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护肤科学十年破局,首次发现抗衰成分石斛寡糖
2025-04-03 18:13 植物护肤

不久前,一份来自第三方机构欧睿国际的报告显示,中国本土护肤品牌“植物医生”凭借石斛兰系列产品,其全球市场份额成为该品类零售额榜首。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的厚积薄发——双方共同发现铁皮石斛抗衰成分石斛寡糖。石斛寡糖的发现打破了国货品牌在植萃护肤领域的技术壁垒,更探索出一条“科研-产业-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品牌发展路径。

 

 

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解勇(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左)

科学突破——从传统药材到抗衰密码的解密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十周年座谈会披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发现了高含量的石斛寡糖。经严谨科学验证,该成分作为外源性补充物质,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体内实验中,均展现出显著的抗衰老功效。

在热门的胶原蛋白成分研究上,由于其大分子特性无法渗透皮肤,植物医生借助所发现的石斛寡糖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石斛寡糖能够精准向细胞传递信号,激活细胞自主合成胶原蛋白、弹性蛋白、透明质酸,为肌肤的紧致与弹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植物医生合作十周年座谈会现场图

此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石斛多糖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彰显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植物成分研究方面的深厚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中使用的铁皮石斛是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历经七年培育的专研品种“昆植1号”铁皮石斛,该品种于三年生四月采集,其多糖含量相较药典标准高出约15%。

同时,这一科研成果并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迅速被应用于市场。以铁皮石斛为核心原料的“石斛活性精萃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应用”项目,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荣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认可,更是对我国在石斛多糖产业化应用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

 

 

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解勇(右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航(左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普诺·白玛丹增(右一),党委书记李宏伟(左一)

机制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

回溯至2014年1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植物医生携手共创的“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一段旨在挖掘中国丰富植物资源潜力、探索中国化妆品原料自主之路的“双向赋能”合作模式的开启。双方携手,旨在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历经近十年的深耕与探索,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始终秉承“中国品牌,中国成分”的研发思路,在石斛、青刺果、紫灵芝等高山特色植物领域取得了显著科研成果,并迅速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应用,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依托科研成果,高山植物护肤品市场零售额已累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大关,彰显了合作成果的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成果展示

在此期间,植物医生品牌凭借其独特的科研实力与卓越的产品品质,加速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植萃护肤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科技向善——从商业价值到生态价值的升维

植物医生坚持保护高山植物行动,设立“民族生物文化示范园”、建立“野生高山花卉保护基地”、投资建设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造血式”实践。同时,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现科技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植物医生将销售额注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其中,捐赠三千万元资助建设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成为COP15大会永久展示区。此外,植物医生作为第一捐赠方赞助我国第一个植物学专业奖项-吴征镒植物学奖,且已成功颁奖四届,表彰了在植物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为推动植物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植物医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展示

十年间,一个植物成分的产业化之路,折射出中国产学研合作的生动发展,院企合作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生态保护从“被动投入”转化为“价值共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植物医生的合作诠释了当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生态责任形成共振,中国植物资源的“绿色宝库”终将散发出超越商业的文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