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猎头圈,有这样一家猎企只做线上交付一件事,“我们永远不主动BD客户”。而靠着操作平台单,他们竟将规模扩充到全国有二三十家分公司、40余个团队。当其他猎头还在为抢客户厮杀,他们为什么敢“反向操作”?本期《禾禾同学会》,禾蛙邀请到翰格集团创始人邓宇飞Tiger,分享他的过往经验、管理技巧及未来洞察。希望能够通过这位创业15年的猎企老板的故事,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01柳暗花明,从传统猎头到专注线上的三次转型
这是一波三折的故事。
2010年,年仅24岁的Tiger从工程师转型猎头不过1年,便在上海创办猎头公司(翰格)。他瞄准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光伏行业,以传统猎头模式深耕产业链,与行业前十的企业达成合作,公司一度风生水起。
然而2012年国际形势突变,光伏行业遭受重创。客户全面停招,使翰格的业务受到巨大影响,顾问纷纷离职。
面对窘境,Tiger将目光投向移动互联网。受美国某线上招聘网站的启发,他创建了一个“简历竞拍”式招聘网站,希望帮助企业与人选直接对接。但受限于国人求职习惯与对隐私保护意识,用户更倾向定制化的招聘服务,而非竞拍自己的简历。
这次转型虽未成功,却让Tiger认识到了猎头的无可取代,并重新思考互联网与猎头的结合方向。在他看来,虽然猎头不会被互联网取代,但也需要互联网工具的提效。
于是2014年,Tiger瞄准当时猎头市场的空白点,第三次转型——将翰格定位成专耕交付、专注线上的猎头公司。彼时,业内质疑声满满,“不挖掘客户,只靠JD推人,怎么可能成单!”
尽管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但翰格还是坚持地做下去,而这一做就是11年。目前,翰格在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地有多个office,团队40余个,成为线上猎头赛道的头部玩家。
02 把平台当客户,做到线上平台业绩TOP.1
谈及成功的秘诀,Tiger表示翰格的优势在于,“坚决地去做线上的交付”。
传统猎头习惯先对接客户、做足调研再启动搜索,但平台具有节奏快、业务量大的特点,难以 “慢工出细活” 。为此,Tiger立下了翰格顾问在做平台单时的三大原则:不主动BD甲方、把平台当成最大的客户、把效率做到极致。
在线上的招聘合作平台,接单顾问只要专注于交付,发单方和运营人员会负责客户BD、对接、回款等事宜。正因如此,Tiger要求团队不能跳过平台接触客户,而是以服务客户的态度去服务平台,多方协作攻坚岗位,成单速度自然快于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
而顾问需要抱着 “要么卷要么不做” 的决心,充分挖掘所有渠道的简历及候选人线索;并以标准化作业流程快速定位行业和寻访目标候选人,甚至把推荐报告的产出时间从一周压缩至一天。在效率革命的背后,翰格顾问们与平台运营及发单猎企的深度协同,互相信任、各司其能,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也是翰格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他们以多家猎头平台业绩 TOP.1 的成绩,证明了线上模式的可行性。
但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近年的市场下行、红利减退,整体猎头行业都在面临挑战,翰格也是如此,Tiger将会如何应对?敬请点击上方总视频,收获更多精彩!
03AI变革行业,生态协作的未来图景
在猎头行业加速迭代的今天,AI正以颠覆的姿态重构做单模式,从搜集行业资料、生成沟通话术,到发掘隐形需求、精准匹配人岗,它将渗透到招聘的每个环节。
Tiger指出,正如此刻我们将熟练使用互联网视作基础的工作技能,或许未来3-5年,AI将给猎头行业带来重要的变化,使用AI工具会成为猎头的基本功。
当然,我们也深知AI只是辅助工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才是行业的核心。诚如Kyle与Tiger在访谈中所说,AI能替代事务性工作,但无法替代顾问对客户真实需求的挖掘、与候选人沟通中的情感洞察。
当技术红利遇见行业现实,我们所需要的是,构建一个“技术赋能+行业协同”的共生生态。让AI工具承担标准化、重复性任务;而顾问则聚焦于高价值环节,如破解复杂招聘场景中的个性化难题。
禾蛙就为行业提供了这样的支持,以AI职位澄清禾禾、AI沉浸式发单、CV小蛙、职位测一测等智能工具,帮助顾问进行关键信息提取、人岗智能匹配、以及资源管理等工作,并以平台之力聚合行业内包括猎头顾问、外包顾问、BD顾问在内的招聘顾问及招聘机构携手做单,在撮合合作的基础上通过AI辅助招聘全流程提效。
就此,猎头行业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在行业生态中,AI与人类各司其职,AI负责提效,顾问相互协作与专注价值创造。让技术成为效率杠杆,让专业回归人本价值。
条条大路通罗马,猎头行业从来没有标准答案。Tiger用11年的实践证明,专注线上也可突围。禾蛙亦是如此,以协作破除行业边界,构建智能生态。
行业的未来,或许正在于生态协作的深度和广度。正如禾蛙所期待的:让猎企聚焦长板,平台整合技术与资源,在双向奔赴中激活“1+1>2” 的共生力量。当每个参与者都能在生态中找到自己的支点,猎头行业终将拼出一幅 “各展所长、美美与共” 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