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收购脉脉了
2021-01-15 18:39 脉脉 脉脉匿名员工

2是时候收购脉脉了

作者|DorAemon 丰收   来源|三言财经(ID:sycaijing)

谁也没想到,2021年的钟声是被一连串“互联网行业大瓜”敲响的。

先是2020年12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脉脉中爆料某企业员工猝死;

接着在2021年1月7日,又有网友在脉脉中爆料又一某企业员工被救护车拉走。

随着事态发酵,社会舆论开始重点关注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条件。不仅新华社等媒体都接二连三发文评论,连上海劳动监察部门都宣布介入调查。

表面上看,这是互联网公司必然要为自己所作所为承担的责任;但同时也是网络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匿名曝光空间,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在这几起事件中,起到舆论监督作用的“平台”就是脉脉。

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是:脉脉提供的爆料平台是否真的有存在价值、脉脉应该如何处理跟各大公司的关系、脉脉是不是快被收购了?

四年斩获3亿美元融资,曾计划2019年赴美上市

脉脉经营主体为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15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是其创始人林凡。

同时,林凡也是脉脉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88.75%;周杰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1.25%。

2013年10月,脉脉完成500万美元A轮融资,由五源资本领投;

2014年8月,脉脉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五源资本、IDG资本领投;

接着2017年11月,脉脉再次完成7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新增了DCM中国、智联招聘等;

2018年8月,脉脉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为DST Global、DCM中国等。

可以看出,脉脉的投资方里几乎没有互联网大厂,以投资机构为主。

早在2017年C轮融资时,林凡曾经宣布脉脉可能于2019年寻求在美国上市,达成100亿美元的目标市值。但最终因脉脉被约谈等因素,上市计划落空。

脉脉:令互联网公司们“焦头烂额”的平台

实际上,拼多多并不是唯一一家因脉脉爆料而引发公关危机的互联网企业。

包括美团、搜狗、阿里、网易严选等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是爆料对象,不过严格来说,“爆料矛头”也并不仅指向互联网公司。可以说只要有网络的公司,就存在被曝光的可能。

爆料内容丰富多彩,主要集中在公司的一些不公平制度,例如“996”问题。但除此之外,网友们也在脉脉上探讨各个公司的新政策、内部邮件、薪水等;甚至连互联网公司如厕环境都有大量讨论。

而围绕着这一次次爆料事件,脉脉提供的匿名爆料平台是否真的可靠?是每位用户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问题。

总体来说,有一大部分的爆料是属实的。

宁可交罚款,也不曝光匿名网友

一直以来,对于各大社交平台所谓的“匿名”功能是否真匿名的质疑一直都有。有人认为这些匿名功能只是“忽悠”网友的手段,公司实际上能通过后台查看到每一位匿名网友的信息。

那么,脉脉是否主动向第三方公司提供了匿名员工的信息成为问题的关键。

对此,脉脉方面火速回应称,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发帖用户信息。

同时,拼多多方面也于不久发声明解释称,该员工信息并非来自脉脉公司,而是通过公司内部调查以及脉脉社区公开页面的外显ID等公开信息得出的结论。

另外,根据一份公布于1月5日的判决书显示,脉脉方面真的不向第三方透露用户信息。

该案是B站关联公司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宽娱公司)与脉脉关联公司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淘友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事件起因是宽娱公司发现脉脉社区中有名为“哔哩哔哩员工”的账号发布“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个”等带有侮辱女性性质的涉案评论,损害了宽娱公司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构成不正当竞争,遂起诉淘友公司。

该案最终法院审理认定,淘友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交发布评论者用户信息,因此推定宽娱公司主张涉案评论系淘友公司发布之主张成立。

因此,判处淘友公司赔偿宽娱公司20万元及合理费用10万元,并发布相关声明以消除影响。

法院判决文书翻译成“人话”实际上是说,因脉脉拒绝提供涉案网友的具体信息,所以认定B站方面的主张成立。

也就是说,脉脉宁可自己背了指控,缴纳大额罚款也拒绝提交用户信息。

脉脉创始人林凡于拼多多员工辞退事件爆出后,在朋友圈转发脉脉声明,同时表示多年以来脉脉拒绝了无数投资人和CEO删帖、查信息的请求,就是为了让网友安心发言,脉脉绝对不会泄露发帖者信息。

