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岗的百度高管,孤独的李彦宏
2022-05-13 18:19 百度

来源:和牛商业 作者:夜叔

5月5日,百度公布了最新一轮高管轮岗,留给外界一片错愕。

据一封来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内部公开信显示,百度正在启动新一轮的干部轮岗。

具体内容是: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担任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负责人;何俊杰晋升为集团资深副总裁,并轮岗担任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负责人;王海峰博士继续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TO,不再兼任ACG负责人。

此次干部调整,也是百度自201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而在外界看来,被视为“太子”的沈抖,被调离MEG这个百度的现金牛业务,不啻于降级。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沈抖被调去负责ACG,也可能因为他是李彦宏手中为数不多可用、可信的高水准人才——这也是百度内部一直面临的难题:无人可用。

作为中国曾经的互联网巨头之一,百度和其创始人李彦宏一直被拿出来反复讨论:为何百度会在过去多年内频频掉队?

如果公司发展是创始人认知的体现,李彦宏究竟做错了什么?目前将战略重押于AI的百度,能通过技术实现李彦宏想要的星辰大海吗?

在这些问题背后,还有着一个所有人都已知的事实:作为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创始人中,最孤独的人之一。

即便有着“所有创始人都是孤独的”这一说法,但李彦宏的孤独却看起来更深入骨髓:马云创业时的十八罗汉,至今有不少人仍留在阿里;腾讯的五虎将虽然只剩马化腾在前线,但张志东依然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且还有张小龙、刘炽平等灵魂人物;雷军创业以来的一帮兄弟,虽然经历了更迭,但依然有不少人依然还陪伴在身旁,而且这帮兄弟的队列依然在不断扩大……

只有李彦宏,看起来永远是一个人在战斗。2021年3月,在百度香港二次上市时,李彦宏在致股东信中写道:“我们熬得过万丈孤独,藏得下星辰大海”,读起来,多少有点悲怆和无奈。

为什么百度会一直无人可用?为什么李彦宏始终无法留住高端人才在身边?孤独究竟会最终成就李彦宏,还是会成为他追求星辰大海路途中的最大障碍?

01

百度无大将

和百度这次调任,出现类似反差的组织调整,还是去年12月,阿里巴巴对于蒋凡的调任。

当时,淘宝天猫负责人蒋凡被调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大淘宝业务则由此前掌管B2B业务的原阿里的“十八罗汉”之一戴珊接管。但蒋凡的调任是因为当时的轰动社会事件,因而这一调没有沈抖这次的调任令人意外。

2012年进入百度的沈抖,在2019年5月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离职百度后,沈抖接班,成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全面接管搜索和信息流业务。

在执掌MEG(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的三年,沈抖提出了“移动生态的服务化和人格化”战略,确立了搜索+信息流双引擎,和百家号+小程序+托管页三大支柱的移动内容生态系统,并在2021年继续拆分细化为“X+Y”战略布局,帮助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文领域站稳了脚跟。

另一方面,对于急迫寻求增长的百度云业务来说,沈抖可能是百度唯一合适的人选了。

今年4月,在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即将离职的消息爆出后,外界曾有传闻称其将加盟百度,但最终没了下文;还有传闻称,百度挖过前阿里云智能产品管理部总经理、现任中国电子云执行总裁的马劲,但也未能如愿。

在百度内部,百度云正在成为除搜索业务之外,被寄予众望的“第二增长曲线”。“现在百度智能云基于AI的优势,在部分垂直行业侧做的确实不错,但在IaaS层的一些建设上还是跟不太上。”有行业人士称。

“沈抖的产品大局观非常强,而且能非常果断、非常前瞻性地做出一些战略性的决策”,有百度的内部人士告诉媒体。在这次调任中,李彦宏则在内部信中称:希望沈抖能带领ACG团队,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为百度第二曲线的发展建立新的功勋。

重心业务迫切需要大将,但又无人可用,于是沈抖的调岗此刻又显得合情合理。但这一事件,恰恰也折射出了百度一直以来存在着的一个困境:“无人可用”。

人才“黑洞”似乎已经成为了百度的一个标签。曾有媒体统计,在过去十年中,百度有接近十位顶级研发人员、二十多位副总及以上级别高管离职;而在更早之前,百度成立时的“百度七剑客”,至今只剩下崔姗姗一人——她于2019年年底回归百度,现为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

对此,外界有戏言称:“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

2017年初,在参加贝爷的野外生存节目时,李彦宏曾经罕见的在节目中倾吐心声:“2008年是我创业以来最孤立无援的时刻”。那年年初,百度当时的CFO在度假期间意外溺亡;随后央视炮轰百度的竞价排名机制,致使其股价暴跌近30%。

2008年,李彦宏在接受一财采访时,他也曾经说过,那一年是他最痛苦的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让李彦宏觉得非常痛苦:“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所有的担子压在自己身上”。

