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生意即便目前不合法也会追认?
2013-03-05 12:05 生意 IDG 评热点 不合法

在中国,总会有这样的生意开始不合法,拿不到“牌照”,但慢慢地会被追认,比如额信用贷款、第三方支付。而宜信就是其中的典型,从2009年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约1.5万人,年放贷金额超过120亿元。

i黑马 导读:在中国,总会有这样的生意开始不合法,拿不到“牌照”,但慢慢地会被追认,比如额信用贷款、第三方支付。而宜信就是其中的典型,从2009年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约1.5万人,年放贷金额超过120亿元。宜信在刀锋上舞蹈的秘诀是什么?投资人@李丰 为您解读!

i黑马:信用贷款公司宜信从2009年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约1.5万人,年放贷金额超过120亿元,从投资人角度看,宜信为什么能发展那么快?秘诀是什么?

李丰:正好市场有这种所谓比较小金额的信用贷款产品的需求,但市场上产品又比较少。因为金融产品还是需要比较高的用户信任度的产品,没有人和人的物理接触的话,这就跟很早以前在网上卖东西的问题类似,因为毕竟动钱的事情,传统里面还是需要有一定信任的。(所以宜信的人海金融战术很好,拍拍贷等纯在线P2P公司很难如此快的上规模)

i黑马:宜信这种模式(转卖债权的信用贷款模式),短短两三年时间发展那么快,是不是也跟大环境有关系?比如说在地下金融和银行之间其实有一大块的空白市场?

李丰:非常大,对于我们来讲,其实我们一直相当积极地在寻找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因为这个市场本身跟国外最大的区别不是高度市场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还存在着非常多的空白。但是,最大的挑战还是找到合适的团队,既懂金融,又懂新商业模式背后那些最关键的能力,这个不太容易。

i黑马:这种空白市场之所以那么大,应该有它的原因,比如有从业者说,(宜信)转卖债权这种形式,符合《合同法》的规定,个人之间的债权转卖是受法律保护的,这是唯一的独木桥,你们心里会不会对此比较打鼓啊?

李丰:从长期来说,市场需求是最关键的动力。就比如互联网早期的时候,一直到前几年,我们讲第三方支付是一个代表了电子商务的最典型的需求。第三方支付因为它涉及到资金沉淀和资金支付的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十年甚至都是不合法的,但因为它代表了非常明确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最终我们相信一定都会慢慢的,不管是正规化还是慢慢的规范化,都会有这个过程。

i黑马:所以,你们在投宜信之前,应该充分地评估过市场风险的问题?

李丰:对,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想它(宜信)确实代表了市场上比较多人的需求,而它们(宜信)确实提供了解决方案。如果在提解决方案过程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它们再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的补充把它做好。但如果它确实代表了市场需求,往后看就一定会有所谓更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时候。

i黑马:这是不是也跟iDG在中国做那么多年投资积累的经验有关?

李丰:对,第三方支付等行业我们都有投资。

i黑马:我们问了一些做金融的人,他们其实一直担心:宜信这个转卖债权的模式,系统风险可能是很明显的,比如出借人借钱给这个公司,未必能对应上借款人,这是其一;其二,这个钱去哪了,他并不知道?金融都讲系统性风险,比如用户从银行取出钱,通过宜信这个系统后,是不是流到了一些更不可控的领域(比如洗钱)?诸有此类的声音都有,这是不是这个模式的问题?

李丰:这肯定会有。但很多人也会觉得有人开了一个所谓的电子商务网站,利用了支付宝这个平台进行了资产、现金流的转移,可能会涉及各种各样洗钱的问题,这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最终结果其实是非常明确的——既然第三方支付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用户需求和巨大的用户市场,最终出来比较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无论是国有背景的,还是纯民营的,我想最终剩下的这些,应该都是做得既规范,又有系统能力,效率比较好,同时产品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看这个市场也一样,刚才讲的折价问题我想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但最终结果是在里面提供服务的机构、公司、个人,包括其它金融集团,到底最后谁选择的方向和产品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以及相对正规化和合理化的。

i黑马:说白了,这种风险,只要市场需求是完全大过这个东西的,或者在满足市场需求过程中慢慢把这个东西能正规化、合法化,你们就认为风险慢慢小了,或者没有了?

iDG李丰:对,这就是两件事:第一,最大的用户市场,或者叫最大的市场需求,是不是正面存在的?第二件事情,在解决这个市场需求的所有人当中,你是不是其中一个,尽量用了你能找到的正路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歪门邪道。

本文作者 卢旭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ww.ihei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