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i黑马讯 12月18日,由创业家&i黑马主办的第十三届创业家年会在京召开,“2020年十大企业服务投资人”榜单亦同日发布。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童玮亮;DCM中国董事合伙人曾振宇;东方富海企业服务基金合伙人陈利伟等产业投资人上榜,并参加了企业服务投资人高端论坛环节。i黑马主编韦龑主持论坛。
以下为论坛的主要内容,经编辑:
企业服务是风口?
韦龑:坐在企业服务这个风口上是什么感觉?
涂鸿川:坐在风口上顶风挺凉的,而且还挺爽!
过去十几年,企业服务在国内是不被市场认可的,但今年逐渐开始被市场接受。我认为,企业服务的真正价值是其背后的技术,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产业结合,更快帮助传统企业降本增效。整个企业服务市场,不再是单纯靠烧钱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童玮亮:关于风口,我是这样看的,风来了就吹起来了,风过了就落下来了。我觉得每个产业都是一棵树,树干是产业流通,从2C到2B;树枝树叶就是生产制造。我们这些产业投资人是扎根在流通和制造这两个环节,所以风来了树没什么可动的,该结果还是结果,该落地还是落地。
曾振宇:疫情像催化剂一样,推动全球在线化的加速,促使资本市场和企业的商业实质都得到正循环相互促进,对企业服务产业都有很深的影响和促进,促使产业变成风口区。站在风口上的企业服务公司,有的估值越来越高,进而变得更有实力,整体呈现一虚一实,一阴一阳相互加强的状态。我们将期待和创业者一起顺应这个风口。
陈利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在中国有1000多家企业服务公司获得融资,美国有超过3000家企服公司获得融资。今年美国云计算上市公司市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美元的规模,所有上市SaaS企业的收入规模加起来超过1000亿美金。的确,全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加速,企业服务的热度都在提升。
中国企业服务热度渐起,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是资金驱动,而是企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与所在国家的产业链在全球的竞争地位紧密相关。如果所在国家的主要产业链均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那么背后的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一定处于初期阶段。如果所在国家的主要产业链处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阶段,则背后的企业服务产业就会慢慢发展起来,相关的热度也会越来越高。
韦龑:现在哪些细分赛道机会更多?
涂鸿川:在企业服务产业里有很多细分赛道,每个赛道都有很多不错的机会。在企业服务产业里,沸点的投资布局是围绕ABCD,以及5G进行投资的。
以云计算为例,我们定义其为云端智能。简单来说,云计算是把传统机房的功能搬到云端,当企业需要用这些功能的时候适时调取就行。
事实上,每个细分赛道都需要云端智能。我认为,云端智能就是通过云化的形式,帮助企业做智能决策,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SaaS的服务能力,帮助企业打造智慧平台。通过这些智慧化的能力,通过数据能力,驱动企业业务发展。
例如,企业通过智慧平台可以分析股价、调整业绩,也可以通过石油价格的变动数据图谱,用数据分析能力,分析在什么时间点、以什么价格去购买原材料。
此外,当企业开始逐渐实现云端智慧的时候,也开始关注网络安全,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赛道。
童玮亮:梧桐树主要围绕产业流通进行投资布局,投了与其相关的教育、汽车、家装等细分赛道的优秀企业。同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都是产品制造出来后再进入流通领域。所以,我们也重点关注与制造端相关的细分赛道,这会涉及工业物联网、工业大脑、机器人三大细分赛道。
曾振宇:DCM在企业服务的投资布局,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考虑。
第一,从行业的角度。目前,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都是不同的,有的行业已经完成数字化,在向智能化阶段转型,有的行业还处于数字化的早期。如果这个行业规模比较大,就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虽然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DCM会沿着行业的思路,寻找大的行业里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机会。
第二,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的各种管理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和服务,例如SaaS模式的产品或者与数据相关的中台等。总的来说,每个管理环节都可以切割出很多投资机会。
第三,从IT基础设施部分来看。这些年,云计算的发展促使中国的IT基础设施发生更多的变化,与其相关的人工智能、数据库等更多底层部分也相应发生变化,这里面的投资机会也有很多。
陈利伟:目前,东方富海企业服务的投资也主要有三大方向。
第一,各垂直行业传统软件的云化转型,在产品功能上叠加大数据以及AI能力,这样一批所谓的传统软件信息化的公司,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将面临着巨大的价值重估的机会。
目前,在中国有大量的传统软件存量资产,没有受到资本关注,资本市场也没有给它们提供更多的上市机会。这些传统软件公司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客户资源,但它们没有好的数字化产品助力自身转型,现在这些企业都即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根据从去年到今年在科创板、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据来看,有数十家传统软件公司实现了上市,获得了估值重估的机会。
第二,B2B供应链,中国有着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链,差不多有60多个大的产业链,虽然我们有量,但是质还不高,在移动化,大数据,AI等技术的加持下,新一代的B2B供应链企业面临巨大的机会。
第三,与底层IT基础设施相关的软硬件公司。在新基建、信创等大背景下,这些IT基础软件拥有巨大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今年国产数据库的收入和估值都在高速增长,很多IT基础设施公司已经成功替代欧美产品。有不少落地案例,例如存储、备份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
韦龑:各位给企业服务的创业者提一些建议吧。
涂鸿川:如果你是企业服务创业者,公司一定要有真正的核心技术,而且要加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企业服务领域不能像C端那样光靠融资,也不能疯狂打广告,通过大量的补贴获客。而是需要通过新技术、通过服务来抢占高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这也是企业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创业者一定要清楚企业服务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就是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打磨产品,强化服务和生态能力,持续为企业客户创造价值。
童玮亮:首先,在产业互联网部分,企业服务创业者一定要记住开源大于节流。其次,在产业链里,密度、深度大于广度。在企业服务领域,很多创始人都是行业老炮,有的懂技术,有的懂产业,但这个领域不是偏科的领域,每个创始人要懂产业、技术等如何结合起来,围绕企业客户的场景和业务需求进行布局、迭代升级。所以,创始人们要拥有综合的能力,要不断进行学习升级。
曾振宇:好的企业服务创业者一方面应该是尊重产业规律,另一方面要不忘创新。这两点的有机结合对企服的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难的,但是也是特别重要的。因为企业服务产业涉及千千万万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现状,创始人们要顺应它、摸清它,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对企业服务创业者提出很高的要求。
其次,所有的机会都是由颠覆性、破坏性带来的。所以,企业服务创始人如何在行业中既要尊重规律,又要打破规律、重新发现规律,这些关键点是非常微妙的,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说也是非常有挑战的。
陈利伟: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企业服务的创业机会成本特别高,创始人一定要具备长期打持久战的心力,如果这个心力没有,坚持不下去,企业就不会走得远。同时,这个心力不仅仅是创始人,整个团队都需要拥有。
第二,企业服务创始人要学会快速迭代,通过找准客户定位来提升公司做产品和服务的迭代能力。一个企业服务公司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客户定位,企业就难以做到规模化扩张。
第三,企业服务创始人要学会提高资本使用率,要高度重视资本的使用效率。现在企业服务是一个风口的领域,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资本也会给企业很高的估值、很多的资金。恰恰在这个时候,会掩盖企业很多的内部问题。企业服务的创业最终是比拼管理能力、比拼人效。虽然创业者拿到很多融资是好事,但一定要清楚这些资金的发力点是哪里,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