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抱平安, 帅的不行!
2020-06-30 17:33 阿里健康 平安好医生

2阿里抱平安, 帅的不行!

作者| 布姐   来源|良医财经

5月,平安好医生宣布换帅。接替王涛的,是来自平安内部的方蔚豪。

与此同时,包括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吴宗逊、首席技术官王齐、首席运营官白雪在内,现核心管理层几乎全部换下。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位高管均为王涛昔日在阿里巴巴的下属、同事。平安好医生似乎正在清洗“外来者”。

知情人士透露,平安好医生内部,董事会、管理层“泾渭分明”。平安牢牢掌控董事会:过去除王涛担任董事长外,董事会的核心成员几乎是一水的“平安系”人马;王涛团队负责经营:核心管理层几乎全部由王涛为核心的前阿里团队出任,平安此前未过多干预。

市场对平安好医生换帅的解读不少,但最根本的原因也很明显,王涛执掌之下,平安好医生仍未走出亏损的局面。自2015年开始,平安好医生已经累计亏损近37亿人民币。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马明哲也架不住这样的“0报酬献血”。

但凭心而论,这并非是王涛一人之过。互联网医疗行业走过了十余年,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增长和盈利模式,十年来仍是换汤不换药的节奏:大厂局部、集团补贴。盈利一直是困扰入局者的难题。

今年3月,阿里健康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委任朱顺炎担任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根据去年的财报显示,阿里健康亏损收窄为1570万人民币,相比于上一个财年的9180万人民币,缩窄82.9%。

但值得注意的是,亏损收窄的背后,阿里健康主要赢利点仍在电商业务之上。其医药自营业务保持了较为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92.4%。如果将这块业务剔除,阿里健康同平安好医生一样,“半斤八两”的仍站在跑道的统一位置。

我们想振聋发聩的问一句,互联网健康,真的能挣钱吗?

01

巨头换帅

是拔蛀牙还是补神经?

一个月前,平安好医生宣布管理层换血,一把手王涛下场,方蔚豪替换上场。

有意思的是,在王涛下台前两个月,平安副董事长任汇川离职。当时,平安内部的措辞是,任汇川因个人身体原因正式辞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职务,中国平安“接受其辞任请求”。

在王涛的离职公告中,措辞是“董事会决定免去其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职务。”

显然有些不同的意味。

此番王涛,可以说是被“替换下场”。一手打造了平安好医生的王涛似乎并不被平安集团高层青睐。

但时间回到7年前,马明哲与王涛也有过热恋期。当时,平安健康险在几年运营后仍是不温不火,马明哲急需找到有互联网经验的人才加入,在阿里、金山、微软担任过高管的王涛站在他的眼前,“一见钟情”的火花就这样在两人之间产生。

加入平安集团一年后,王涛在2014年3月出任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同年8月,王涛带团队创立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即平安好医生。

当时的王涛意气风发,他告诉媒体,要让保险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是单纯的销售传统健康保险产品,而是创建一个新型互联网化的健康管理整合平台,用互联网模式重塑整个医疗健康市场。”

美好的愿景,遭遇了现实的暴击。

同花顺iFind统计,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1亿元、-9.11亿元和-7.34亿元。

5年时间,平安好医生累计亏损了37.28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呀!

这段“恋情”持续5年,由爱渐渐生出嫌隙。在平安好医生发出公告的同一时间,王涛在社交网络中发布个人状态称:“经本人提出,董事会批准,我将不再担任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和CEO职务。此时此刻,充满内心的唯有感恩和感谢。并表示,“六年的奋战,和家庭聚少离多,接下来,我希望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多交交朋友。”

就像明星分手是聚少离多一样。大佬们的离职声明总是诗情画意,“陪伴家人、交交朋友。”但明星分手也有撕破脸面的情况,大佬辞职也是如此。有知情人士直言,多年亏损让马明哲很不满意。这是王涛离任最主要的原因。

平安还在随后的补充公告中补刀,“由于王涛履行的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经董事会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涛董事会主席职务。”

