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猛涨市值翻倍,百度熬过低谷了吗?
2020-12-31 16:24 百度 百度股价

2股价猛涨市值翻倍,百度熬过低谷了吗?

作者|肖芳    编辑|文姝琪

来源|界面新闻(ID:wowjiemian)

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之后,百度股价终于进入上行期。

12月31日,百度股价在盘中一度突破220美元,市值超过700亿美元,比年初涨了一倍。

这让百度上下的士气高涨了起来。股价上涨和员工们最直接的关系就是期权收益的提升,对于今年年初入职的员工来说,收益尤为明显。多位百度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他们相信百度的市值还能涨至1000亿美元以上。

几个月之前,员工们还没有如此乐观——今年3月,百度的股价曾经跌至不足90美元,市值仅为300亿美元左右,是最近7年的股价最低点。

直到现在,“BAT”仍是概括互联网巨头的常用缩写。但作为曾经的三大巨头,百度早已被AT(阿里和腾讯)甩在身后。

以市值来看,百度不仅与阿里巴巴、腾讯超过5000亿美元的市值相去甚远,美团、拼多多等后起之秀的市值也早已过千亿美元。

CEO李彦宏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百度到底怎么了?

今年年中,在与百度员工的沟通活动“简单之约”上,李彦宏坦诚自己面对大家很有压力。但同时,他试图给予员工信心的解释是:每家公司都有高光和低谷的时候,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抓住所有的风口和机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是百度所擅长的。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位百度高管也曾和李彦宏沟通过百度市值的问题,李彦宏的回复是:“为什么我还一直保持每天在公司工作很长时间?因为相信百度的价值。虽然当下百度AI业务的商业化还没有大规模落地,价值没有被反映出来,但总有一天会被反映。”

上述高管告诉界面新闻,普通员工给管理层的压力更大,很多员工看到股价,就会纠结百度是不是没有前途了,而管理团队需要在困难时刻给员工更多信心。

百度到底怎么了?

百度到底怎么了?百度管理层也进行了很多反思。

在长达数年的移动互联网船票之争中,百度确实没有占到便宜。相比于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国民级应用,百度App作为一个搜索入口,它的重要性还在,排名也很靠前,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产品的存在感很低——而这个领域的竞争已接近尾声,移动互联网早已进入存量时代,在抢用户、时长和使用场景的战争中,百度没有拿出向用户端证明自己的产品。

在移动内容生态上,百度是否也没想好要做什么?今年5月,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曾对界面新闻表示,有这样的判断也不为过。

但他解释认为,搜索引擎公司都会经历一个认知上的升级。谷歌不是没想过做信息流,但就是做不起来,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内容,搜狗也是一样。如果真正看搜索引擎公司的话,百度的认知已经比此前超前了很多。

“今日头条在内容上的打法和搜索的打法,倒不是先进和落后的问题,就是你在某一个业务上起步没有人家起步早。但是围绕搜索的内容生态,百度肯定是不落后的。”沈抖表示。

另一方面,对于低市值,百度给出的解释是,近几年公司无论是在移动生态上,还是在AI业务上,都在做“冰山下面的事情”。

在移动生态上,百度原来只提供搜索信息,现在要更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交易。需要在医疗健康、快递、房产、电商等多个垂直领域提供更深入的服务,甚至是让用户在百度App中完成交易。需要自建或者与合作伙伴共建服务生态、支付等基础设置。在AI业务上,百度更是从零开始,完成业务的落地,并实现商业化,而这需要更长的时间。

沟通也是一个问题。上述百度高管认为,百度遭遇困境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在变革期,百度没有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传递好。即使管理层对公司的未来是有信心的,但普通员工和外界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积极信号。

一位百度智能云的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自己每次在谈客户受阻的时候,都难免沮丧,“大搜(移动生态)至少是成熟的业务,别人也认可,百度云是一个新业务,没有大搜的光环,感觉难度好大。”虽然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已经是公司营收增长最快的部分了,但这仍然无法解决搜索之外业务人员们的边缘感。

在反思了上述问题之后,百度管理层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之前对所有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从外部沟通视角和理解逻辑上将其划分成三部分业务:积极稳健的移动生态业务(广告业务)、快速发展的新兴业务(智能云)、引领行业的前沿业务(小度智能助手、自动驾驶等)。

百度对智能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更多披露。财报显示,“百度核心”第三季度非在线广告收入为人民币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主要是由于云服务增长。