孤独让李彦宏觉得痛苦和孤立无援,但他却不得不一次次的面临这样的孤独。

2005年,在百度上市前后,百度经历了早期创始团队的调整:当时百度七剑客中的雷鸣、徐勇、刘建国选择离开;2010、2011年左右,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际,百度再次迎来了一次高管调整:七剑客中的另外几人王啸、崔珊珊在这个时期退场,此外百度先前从华为迎来的李一男、从美国运通请来的沈皓瑜等外来高管,也在这个时期陆续离开。

而在2015年之后,百度的高管离职潮上演的甚至愈发剧烈:2015年5月,时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的余凯宣布辞职,顺便带走了实验室主架构师黄畅,并一起成立了地平线机器人,作为百度研究院对外的代言人,余凯的离开让此后百度的AI人才流失,一发不可收拾。

2017年初,百度迎来了号称“硅谷最有声望的华人之一”的陆奇。伴随着陆奇的到来,百度当时的副总裁兼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高级副总裁王劲、负责Apollo项目的副总裁邬学斌、90后副总裁“李叫兽”李靖等人接连从百度离开。

但即便是陆奇,也未能在百度留下来。2018年5月18日,上任仅一年多的陆奇,从百度离开;2019年5月,在百度掌管14年搜索业务的向海龙,被百度以“主动辞职”为由,离开了百度,此后一段时间,百度搜索业务的多年大将也相继选择离开。

此外,2019年同样离开百度,还有退休计划中的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刘辉、总裁张亚勤等人。

如走马观花般,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百度,曾为了高级人才们的流动场,只留下了孤独的李彦宏和他的夫人马东敏。

02

理性先生李彦宏

从一种普遍的参照纬度来看:李彦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家。相较于许多中国的企业家,李彦宏显得更为精英主义。

在李彦宏的学生时代,他一直不是那个最为优秀的学生,但他用极度的努力逐渐弥补了这一点。自大学考入北大后,他从大三确定出国,在北大的生活始终保持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到了美国之后,为了跟上课程,他依然保持着极其刻苦的姿态。

对于李彦宏来说,真正对社会的接触,也是从美国开始的。从23岁到31岁,他在美国呆了8年,在这期间,他经历了求学、工作、结婚、拿到风险投资等种种历程,从商业操作层面,李彦宏更多受到的是美国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努力就会有回报”、“理性大过于感性”、“技术和数字的力量大过于人的力量”,所有过往的经历,带给了李彦宏简单又直接的社会观。

有媒体曾报道过,当李彦宏初到美国时,有件小事深深地刺激过他:一个大雪的清晨,他开车出门,一不小心被对面驶来的车辆蹭掉了后视镜。但因为急着要去学校,李彦宏对肇事者挥挥手说算了,然后开车走了。令他意外的是,第二天他收到了一张传票——肇事者把他告上法庭,因为他没等交警来处理就跑了。

这让李彦宏更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性常常于事无补,理性、冷静和对规则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李彦宏还希望自己在外界印象里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不希望自己的缺点被放大化,为了避免更多的审视和挑剔,于是大部分时候,他都选择躲在后面,不跟人接触。

极度信奉理性和规则、又害怕被审视的李彦宏,注定是会与人们避免接触和沟通的一个人,这也让他没有办法跟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多深入的连接。

李彦宏喜欢静的东西,比如植物花草;他喜欢的运动也是一个人的运动,比如滑雪和高尔夫。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李彦宏所创立、掌管的百度,也是一家典型的工程师文化的公司,曾经,这种气质是让百度员工们非常引以为豪的一面。但这个气质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失效。当移动互联网需要涉及到线下供应链、运营、用户沟通等更多与人工作的层面时,他们只能一次次被迫应战,最后铩羽而归。

此外,李彦宏的保守和理性主义,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他极度不喜欢冒险。

在早期的演讲和访谈中,李彦宏最常强调的话是,“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适度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

在《财经》此前的报道中,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曾在百度市场部门任职的员工说,下属递给李彦宏一份合同签字,他会从第一页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时候合同很厚,他也坚持看完。在这个过程中,李彦宏往往一言不发,看完之后他会提两个问题,答上来签字,答不上来弄清楚再回来。“无论你准备得再好,他总能提出几个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上述前员工称,一名百度员工一次和李彦宏开会,发现他正在做一个excel表,里面详细列出了七八辆车的性能、重量、价格,甚至后备箱的尺寸、座位的宽度。这名员工调侃说,在中国首富中,你可能是最后一个亲手做一张excel表来权衡买一部车的人。李彦宏看着对方说,“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

“我不是那个最喜欢冒险的人,我冒的险都是我经过分析、研究之后,我觉得这个险值得冒才去冒。”李彦宏说。

还是据《财经》报道,早年百度曾有机会以20亿人民币估值投资美团,持有美团5%的股份,但最终百度选择以更便宜的价格——1.6亿美金持有糯米网59%的控股权。

2015 年年中,李彦宏在百度大会上说,要给糯米投入 200 亿元。4个月后,美团宣布与大众点评合并,成为甚至可以与BAT抗衡的本地生活服务巨头。

对于李彦宏来说,始终没变的,是他对技术的信仰和追求。

在百度,他对技术、尤其是硬技术的投入,常常不惜血本。百度在2013年1月就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任院长,也为后来百度转型AI战略打下了基础。

在2021年香港二次上市的致股东信上,李彦宏多次强调了百度就是一家技术公司的事实:“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信仰没有变,我们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我们也有决心,有耐心。”

在信中,李彦宏也告诉所有人:“我们培养技术人才,我们输出技术文化,让更多企业看到技术的价值并重视对技术的投入,搭建起中国互联网的技术骨架,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在李彦宏的价值观里,技术,始终被排在了所有事情和其他人的前面。

03

熬过万丈孤独,是否会有星辰大海?