微信图片_20200630172934

同时被“拿下”的包括数位平安好医生核心高管,有意思的是,这些人都有阿里背景。“血洗”来自阿里的高管,早就有所预兆。王涛离职之前,平安好医生董事会有过变更,2月28日窦文伟和王文君辞去非执行董事,由林丽君与潘忠武接任。2019年11月至12月,非执行董事李源祥和罗肇华先后离任,其中陈心颖接替了李源祥的董事席位。此次王涛离职后,董事会成员仅余姚波和蔡方方两名老成员。

对平安而言,换帅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拔牙”,更要先把神经补上。

对于接任者方蔚豪,是来自平安内部的“忠臣”,平安内对其评价极高,都认为方是个人才,而且他在医疗条线的管理经验也很丰富。

但马明哲似乎也并未完全放心,在任职公告中,平安提到,给方蔚豪的“试用期”是三年。三年时间,方蔚豪的目标是扭亏为赢吗?似乎很难。即便是市值3000亿的阿里健康,也难在短时间内达成。

02

一条十年老路

要么靠电商、要么靠爸爸!

互联网医疗从2015年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已经走过5年时间。但怎么盈利,如何增长,却仍停留在“电商业务”。此前被看好的互联网在线看诊等大热赛道,磕磕绊绊走到2020年,还是“百度看病”的老一套。

根据阿里健康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在过去一个财年中,阿里健康营收96亿元,同比增长88.3%,毛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7.6%,亏损1570万元,同比缩窄82.9%。

营收增长、亏损缩窄,美景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是,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的快速成长。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共的几个板块分别为: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

微信图片_20200630172943

在96亿元中,医药自营业务营收达到81.3亿元,占比84.8%,医药电商平台业务11.7亿元,占比12.2%——两者合计占有97%,医药电商业务依旧挑起了阿里健康营收的“大梁”。

也就是说,其他几个方向的营收,总共占比不足3%。

再看平安好医生。

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正式在港股上市,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风光无限,但这背后是母公司平安集团的不断补贴和输血。

2015年开始至今,平安好医生也已经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5年亏损3.2亿元、2016年亏损7.6亿元、2017年亏损10亿元、2018年亏损9.1亿元、2019年亏损7.46亿元,累计亏损额超37亿元。

Wind资讯数据来看,在达到千亿港元市值及以上的上市港股中,营收仅在50亿元水平的上市公司很少,而仍处亏损期的更是几乎没有。

更惨淡的是,平安好医生的主体业务主要依靠平安集团输血,主要客户来自于平安集团自己的购买。

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和MAU的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8年的37.6%及85.4%下降至18.9%以及22.3%。值得注意的是,在其2019年末的3.15亿注册用户中,来自平安集团插件的占比达到50.8%。

所谓平安集团插件,平安好医生曾作出解释。2016年,平安好医生与平安人寿保险订立服务协议,通过插件形式向平安金管家的用户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并向平安人寿保险收取固定服务费。这意味着,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仍有超过一半来自平安系统的输入。

在线医疗板块,来自平安集团的保险客户贡献比例颇大。2019年的财报并没有披露相关数据,但是该业务的毛利率上升4.1%,这是因与平安人寿重新签订协议并上调服务费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在该板块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说阿里健康仍重度依靠电商业务保持增长,并通过这一板块的盈利补贴他用,但平安好医生则实在尴尬。主要板块消费型医疗及健康商城毛利率下降,注册用户和在线医疗依托集团。

“败家子”的形象之下,马明哲的选择也不多了。

03

盈利迷局下

互联网健康怎么走?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在线问诊的业务一直都是巨头们最不能忽视的版图。

如果说百度医疗是最先的尝试者,那么腾讯则是贯彻者。腾讯投资的腾爱医生于去年3月关闭服务,腾爱医生APP及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全面下线。仅仅三岁的腾爱医生走到了终点。

关于下线原因,腾爱医生微信公众号解释称,因公司组织构架和业务策略调整。

但现实是:找不到盈利所在。

是否有人在线问诊?结果是肯定的。胡春华是一名会计师,她告诉记者,她常常使用在线问诊,“家里的小孩有个小病,就会在网上看,没必要去医院交叉传染。尤其今年疫情,网上问诊比较安全。”她表示,她使用的在线问诊平台收费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10元钱问一个问题,第二种,30元可以多次沟通。“还是使用10元比较多,因为都是小病,一个问题基本能说清楚。”

根据阿里的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健康来自线上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医疗业务的收入达到3842万元,同比增长221.1%。

疫情期间,阿里健康推出包括抗疫宣教、在线问诊、买药不出门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支付宝端阿里健康医疗健康服务的活跃用户数呈现非常明显的增长。2020年一季度,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去重活跃用户数超过3.9亿。

疫情催生了更多在线问诊的需求,这是否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机会?

