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家天使投资机构似乎早有预见,提前完成了从“广泛投资”到“专注前沿科技”的蜕变。十年间,这家追求“发现改变世界的创新”的机构,在人工智能的惊涛骇浪中投出镁伽机器人、智行者、云深处等独角兽企业,也见证了文远知行、珂玛科技等被投企业敲响IPO的钟声。
近日,创业黑马联创、副董事长罗浛予和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进行了对谈采访。如何看待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这对创业和投资有什么影响?现在这个AI阶段,是黄金窗口期,还是刚刚起步?如何看待Agent和具身智能?现在机器人赛道充满泡沫么?中小企业该如何拥抱AI?如何从降本增效到改变商业模式?李竹总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黑马注:作为中国AI应用服务推广平台,i黑马x创业家推出《寻找中国AI应用100人》专栏系列报道,致力于打造中国AI应用落地的“核心枢纽”,让技术供给侧的“火花”与需求侧的“干柴”高效碰撞,点燃产业智能化的燎原之火。本篇为第二篇报道,与您共享:
本文经i黑马整理编辑,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采用李竹总回答分享的形式,将核心观点串联成文。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01 体认时代: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硬科技?
02 AI新浪潮:模型、应用、Agent和具身智能?
03 机器人没有共识:泡沫、真金、还是陷阱?
04 创业者指南:中小企业如何拥抱AI时代?
01
体认时代
罗浛予:您如何看待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这对创业和投资有什么影响?英诺从“广泛投资”到“专注硬科技”的战略调整背后,有哪些核心逻辑和深度洞察?
李竹:我觉得贸易战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所以这是一个长期博弈和反复的过程,对全球的经济也都会有影响。但反过来想,当它对中国有更多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政府肯定会有更多应对的措施。比如我们已经看到,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创新的支持,鼓励国家的资金来支持早期的创新投资,并且这个力度会越来越大。也给科技创新者们带来更多信心。
我们可以预见,国内的整个经济环境在关税的大压力下,肯定会更加宽松,包括投资也会更加活跃。政府会给民营经济更广阔的空间,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也会越来越密切。
对于我们来说,投资早期的创新公司,也是在赌国运。我们相信,投资中国会给大家带来最后的成功。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走到今天,必然会碰到挑战。怎么过这一关,怎么迎接这个挑战,我相信我们政府的智慧,相信我们的创业者也会有自己的智慧。
在这个时候,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现在这种波动的经济环境里面,要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要盲目扩张,不要盲目地多元化,专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
我们原来投互联网、投消费、投科技,后来复盘发现,回报比较高的项目基本上都来自于科技创新这个方向。我们认为,我们的能力圈,或者说我们的基因,就是在科技创新。2019年以后,我们就全面转向了科技创新这个方向的投资。
我们现在主要专注在四个方向:第一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半导体等等。第二个是先进制造,包括航空航天、机器人等等。第三个是新能源新材料。第四个是生命科技。
虽然2019年之后经历了疫情,然后整个资本市场从2021年以后也都比较低迷,但是从我们自己投资的公司来看,成长非常快。我们投的这些公司,每年都有几十亿的融资。从前年开始,每年也都有公司上市。像珂玛科技、文远知行,都完成了上市。目前还有十来家企业在IPO的路上。
我们投资比例最大的是前沿创新。所以我们在寻找项目的时候,会看企业的创新性,看它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改变是不是足够大。改变越大,就越有价值。另外就是要做行业研究,知道产业链上有哪些关键问题没有被解决,这些问题带来的创新有没有持续性和成长性。以及在产业链上,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理性和感性结合,做出一些明确的判断。
以前大家都认为,中国更多是做商业模式层和应用层的创业创新,底层和前沿创新更多是来自于美国、欧洲、日本。但过去的几年,很多前沿创新在中国也开始产生了。
像爆火的DeepSeek,其实只是一个表征,在底下更是暗流涌动。像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等等,中国的创业者们,在追赶世界水平的创新上,已经逐渐取得了进展,而且未来还会加速涌现出来。AI等科技的发展,导致后发优势对某些行业范式的改变逐渐显现。
可以说,中国的科技创新,有的已经跟欧美并跑,有的已经开始进入无人区了。
02
AI新浪潮
罗浛予:现在这个AI阶段,是黄金窗口期,还是刚刚起步?您如何看待Agent和具身智能?创业者如何避开大厂主战场,挖掘出差异化需求?
