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拉着有头有脸的企业家们为了造车“抱团了”
2021-04-06 14:21 雷军

2雷军拉着有头有脸的企业家们为了造车“抱团了”

文丨张丽娟 来源丨投中网(ID:China-Venture)

在雷军官宣小米造车之后,4月2日,雷军与汽车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合影在网上流出。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照片中,除了雷军之外,还有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王兴、沈南鹏、程维、余凯、鲁伟鼎等人。此次是由雷军发起的华夏同学会的聚会,尚不确定小米是否会跟蔚来、理想、小鹏或比亚迪有造车方面的合作。

虽然聚会内容没有公布,但这场聚会几乎集齐了中国智能电动车半壁江山,很难让人不将这场智能电动车大咖盛宴与小米造车联系起来:是要搞事情的节奏!

华夏同学会号称“中国最神秘”的四个顶级圈子之一,成员都是国内商业大佬。同学会一年聚会两次,每次的聚会都会有一个主题,大家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分享经验、解决困惑。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说,坐在华夏同学会的聚会现场,探讨的问题比所有媒体、商学院讲得都要深。

这次聚会释放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也是十分务实地从“抱团”出发。而抱团的意义之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太过重大。首先,重量级的参与者远远比首波战事更多;其次,这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强的赛道,电池技术、补贴政策、经营模式都随时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第三,刚刚过去的共享经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资本效率极低,在造车这条天然更加困难的赛道上,抱团、协同是中国企业跑出来的唯一一条出路了。

照片背后的造车半壁江山

细看下来,与会的这些企业家与投资人参与抱团,每个人都有十分充分的理由,也与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逐个谈,先是王兴。

王兴去年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现在中国的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包括3家央企(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他目前也是理想汽车的大股东。

照片里的李斌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想是理想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为小鹏汽车创始人,王传福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包括王兴本人都在现场。

而造车新势力三家的“抱团”则由来已久。

理想汽车的李想曾说,“我和何小鹏李斌的关系,远比大家想的好。”

李想曾在微博表态:“如果新造车企业最后只能活下来三家,我们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家,而我们希望身边的战友是蔚来和小鹏。”

何小鹏也曾在社交网络上同时贴两张配图,一张是漫威三个超级英雄合影,另一张是“三英战吕布”图。

至于比亚迪,算是国内传统主机厂中,一直在坚定走新能源路线,且获得成功的。比亚迪能够自主完成从造电池到造车的几乎全部生产链,除了自产新能源车之外,2020年3月,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采用磷酸铁锂技术的“刀片电池”,且同年5-6月进行市场化战略部署,将半导体分拆上市,而这两者也正是新能源车所急需的。

比如小米与比亚迪其实已有不少合作,包括手机零件以及投资比亚迪半导体等。

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据内部人士爆料,雷军在北京小米科技园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从曝光的照片来看,雷军与王传福并排而行,红杉中国的沈南鹏跟随其后。

虽然并不在华夏同学会的名单之上,但沈南鹏的出现毫不令人意外。

2021年1月比亚迪近300亿港元的配售融资中,就有红杉的身影,作为比亚迪半导体拆分领投方,红杉中国又以大额资金参与此次认购。

当然,因为红杉投资素来有“选赛道”习惯,除了比亚迪之外,红杉至少投资了蔚来、小鹏、威马、恒大、零跑、凌云智能6家企业。现如今,蔚来、小鹏已上市,威马、恒大进入上市辅导期。

比如红杉就连续投资了蔚来的A轮、B轮、D轮,前后投资总计4500万美元,以及在小鹏C+轮的时候投资7000万美元参与了进去。

小鹏另一个重要投资人就是雷军了。

2019年11月13日,小鹏在官微上宣布获得小米集团领投的4亿美元战略投资,且IPO时也投资5000万美元。除此之外,顺为资本在小鹏汽车A轮、C轮融资时,大约投资450万美元,后来获益不菲。