这成为了百度向市场和员工传递信心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广告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百度智能云成为了增长最快的业务,并且在百度总营收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熬过困难期

解决掉沟通问题,情况就会好转吗?从市场反应上看,百度的确获得了一些积极的反馈。

但这远远不够,如何让“冰山下面的事情”浮出水面,是百度需要解决的更实际的问题。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百度管理层理解在AI业务没做好之前外界的不认可。市场更看重实际的数字,在没有落地的东西出来之前,烧钱的业务更像是公司的负担,市场往往难以认可其价值。

在新业务成熟之前,百度能做的只有等待。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自动驾驶。过去几年,百度在自动驾驶上落地的项目非常少,且裁员、某项业务暂停的消息不绝于耳,外界质疑声也此起彼伏。直到今年,百度自动驾驶业务才有了一些可以被外界感知的进展,诸如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相继在长沙、沧州、北京等对用户开放、智舱系统小度车载的前装量产搭载已经超过了100万等等。

在此之前,资本市场对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估值几乎为零,但随着业务的落地,自动驾驶的价值也逐渐被认可。12月11日,知名投资机构瑞银发布的研究报告把百度自动驾驶业务与Waymo进行对标,给予其估值100亿美元。

界面新闻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百度自动驾驶目前正处在运营毛利由负转正的阶段,预计还需要几年时间。

只能说,Apollo熬过了最难的阶段,但接下去市场能否从其表现中继续给予正面反馈还未可知。

新业务的价值逐渐被认可,但百度依然要面对营收增速放缓的问题。

财报显示,百度2019财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074亿元,比2018财年增长5%。今年前两个季度,百度的营收分别为225亿元和260亿元,同比下降7%和1%,第三季度营收282亿元,同比增长1%。

网络广告营收仍然是百度营收的主要来源,其增速放缓导致百度整体营收增速放缓,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形势导致广告业整体下滑,另一方面是百度在移动端面临着激烈地竞争,部分广告收入被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崛起的App分流。

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百度在广告营收上肯定是要追求增长的,但短期内比较难做高速增长了,百度移动生态把增长的希望更多寄托于交易和服务。

但交易和服务是一个更慢的生意,在自己曾经擅长的业务上,百度仍需要“熬”。

以前百度改进一个算法,CPI(Cost Per Install,按安装付费) 提高几个百分点,收入就涨能几十亿元。而做一个行业、一个垂类,几年能做出几十亿元的生意都不容易。

上述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交易和服务产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百度健康等自营的行业,收入都归百度;另一个是通过搜索和小程序帮助携程、当当等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收取交易佣金。今年疫情初始阶段,百度健康每天问诊订单量达到30万。预计三到五年之后,百度健康会有进一步增长。

多元化会是出路吗?

不仅百度移动生态在做多元化收入,整个百度集团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挣钱。目前,智能云是承担百度集团多元化收入的重要角色,也是百度向实现AI长期愿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百度副总裁、智能云战略行业总经理李硕参与了百度智能云从0到1的全部过程。他表示,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团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在特种工业、农业等领域,团队都有尝试并体验到了重重困难。

百度智能云落地的第一个场景是智能客服,源于2016年李彦宏和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的一次闲聊。当时,李彦宏表达了看好人工智能的观点,王晓初询问人工智能能否帮联通节省一定比例的客服成本,双方的合作在老板们的闲聊之后开始推进。

在李硕看来,当时客户也并不确定百度有什么能力,签的协议就像对赌合同一样,做得到就继续,做不到就结束合作。

经过多年的试错,百度云才在金融、智能客服、智能城市等领域逐渐有了稳定客户。但这项业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合作都是项目制的,一个项目收一笔钱。

从长远来看,百度智能云还需要让自己在不同领域形成通用的服务能力,在客户和市场面前做出稳定的存在感和预期。

百度曾在网页搜索时代躺着赚钱——2011年,百度总营收同比增长高达83.2%,主要得益于活跃网络营销客户数量和每客户营收的增加。但随着互联网生态与竞争环境的变化,这样的好日子已一去不返。

依据目前百度的战略,即使现在各个业务的价值逐渐清晰,实现收入增长依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好消息是百度在战略上足够坚定。上述百度高管表示,百度近日刚做完接下来一年的战略规划,依然会按照几年前的规划进行,没有受到股价起伏的干扰。

但要向市场证明更多,百度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