李竹:我认为才刚刚起步。这一波AI带来的改变是非常大的,过去AI主要是用在感知,现在除了感知以外,还可以去决策、去执行。所以,这一波AI对物理世界的影响更大了,对每个个体的影响更大了。我认为这个窗口期会非常长,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周期,所以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现在信息智能(ChatGPT、DeepSeek、豆包以及很多的应用)、具身智能、类脑智能,这三个范式是齐头并进,都在往AGI的方向上走。
对于创业者来说,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只要能抓住这些机会,都会有比较好的成绩。
英诺在新一代AI的布局是从2022年开始的,更早的上一代AI是在2014年的时候就做了一些投资。
总体来看,我们在AI的基础层,已经投了不少企业。多模态模型方向,我们投了深言科技、VAST。数据创新方向投资了数创弧光、灵御,芯片方向投资了篆芯、原粒半导体。在应用层上,我们投的公司更多,像AiPPT、零犀、云客、维妥、蝉妈妈等等。具身智能这个方向,我们投了云深处科技、加速进化、松延动力、千诀科技、优艾智合等等。
我们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未来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变化。
未来5到10年,就有可能出现进入家庭的机器人,尤其是一些人形机器人。
目前DeepSeek为主的信息智能这个赛道,也就是数字世界这个赛道,已经不是过去的互联网或SaaS服务等概念了。核心造出一个个真正能替代人工作的Agent。可以说,用AI去替代对应领域的人,是一个核心理念。
据我们观察,在AI这个领域创业,不同的方向,驱动力和关键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AI基础设施,就是创新驱动。一些行业应用,则是产业能力驱动。一些To C的AI新应用,是产品能力驱动,而AI相关内容,可能是创意能力驱动。还有一些新的场景,或者新的终端,驱动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避开大厂主战场,挖掘巨头尚未押注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判断,AI应用市场,目前有用户资产或者线下交易能力的巨头会利用既有优势占据半壁江山,所以挖掘差异化需求变得很重要。第一,跟着新终端做新应用,这是创业者的机会。新的终端包括AI眼镜等听觉、视觉、语言相关的一些可佩戴的智能硬件。第二,在传统的终端上,比如像手机甚至是汽车上,创业者做应用,一定要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有交互的创新,才有可能做巨头做不了的事情。
03
机器人赛道没有共识
罗浛予:最近朱啸虎老师关于机器人的一篇文章比较火,认为现在商业化还相对比较远,您对此怎么看?据您观察,现在机器人赛道充满泡沫么?
李竹:英诺其实很早期就开始投机器人,我觉得具身智能可能是过去这两年里β最高的一个细分赛道。未来几年,它还会在波动中持续向上。
现在说它出现很大的泡沫,应该还没到这个情况。近两年,具身智能一直能拿到投资人的钱,一直在持续地往前跑,但是市场上还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这个起跑才刚刚开始。
一个行业成长到共识达成的阶段,可能会有一些泡沫,大量的资金涌进来也是正常现象。即使短期会有一点泡沫,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因为依托强大的智能制造供应链能力,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未来肯定是世界的领导者。将来全球前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超过一半都会是中国的公司。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大量从大厂出来的人创立或者加入具身智能的创业公司,恰好和基础大模型赛道相反。具身智能这个赛道对创业者是友好的,也是有很多应用场景的。
过去的机器人都是基于规则的控制在生产线上工作。但是具身智能出来之后,可泛化性会大大降低使用成本,也会扩展更多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对这个领域是非常看好,一直都在持续下注。
具身智能不太会像互联网那样,一个头部企业挤压所有小公司的生存空间,垄断的现象可能不会那么明显。垄断只会出现在某个行业,但是有很多细分行业,都需要专门的产品定义、开发和服务。所以我认为,具身智能会容得下相当数量的一批公司,而且这些公司都能活得不错。
并且,在现在这个阶段,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和方案都还没有收敛。比如,是用端到端的训练,还是用强化学习,还是用模仿学习,还是Diffusion等等结合在一起?在具身的训练数据方面也有不少路径和方案,如果这些路线已经确定,共识完全形成,大量资金蜂拥而入会形成泡沫,但关键是具身智能的技术范式还在发展和演进当中。
我觉得啸虎总的说法,会让一些投资人更加理性和全面地思考,这不是坏事,大家会多从不同维度多观察。从当下情况来看,具身智能的投资依然非常火热,大家还在不断地加注,不断地在投资和探索。
可以说,具身智能的“DeepSeek时刻”还没有到来呢,所以不用着急,我们可以且行且看,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04
创业者指南
罗浛予:黑马有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对于AI时代,大家非常焦虑,同时也特别期待。那么您觉得中小企业该如何拥抱AI呢?您认为企业该如何从降本增效到改变商业模式?
李竹:无论是科技型公司还是消费型公司,我觉得未来所有的行业都要学会跟AI结合。
首先,要主动学习,自我进化。要相信AI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样的话,你就会不断地学习。
其次,先数字化,再智能化,这两个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很多中小企业数字化做得不是那么完备,那就应该先把你的数据积累做好,把你的知识库建好,当把这些东西做好以后,才能更好地拥抱AI。
第三,要分阶段地去实施,不要想着AI马上替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先从一些亟需的环节切入。比如说销售、客服环节,这些环节的应用范式也都比较成熟了。后续再逐步完成全面部署。
在技术使用上,也可以先借助行业小模型加上RAG,解决一些模型的幻觉问题,实现更精准的问答、交互。之后,可以部署企业版DeepSeek或者其它类似的平台,跟企业数据库、后训练结合,形成企业的AI全面应用。不远的将来,可能一个桌面满血DeepSeek服务器,也不到十万块钱。成本可控,是一个企业能够接受的程度了。
如何从降本增效到改变商业模式?或者说借助AI去改变创业公司的模式,是有可能的。
我们说过一个观点“AI就是造人”,AI专家(软件)将替代大部分“知识工作者”(懂技术,用AI)的工作。如果你公司里AI已经能够替代人了,实际上你这个公司的人力成本会下降很多,下一步AI发展到自己相互协同,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每个创业公司规模变小了,能做的事情更多了,产生的价值也更大了。
有些场景可能是原来做不到的,AI也能帮你做到了。因为AI对全局数据的把握,对每一个用户的心理的把握,会更加准确。他会给你开拓出一些想象不到的市场。所以我们判断,AI对于现在这些公司的改造会非常彻底和非常深刻。
(本文完)
5月9日,创业黑马将邀请AI产业研究专家、企业AI创新业务操盘手、AI技术解决方案专家,齐聚北京。
只有当你来到线下,和AI创业者、投资人深入链接,才能真的“看见”和“感受”到,AI 给中国产业带来新机遇和巨大冲击。
这里,我认真推荐你:
参加5月黑马北京大课,我们一起走出去、看对趋势、找对人、做对事。
大课详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