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将更安全的食材快速送到每个家庭餐桌上,这是最难也最有价值的一个环节。三餐有料打造的半成品食材社区零售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每个家庭带去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梅花创投吴世春
日前,黑马记者独家获悉,专注家庭一日三餐半成品食材的新零售平台“三餐有料”(黑马城市学院学员企业)3个月完成连续两轮的战略融资,投资机构包括梅花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
据了解,“三餐有料”是食材供应链平台冻品在线公司独立孵化的新零售项目,专门针对ToC用户,打造的国内家庭半成品食材的品牌。“三餐有料”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布局数万家半成品食材社区门店,基于LBS线上线下结合,服务80-90后新家庭。
缘起
在一次创业黑马的活动后,林志勇请梅花创投吴世春吃了个饭,在饭桌上林志勇聊起了冻品在线公司将要孵化“三餐有料”家庭半成品食材新零售品牌,吴世春对此兴趣浓厚。
没过多久,林志勇带着“三餐有料”CEO陈炜灿及核心团队一起赴杭州,再次见到吴世春。吴世春仅用时5分钟就决定投资“三餐有料”。这让第一次接触投资人的陈炜灿略感惊讶,“我还以为要谈很久。”
陈炜灿事后得知,吴世春看上“三餐有料”三点:第一,公司处在一条井喷的半成品食材赛道上;第二,团队基因与所做的事情非常匹配,有较大优势;再加上,孵化股东冻品在线公司在全球食材供应链和冷链仓配基础设施的5年积累,为“三餐有料”的快速发展提供深厚基础。
“不能说百分之百成功,但至少我们的成功机率会比别人大。”陈炜灿说。
事对
“三餐有料处在一条比较好的赛道。”
目前,一日三餐场景下的半成品食材正在风口上。
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和“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家庭食材品牌化”的需求旺盛,家庭便利(半成品)食材消费比例不断增加。近三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疫情期间,“在家需求”和“0厨艺刚需”,进一步拉升在家半成品的需求。前三个季度,上市速冻公司的财报均达到了50%左右的同期增长,预计2020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以上。尼尔森今年5月做了亚太区“疫情之后,你是否愿意回家吃饭”的调查,86%的中国调查者表现出强烈的“回家吃饭”的需求,而“没时间”“厨艺不精”又是这一批新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半成品食材恰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选择之一。
陈炜灿提到,相较于其他零售领域白热化的红海竞争,目前半成品食材市场的品牌主要为生产型、渠道型及线上零售型三种类型,市场尚未形成占据领导地位的头部品牌。领先品牌营业额占比还不足0.15%,远未到在该赛道中定规立矩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生产型品牌的产品线太过单一。线上新零售品牌,虽在线上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但线下刚刚起步,线下品牌认知度低。而渠道性品牌,可能遇到消费频次低及南北方市场的消费习惯差异大等问题。
在家庭半成品食材市场中,在家庭冰箱消费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牛肉、海鲜品类。还未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认知。还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初级竞争阶段。“大部分零售型品牌在线下渠道上较为缺失,这便是我们的优势和弯道超车的机会。”
人对
“三餐有料的团队基因与所做的事情完全匹配,且有较大的优势。”
陈炜灿心里有一团火。
陈炜灿,先后做过品牌策划公司,做过餐饮品牌,甚至还联合创办过新零售品牌。他有点理想主义,这可能和他做品牌的经历有关。他最自豪的时候,就是跟别人讲,某某品牌是他做的。
做餐饮的时候,陈炜灿一直想把餐饮菜品零售化,也在做不停地尝试。当林志勇找到他,陈炜灿被彻底点燃,“美食、社区、新零售,是我一直要做的事情”。而“三餐有料”,正是三者的结合。
