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变肥皂 ——公益创业看上去很美
2010-07-14 15:11 专题

“地沟油变肥皂”的公益创业计划,设想大胆新奇,不过,要长期开展下去“绿手指”遇到的挑战依然不少

 

文 / 本刊记者 卢旭成

2010年6月5日,周六,世界环保日,艳阳高照。熙熙攘攘的北京五道口商业区,一场“地沟油变肥皂”的趣味环保公益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十几名身穿白色T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向路人演示如何将地沟油变成各式美丽的肥皂。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魔法,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复杂:把过滤掉杂质的地沟油倒入锅中,在电磁炉上加热,待温度达到50℃后,倒入已经混合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往溶液里加点糖,然后用筷子不停搅拌约半个小时,等溶液颜色变成黏稠的黄色,灌入事前准备好的模具,经过几天晾干凝固,可恶的地沟油就变成了像果冻和巧克力般可爱的肥皂。

这个很应景的活动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协会、自称为“飚爱小Y族”的学生实施的。这个主要由80后和90后组成的环保社团带着“地沟油变肥皂”的项目参加了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他们富有创意的设想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获得了评委的认同和网友的支持,目前已挺进全国27强。他们也将获得公益创业路上的第一个“甜头”:由联想提供的一万元种子基金和一台ideapad Y460笔记本电脑。

“绿手指”负责人刘美辰说,今年4月,绿手指开会讨论协会该组织哪些活动,“用地沟油做肥皂”被提出来并马上得到众人的响应。“地沟油变肥皂”工艺不复杂,在教科书里或者网络上都能找到。但正如刘美辰所言,工艺并不难学,苦恼的是哪里去找地沟油?

绿手指团队从自己的学校开始做起——找学校食堂收集地沟油,然后做成肥皂返还给食堂。学校食堂很乐意和他们合作,但要将这种模式复制到社会上的餐馆并非易事。

6月5日活动当天,刘美辰和她的伙伴们在五道口附近的餐馆收集地沟油时就屡屡碰壁,最后费尽周折才收来了两瓶地沟油勉强够当天活动用。刘美辰说,绿手指团队打算利用暑假时间跟更多餐馆谈合作——由餐馆提供地沟油,绿手指将地沟油制成的肥皂送给餐馆,由此吸引餐馆不要将地沟油卖给商贩炼成新油重新流入市场。而如果地沟油做成的肥皂足够多,他们还想开一个个性化的肥皂店,同时,他们还希望将来在肥皂的包装盒上印上广告,所得收入用于“地沟油变肥皂”计划的长期实施。

“地沟油变肥皂”的公益创业计划,设想大胆新奇,切合时下全球热门的低碳、环保话题。不过,要长期开展下去绿手指遇到的挑战依然不少。一方面,绿手指团队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虽然很有激情,但尚不具备成熟的商业意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对他们来说,做肥皂最基本的原料——地沟油依然是个问题。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餐馆而言,他们更愿意直接把地沟油拿去卖钱,而不是无偿“送给”别人,或者直接以“没有废油”为由拒绝。

个性化肥皂店的设想更是困难重重: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模具?肥皂液中添加何种香料才能更吸引人?店面如何选址、装修?店面启动资金从何而来?店面的前台和后台运营谁来做?地沟油做成的肥皂是否能够证实对人体无害?……

从最初酝酿出一个单纯的想法,到组建由几十名热衷公益的志愿者参与的团队;从在校园内开展环保宣传,到在闹市街头实施吸引媒体关注的趣味环保活动;从向食堂餐馆收集废油,到和社会上的餐馆洽谈合作,再到参加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并杀入全国27强,这群80后、90后的大学生正是在不断的超越中学习和成长。

“做公益项目的想法就是要单纯一些,不要太计较回报。仅仅是大家在一起的凝聚力和整个过程,就会让你觉得很骄傲。”这是刘美辰最初对公益创业的看法,而随着绿手指项目一步步向前发展,刘美辰的观点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她说:“公益创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它让我们每个参与的人体会到快乐公益的同时,不断得到锻炼成长——而这正是公益创业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