未来我们相信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机器人可以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是给家具门窗喷绘,以前是人工,成本很高,而且对人体有害,也没人愿意做,现在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身上配备了“大脑和眼睛”,就能替代这样需要有一定手艺的熟练工人才能从事的工作。

除了工业机器人之外,我认为更大的蓝海是服务类机器人。目前工业行业的机器代替人已经发生了,下一个就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成本不断提升,而且服务行业对智能和柔性的需求更加明确。我们投了擎朗机器人给海底捞传菜,但是即使是海底捞,也没有任何两家海底捞的环境、平面摆设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服务行业需要机器人、AI更加聪明。

现在,一个机器人在国内成本大约相当于0.5个人力成本,在美国则是美国人力成本的五分之一了,便宜太多。因此,服务行业的机器换人,未来一定都是全球化的公司,成本优势让其有更大的国际化空间。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项目的创业者,欢迎和我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