“三餐有料”组建了强大的高管团队。供应链负责人是原冻品在线联合创始人之一,构建了冻品在线0-1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门店拓展团队负责人是原正大集团的福建公司总经理;运营总监是原山姆沃尔玛市场副总、盒马客户满意负责人,有着近十年的门店运营和会员体系建设的经验;品牌负责人也有着十来年的媒体传播、品牌策划经验;再加上冻品在线董事长林志勇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的加持,整个团队在消费品品牌、门店运营、供应链、食材研发、资本运作都有着强大的能力。
赋能
“孵化股东冻品在线公司在全球食材供应链和冷链仓配基础设施的5年积累,将为“三餐有料”的快速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
“三餐有料”,做社区新零售的优势得益于冻品在线集团赋能的供应链和冷链物流。“三餐有料不是从0-1的创业,而是10-100的二次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点像芙蓉兴盛孵化兴盛优选。”陈灿炜说。
据了解,冻品在线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1000个长期合作的战略供应商/工厂。这些供应商不仅为冻品在线提供ToB的产品服务,也为“三餐有料”提供很好的产品定制服务。
目前,“三餐有料”正在借冻品在线这条大船出海。“冻品在线一年几十亿的采购能力,在供应链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再加上冻品在线布局在华东、华南、西南的全国13个易鲜冷链物流中心,近千辆车队,为‘三餐有料’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的保障。”不仅如此,“三餐有料”建立自己的食材研究院、菜谱出品联盟,做的是“脑袋上的功夫”,负责产品研发、反向定制、产品组合、品类沉淀、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合作等。
对标
谈及“三餐有料”的对标对象,陈灿炜称,“三餐有料”对标的是整个餐饮,倡导的是把餐厅搬回家,在家用1/3的价格,就可以吃到网红餐厅同样的菜品。从场景覆盖上来看,“三餐有料”能够覆盖的半成品食材消费场景,主要包括早餐面点、火锅食材、中式正餐、西式牛排、网红菜品、鲜食卤味等。可以满足疫情后的80-90后新家庭在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
“三餐有料的中后台非常成熟。只要经营好线下的门店模型,可以支撑我们规模化。前端模型一旦跑出来,速度会很快。”线下门店有三点吸引陈炜灿:第一,疫情以来,用户的消费路径变短。社区或称为后疫情时代非常重要的流量级入口。第二,线下门店既有销售的功能,又是社区的配送点和服务点。第三,线下实体终端是无形的广告宣传、获客来源和流量入口。当足够多的线下店出现在社区旁边时,将极大地拉升品牌势能和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
不久前,“三餐有料”刚刚在线下建立第一个线下店。从目前的门店经营状况看,一家60平方的门店,加上押三付一租金,再加上设计、装修、购买设备等的费用,合计投入约20来万元。“按照门店35%的毛利,60平方门店的保本点是3000元/天,一个月营收8-10万就可以开始盈利。”
总的来说,“三餐有料”拟采用合伙人+师徒制度,通过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合伙人制度+师徒制或有助于连锁门店的扩张。“一家店,有一个店长和2-3个店员。如果生意很好,他们可以再开几家也没有问题。毕竟他们都很有经验了。新店和老店又是师徒制的,没有完全隔开,有利益往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在当地扩展。从店员到店长都有机会能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为了调动店面运营员工的积极性,店长和店员的工作必须和单店利润挂钩。让员工像老板一样去经营门店,单店运营才能更良性。“三餐有料”计划将利润分给店员、店长、加盟商。另外,店员还可以获得配送等额外收入或其它利润。
“三餐有料”终极态
陈炜灿希望“三餐有料”是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新零售终端。除了销售功能之外,他还具备更多的社区服务功能。他希望,未来,“三餐有料”能够成为中国家庭厨房的入口。“一旦成为中国家庭厨房的入口,可延展的可能性就太多了。”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未来,将有更大、更复杂的挫折和困难等着他。希望他内心的火焰和理想主义不熄灭。支撑他走完漫漫创业路。“我觉得,现在做的事情还是挺幸福的。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只要做出来,就可以解决社会上一些小小的矛盾,或者让社会上的一部分人更幸福,生活更加便利。这是挺有意义的事情。挺好的。”陈炜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