与李彦宏对技术重视所对照的是,过去数年,在腾讯和阿里在移动互联网上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百度却成为在人工智能(AI)技术上投入最早、也最不惜重金的中国公司。技术创新以及人工智能,几乎已经成为近年来李彦宏张口必提的关键词。

“我们不愿做技术创新的气氛组,要做就做实战组。愿意熬过万丈孤独,看一下星辰大海。”在2021年8月18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2021”上,李彦宏再次表达了对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信心,并再次强调了万丈孤独和星辰大海。

可以想象的是,李彦宏应该为此有过无数次痛苦:对自己追求理性和简单的执拗性格、对于百度总是留不住人才的无奈、对于外界对于百度掉队的无数攻击、对于总是需要反复需要给予解释的百度AI战略……

而人总是会在绝境中一次次的迸发出新的斗志和动力。即将可能到来的AI世界带给了李彦宏新的希望和展望。为此,他用了“熬”和“万丈”来形容孤独,并且坚信自己穿过这些之后,会迎来属于他和百度的星辰大海。

那么,百度的AI战略究竟发展的怎么样?李彦宏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去带领百度实现自己的“星辰大海”吗?

从百度2021年递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可知,百度目前拥有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核心AI功能及开放式AI平台,能够提供全栈AI服务的百度AI版图成型。其中,芯片提供底层的硬件算力;智能助手、中间软件提供软件集成;百度大脑提供智能输出单元;Apollo、小度音箱等提供终端场景。

从应用场景来看,百度的AI业务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语音交互系统DuerOS、智能驾驶开放平台Apollo和智能云。其中,智能驾驶是百度最为看重的AI战略落脚点,在其之下又有三个细分发力方向或者商业模式:帮助车企搭载自动驾驶能力、量产造车和共享无人车。

在帮助车企搭载自动驾驶能力方面,有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透露,在各家新造车企业都希望把自动驾驶技术掌控于自己手中的当下,百度试图通过自动驾驶系统和车企展开合作的方式,并不会太过顺利。

也有汽车行业人士称:“虽然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巨大,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与之相比,并不逊色,和华为相比,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也并无明显优势”。

2021年初,百度与吉利汽车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集度汽车。集度原计划首款概念车将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发布,但由于疫情,车展延期。市场预计,这款汽车今年下半年将要亮相,明年才可能量产。

而对于这一合作,业内许多人本就不看好:在他们看来,百度和吉利的合作更像是双方的无奈之举,和对新造车风口火热的追赶——为了应对百度自动驾驶多年无法盈利和吉利汽车销量停滞不前的现状。

另一方面,百度AI战略中的DuerOS和智能云,目前也都面临着行业激烈的竞争。

百度的智能云业务,即此词沈抖被调入的业务板块,作为百度AI业务为数不多能实现变现的领域,被李彦宏寄予厚望。可惜百度发力较晚,只能在存量市场厮杀。据行业研究机构IDC报告,2021年亚马逊、微软、阿里云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百度云和华为云、腾讯云、中国电信等,则被归入了占据22.6%的“其他”。

从业务的各个角度看,李彦宏都距离自己想要的“星辰大海”,尚有无数个沟坎需要跨越。

而除了李彦宏之外,另一名经常声称自己想要追逐“星辰大海”的当代企业家,则是大家都熟知的马斯克。但他和李彦宏极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马斯克丝毫不顾忌别人的目光,永远在挑战自己和外界的认知边界,“乐死”不疲的尝试、受挫和再次冒险。

他拥有的一种神奇的力量是:可以让人为之钦佩、信任并且追随。

这也是国内其他多名大佬们和李彦宏的区别:他们懂得如何收买和笼络人心,他们知道如何留住有能力的人为之卖力,甚至于,他们拥有一种可以把自己的梦想也变为别人梦想的能力,并让他们能足够相信。

李彦宏或许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孤独和身边人的离散,但摆在李彦宏和星辰大海之间最难的一道题,或许就是如何从技术的世界中,抬起头来,读懂更多规则之外的复杂人性,并让自己成为最能激励人心的力量。

伟大的企业都拥有着一种能把自己活成一种“宗教”的能力,而这需要价值观和精神力量的强大作用。对于百度和李彦宏来说,在理性的规则里,或许可以一直得到更多成功,但却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