现在下定论仍是为时过早。

要知道,早在4年前,腾爱医生与国内九大医生集团签约,后者与腾讯一起打造医疗移动信息平台。根据腾爱提供的数据,腾爱医生累计服务患者超2000万人次,每日咨询量超3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突破口始终是如何打通医疗行业繁杂的环节,形成平台的完整生态。2015年底至2016年,多家移动医疗公司宣告死亡、提前退场。流量变现、商业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等核心问题成为困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症结。

2017年,移动医疗领域有超过1000家公司被注销。此前几年的鼎盛时期,移动医疗公司一度扩张到5000家,但死亡潮后,真正生存下来的不足50家。

普华资本合伙人、普华医疗总经理周密曾公开表态:“我旗帜鲜明地反对互联网医疗这个概念,互联网还只是个工具,互联网医疗怎么走还是要看医疗本身。”

有业内人士直言,“对于纯线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很难获得高客单价和盈利。因为在医疗行业以往的盈利大头还是在药和治上,诊费占比很少。这就需要企业跟线下医院形成协作。而线下医疗行业不可避免有重资产,回报慢的特点。”

04

阿里“卖生态”

平安“卖保险”

目前的现状是,真正的盈利模式没有形成之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参与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并不取决于企业布局速度的快慢,而由医疗体制所左右。

与教育赛道有异曲同工的是,医疗赛道要改变,要补充,而绝非是颠覆。原因在于,谁也无法颠覆医疗体系。公立医院需要互联网来改变他们的业务模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在医疗万亿蓝海中,长长的链条,创新的机会显然也是存在的。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优势,才能有针对性的弥补自己的短板。

互联网医疗企业如何走向下一个十年?要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再出发。很显然,阿里的优势是生态和平台,平安则是保险。

今年3月,朱顺炎挂帅阿里健康,当时的任命稿中写到,此举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加强组织保障和投入,助力加速全社会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新基建”。官网表态,将进一步强化医疗“经济体”内部协同。

打通平台,将阿里生态的优势发挥到最佳。不言而喻,这才是贾会计想要的“生态化反”。更何况,阿里也有足够的资本去化反。

确定战略后,阿里健康的动作频频。

疫情爆发之后,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疗成为阿里健康协助抗疫的重要工具:先是信息普及,在支付宝、淘宝平台上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导页面;而后在线问诊,又在两个平台上线互联网医生免费问诊服务。

而平安好医生,则大可以借鉴这样的套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好医生的流量,从而将保险业务推上一个极致。亦或是通过保险业务将好医生的在线医疗做到位。在这一点上,平安好医生是具备一定优势的。

就像马明哲最初的招纳王涛进入,是为了加速平安健康险的布局。而并不是像王涛说的“用互联网模式重塑整个医疗健康市场。”

无论是阿里系、还是平安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教育行业争论已久的,是教育+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教育,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在医疗和互联网行业中同样存在。

未来一年,对阿里是生态+健康,对平安则是保险+健康。

来自平安内部的方蔚豪,为期三年的挑战,新官上任能否在健康领域烧出三把火?

关键在于方蔚豪能否提升平安好医生和平安集团的协同效应,并加速商保参与度,这可能是打破盈利难题最关键的一环。而构建一个互联网+医疗+保险的模式,是未来最切实际的路径。

部分参考素材:第一财经《千亿市值可能只是站在了“风口”,风波中的平安好医生深夜换帅》、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系收缩腾爱医生关停 互联网医疗盈利之痒难破》、《阿里财报》和《平安好医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