可以看出,“匿名性”是脉脉这类社交平台的生存之本,无论如何也不能踩“曝光匿名用户身份”这条红线。

各公司们要想找脉脉要说法、找用户信息,也只有诉讼这条路了。

那么,互联网公司公关们怎么看待脉脉和其中的爆料呢?为此,三言财经与多位从业人员交流,看看他们有多少苦水要吐。

公关人员谈脉脉:这是个潜在的雷区

某数据公司公关总监

提醒企业做好内部公关

这位受访者认为脉脉是重要的一手信息获得的渠道,尤其是对于大公司的动态。

他表示会经常关注脉脉上的信息,对于公司高层是否也关注脉脉,他表示并不知情,目前没有收到公司高层要求关注脉脉的明确要求。

对于脉脉的爆料机制,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声渠道,有身份但不实名,发言压力低。但从企业公关的角度来看,也提醒要做好内部pr。

某公关公司员工

会进行舆论监测,用正面转移负面

这位公关公司员工称自己不太关注脉脉,曾使用过,但是认为容易涉及隐私就删了。他透露自己的同事也不怎么用,“人事我估计会关注吧”。

对于脉脉爆料,他觉得也无所谓,不在脉脉上,也还有别的渠道。

而就应对之策,他指出通常都会进行舆情监测,有负面就多用正面转移,“毕竟很多真实性有待考证”。

某电商平台公关媒介人员

沟通赶不上舆论发酵,对公司品牌伤害很大

对于脉脉爆料,他认为就是为了引起关注,发泄不满,实名的更勇敢一些,是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他表示自己会偶尔看脉脉信息,但是不多,公司年轻同事看得比较多。而且公司的高层领导也会关注脉脉上的信息。

但是他不是很认同在脉脉上爆料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很多公司都有内部投诉通道。匿名爆料如果失实,也需要负责任”。

同样他也指出,公关部门会进行舆论监测,有涉及公司的内容会及时核实,和媒体积极沟通。

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称要是现在舆论发酵太快,如果爆料信息不属实,解释沟通不及时,对公司品牌伤害比较大。

某数据平台公关人员

脉脉无法成为正面阵地,却成了八卦阵地

他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脉脉也有成为企业宣传渠道一个阵地的可能性,只是现在上面的信息大都是负面,没办法成为一个正面阵地。

他表示作为一个市场公关人,如果看到自家的匿名帖子下一大片自家公司的员工在“M”(已读的意思),感觉有点点怪异。一般的问题完全可以内部咨询人力资源相关的人,不用到脉脉上去寻找答案。

他表示爆料有很多信息都很片面,听到只言片语大家就去脉脉求证,最后脉脉就成了一个八卦的阵地。

他会不定期去看脉脉,一种是看谁在加其好友,也会不定期检索是否有公司的帖子,查看评论回复的走势。

对于领导或高层是否会关注脉脉上的爆料,他表示不清楚。

对于脉脉这个产品,他提出“存在即有价值”的看法,事实上匿名社交确实也就脉脉活的最好。“不过他们的机制对很多企业的公关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潜在的雷区,用户很乐意看八卦,但企业承担的都是危机公关的风险”。

而应对爆料,他称因为平台无法删帖,所以只能实名澄清。

当然除了上述几位公关人员外,也有受访者表示并不关注脉脉上的信息。有几位受访者则表示对脉脉不做评价。

从几位受访者的回答来看,基本上对于脉脉爆料机制没有完全否定,大多认为爆料增加了舆论把控的难度,对企业的危机公关是个考验。在应对策略上,多数公司会主动进行监测。

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需改进,会有巨头着急收购它吗?

表面上看,脉脉的匿名社区功能,成为了一个匿名“八卦娱乐”平台。

比如三言财经此前曾报道的各大互联网公司“昵称”,例如鹅厂、菊厂、体面厂、兄弟厂等等,这些称谓大多都来自脉脉中网友的调侃。(详见:最新互联网公司“厂名”一览:粪厂、抬厂、跑步厂……)

这也导致如受访人所言,很多网友将片面的事实曝光造成误解;或者甚至有网友匿名发布谣言、虚假信息等。

这些现象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较高成本辟谣维权,也侧面说明脉脉平台缺少较为有效的投诉维权途径。

但是,依然要承认脉脉这种匿名平台的存在给各大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行业乃至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督平台。

正是因为员工可以通过风险较低的匿名曝光方式,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公之于众,才能得以推进行业更加合规化发展。

企业方面虽然会因种种公关问题有些“焦头烂额”,但随着问题处理和解决,也会开始关注公司制度合规化和人性化。

另一方面,脉脉作为职场社交平台,也为各个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人才得以流动起来,资源有效分配,这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受益方。

而对于脉脉上匿名言论的责任问题,有受访者表示责任的界定确实是个难点,可能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判定。

总而言之,脉脉对匿名用户的信息保护能够经受考验是一件积极的事。也应当构建匿名言论责任监督的合理机制,毕竟权利与责任是共生关系。只有保持好二者平衡,脉脉才能够越行越远。

脉脉的商业价值暂且不论,就让各大公司焦头烂额这件事,一波又一波,是不是也意味着有巨头快走收购脉脉这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