作为回报,小米集团2018年7月9日上市当天,何小鹏直接身体力行,从二级市场买入价值8000万美元的股票,7月10日再买入2000万美元股票,累计1亿美元。

而对于理想而言,白衣骑士则换成了王兴。2019年8月,理想拿到王兴领投的C轮5亿美元融资;之后的 2020年6月,理想D轮融资5.5亿美元,美团领投5亿美元。正因为王兴出手,理想C轮和D轮共融资10.8亿美元,使得上市前总融资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雷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2013年就对电动车产业有了巨大的兴趣。在过去的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投资了近十家智能电动车领域各种各样的公司,比如早在2015年和2016年就投资过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小米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作为入局者,小米一方面,有着很强的跨界品牌感召力,小米从手机做到家电,再到笔记本电脑,可谓势如破竹,且用户粘性非常高,再加之小米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户数以亿计;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物联网所搭建的产品生态链是公认的小米核心优势,这个ALoT平台截至2020年年底已经连接了3.25亿设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

与会的其他人,则直接跟汽车产业链发生强链接。

首先是程维,最新消息,据彭博社近日报道,滴滴自动驾驶计划筹资至多5亿美元,“筹得的款项将帮助滴滴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并投资于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

至于余凯,他的地平线刚刚拿到9亿美元融资,已实现超过16万片的芯片前装出货。近期还宣布和上汽乘用车合作,双方一起研发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品。

鲁伟鼎的万向钱潮,则是专业生产底盘及悬架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燃油排气系统、轮毂单元、轴承、精密件、工程机械零部件等汽车系统零部件及总成,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中名列前茅。

也由此看来,煮酒论英雄倒是其次,抱团合作则为上策。

造车天团的抱团策略

越来越多的玩家继续入场,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博弈阶段,未来格局也将变得扑朔迷离。

比如,阿里与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将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己;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牌;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汽车与腾讯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尤其是华为,对整个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未来国内汽车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势力划分,很可能不再是3+3+3+3,而是另一番面貌。

汽车电气化进程的提速,也让汽车行业淘汰赛进入全新阶段,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从而加快行业的优胜劣汰。

除此之外,其他产业链上的巨头也在加强投入:传统豪强宝马集团已经连续五年在研发投入超过50亿欧元,戴姆勒集团2020年的研发投入也达到了86亿欧元,大众集团一年的研发费用就已超过百亿欧元;苹果在电动汽领域的累积投入也早已超过了百亿美元。

花旗在其研报中点明,“造车远比制造智能手机要复杂得多,供应链也更长,但小米貌似还没有搭建起这样的供应链。而且,造车属于重资产业务,将会消耗大量资源,同时带给公司长期的财政负担,对当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带来影响。”

就连刚刚加入造车的雷军,也曾在何小鹏创立小鹏汽车时就对何小鹏说过:“造车和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和积累,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

比如,早在2013年,长江汽车背靠着港股上市公司五龙电动车的光环,就已躬身入局,背后更是有大佬李嘉诚撑腰,长江汽车不仅拥有自己的电动车品牌,而且是北汽新能源后,第2家手握双资质的车企。但自2016年4月就发布车型“逸酷”,迟迟没量产交付,苦撑几年,烧光了51亿后,在2020年迎来破产清算。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全年累计汽车销售2,531万辆,同比下降2%。而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137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电动汽车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届时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有望超过600万辆。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快速提升,新能源车型也将正式步入汽车市场中。

这其中,2019年9月,特斯拉建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随着上海工厂的产能释放,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节节攀升,市场的预期迅速改观,一同飞升的还有股价。

目前,特斯拉预计到2022年,在中国市场销量有望占其总销量的40%。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下饺子”的Model 3,以及即将引入的Model Y,比不过性价比的国产造车新势力,也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竞争。

而对于另外一个强势入局者恒大来说,除了豪气冲天地斥资数百亿收购汽车上下游公司,许家印视察上海恒大汽车全球研究总院的时候,也表示“我们一定能实现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的宏伟目标。”

再加之这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强的赛道,电池技术的进步、补贴政策的变更、经营模式创新都随时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进而影响到行业格局。

尤其是已经有过前车之鉴:共享经济的鼻祖早已经卖身于互联网大鳄,剩下白骨累累的共享战场,继续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最明显的失败者就是ofo,曾经与摩拜并驾齐驱,号称中国物联网经济新领军人物的商业领袖,曾经拿过超15亿美元的融资,如今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老赖”。共享过后的一地鸡毛,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所以怎么提高自身的资本效率,抱团取暖,用合作换时间,就势在必行。

“我愿意压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集结了众多互联网投资大佬和国内造车势力的半壁江山,雷军似乎正在下一盘大棋。或者中国版的复仇者联盟更有利于其后续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