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锁”了线下,消费者倒逼企业转型线上,从而催生了全新的经营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线下实体产业如何自救?
来源|第三只眼看教育
疫情期间,被迫留在家里的消费者,有更多时间去进行线上活动,因此更直观更新奇能够更快“得到”的直播卖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行业之间的壁垒被越来越打破,零售业、科技界、教育界等各路大佬纷纷开启直播,热度甚至赶超李佳琦、薇娅,直播可以说推动了全行业的革新升级。
一、董明珠:从“线下比线上更重要”到“直播常态化”
过去,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多次表示“线下比线上更重要”。
而4月24日、5月10日的两场抖音、快手直播,从因为网络卡顿等原因直播效果不佳,到表现自如,3小时成交额破3亿元。董小姐在直播间明确展露了进军线上场景的雄心,表示疫情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接下来打算开通一个董明珠直播间,“把直播常态化”。
当然,对董明珠来说,直播带“货”只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带动了格力的品牌形象。5月11日,在董小姐快手直播的第二天一早,格力电器股价就大涨3.7%,市值增加百亿。
格力线下经济受疫情影响颇深,据其财报显示,格力一季度营收 203.95 亿元,同比减少 49.70%,与此同时,线上经济一片大好。因此,试水线上直播的董明珠表示,“格力线下有3万多家经销商,我希望让他们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我算是开了一个头,替他们探路,逐步体验线上的感觉。”
二、“网红”罗永浩的直播快速“进化”之路
对于数码圈来讲,罗永浩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佬。老罗曾经站上过多个风口,博客、手机、社交软件、电子烟……但成绩平平,甚至被网友戏称为“风口杀手”。
而3月19日,罗永浩高调宣布将直播带货,短短2个月时间就开了7场直播,每场直播平均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可以说与李佳琦、薇娅相比也毫不逊色。据数据统计,直播界“顶流”李佳琦和薇娅在3月份的场均销售额浮动在4500万~5500万之间。
图片来源于“短视频工厂”
6月2日, 老罗还将携手中国银联进行【银联62节专场】直播带货。罗永浩的快速进步是肉眼可见的,从第一场的枯燥乏味、错漏百出到之后的段子频出,熟练使用直播技巧,可以说老罗已经是一个日趋成熟的“网红主播”了。
而对于粉丝提出的“你对现在的自己失望吗?我心里的老罗不应该是一个主播而已。”罗永浩在微博洒脱回应,称自己在想各种办法赚钱还债,做主播赚的不是脏钱。“我对自己很佩服,不想还好,一想就肃然起敬想求签名那种……”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老罗是十分清醒的,在整个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当下,主播早已不是人们古板印象里的“下里巴人”,对于企业家来说,什么方式可以最高效地提升企业价值,什么方式就是最值得尝试的。
而线上直播就是今年最值得尝试的新模式、新风口。
三、孙来春:主动拥抱“不正经”,林清轩正在经历“基因突变”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说过:“猫走不走直线是由耗子决定的,而不是猫决定的。”
早在2月14日,孙来春就进入了淘宝直播间,并且创造了直播2小时,观看人数过6万,带货40万元的记录,相当于一个一线城市门店2个月的销量。疫情期间,林清轩全体员工All in 线上,销量达到了同期的145%。
孙来春曾经认为直播离自己十分遥远,甚至“不正经”,但疫情造成市场“大变天”时,他也能快速调整自己,主动去拥抱这种“不正经”,成为最早期获得直播红利的企业家之一。
老牌企业林清轩有75%的业绩来自于线下实体店,而销售黄金周的春节迎头撞上了疫情,在开启线上直播的一个月前,林清轩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157家门店歇业,业绩暴跌90%,与此同时,2000名员工的工资以及商铺租金消耗巨大。
让林清轩欲火重生的,正是线上直播带货。孙来春表示,“经过这场疫情,我们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基因突变,原来只会用线下门店等客人上门,现在可以用直播的方式去卖货、种草、推广、拉新,未来线下门店有很多闲置的时间就会被利用起来,这是一次零售业巨大的进步。”
四、消费者在哪里,企业就去哪里
市场环境“变天”了,企业应该怎么办?去消费者在的地方就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的消费者都在哪里呢?很明显,在线上!
据淘宝直播数据显示,2月以来,超过1200个品牌启动门店直播,累计直播场次达45万场,换算过来相当于每天4000个门店在全国各地做淘宝直播。
除了直接以卖货为导向的电商直播,以宣传品牌为目的的企业家直播秀,公务员、主持人助农的公益直播,餐饮界自救的后厨直播,教育行业集授课与招生于一体的教育直播,车企、书店创新模式的超长马拉松式直播……自疫情以来,各行业一直在快速适应并调整自身,主动靠近消费者,谋求进一步发展。
3月23日,携程CEO梁建章现身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开启了他人生第一场直播,1小时内卖掉了价值1000万元的酒店套餐,同时启动“中国旅游复兴V计划”;
5月15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直播跨界对谈樊登,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读书经验,并推荐相关书单,除了引发"李彦宏的书单"盲盒在在线下书店2小时售空,还让百度市值一夜暴涨120亿!
5月20日,74岁的哇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尝试了直播带货,从一开始的“不感冒”,到如今积极拥抱直播流量。
吉野家、真功夫、达美乐、呷哺呷哺等31家餐饮企业也早已在疫情期间开通直播,着眼未来,积累影响力。大厨从后厨走进直播间,一边做汤圆,一边和网友互动,当下就有网友表示,等可以出门了,一定要去店里吃!
路虎、宝马、吉利、小鹏汽车等纷纷开启12小时、24小时、30小时甚至720小时的超长马拉松式直播,加入更丰富的内容,疯狂累积观看人数及互动数。
5月14日,淘宝教育举办“淘宝开学”活动,集合考研政治徐涛、行政法徐金桂、公考张小龙以及《5年高考3年模拟》主编们进行系列直播,吸引近60万学子在线围观。
著名歌唱家戴玉强老师创办【戴你唱歌声乐网校】,开启系列公益直播、线上演唱会,单场直播为公众号知识店铺引流数万人,直播带课转化效果惊人。
通过创客匠人、抖音、腾讯、钉钉等平台创新授课场景,将原来主要在线下交付的课程转为线上交付,以线上直播吸引流量,降低获客成本,成为众多教育机构疫情期间的应变良策。
可以说,各行业都在进化,适者才会生存,在疫情期间倒下的企业,到今天依然举步维艰的企业,大多是因为缺乏及时的应变能力。
引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一句话: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而在风云诡谲的商业社会,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则是最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企业。在“事事可直播,万物皆在线”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办法数字化、线上化,那么只能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一切生意机会都从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中来。比如疫情期间,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安全无接触,随时可触达,更加便捷等,因此,在线买菜、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问诊风生水起。
时至今日,只靠门店营收的经营模式早已不是主流,线上线下结合才是上上之选。线上购物、学习、体验已经成为大众目前最为喜爱的模式,而线上具有宣传成本低、触达范围广、操作便捷、没有时空限制等优点,再加上直播带货可以实时沟通消费者,将社交化内容赋能实体门店,强势拉动流量增长,未来,必然会有更多行业陆续走进直播间。
消费者在哪里,企业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