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中网 作者:鲁智高
一管血就能验癌的公司,成功上市了。
5月23日,Mirxes觅瑞正式登陆港交所。截至发稿,这家miRNA明星公司市值超过85亿港元。
在朱兴奋教授与博士周砺寒、邹瑞阳这对师徒的带领下,Mirxes觅瑞目前拥有三种已商业化产品和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一年的收入达到约1.46亿元。其中,用于胃癌早筛的核心产品,通过一管(1毫升)血液即可实现检测。
一路走来,Mirxes觅瑞获得淘宝前总裁孙彤宇、高榕创投、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中国诚通投资有限公司、凯旋创投、晨岭资本、诺辉创投、复朴资本、康桥资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专属投资基金、建银国际、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等支持。
经过长期陪伴,作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和淘宝创办人,孙彤宇最终成为Mirxes觅瑞第一大股东。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获得九江国资背景的“北京浔瑞”及复星国际旗下Evergreen Gate的基石投资。这两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5792万美元,占此次全球发售股份的41.37%。
博士创业,干出一个明星IPO
Mirxes觅瑞的故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时间回到2002年。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朱兴奋组建了东南亚第一个q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后来,了解到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广阔前景的周砺寒,选择申请加入这个实验室。
六年后,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邹瑞阳,已经成为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研究生,并且也进入朱兴奋组建的实验室攻读博士。朱兴奋、周砺寒、邹瑞阳由此相遇,并为日后一起创业埋下伏笔。
随着关于miRNA的研究在全球兴起,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于2010年立项成立miRNA临床标志物研发中心,并让朱兴奋担任主任。此后,周砺寒和邹瑞阳也加入进来,与朱兴奋一起对比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miRNA含量的差别,以此优化癌症亚型的分型和帮助药企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意识到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miRNA来提早发现癌症,再加上研发出的mSMRT-qPCR技术平台,朱兴奋、周砺寒和邹瑞阳这三位博士于2014年在新加坡创办Mirxes,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miRNA PCR检测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同时也涉足miRNA在癌症早筛方面的应用。
在创业初期,这家公司先是向研究机构、医院、药厂提供miRNA检测试剂盒以及miRNA检测的外包科研服务,接着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医院、新加坡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附属医院等开展临床合作,最终找出与胃癌高度相关的12种miRNA。
带着研发出的胃癌早筛技术,他们拿到杭州市政府给的500万元补助,并选择在当地注册了一家叫做觅瑞的公司。随着实验室在杭州下沙新加坡科技园落地,这家公司同时在新加坡和杭州开展临床研究。
通过对数以万计的样本进行数千万次机器学习,这家公司用于胃癌早筛的核心产品GASTROClear™经过超5000例的大规模临床验证,准确率超过87%,并于2019年在新加坡获批上市。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说法,作为一个由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组成的用于胃癌筛查的基于血液的miRNA检测组,GASTROClear™为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分子诊断IVD产品。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这家公司响应新加坡政府号召,正式启动新加坡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并成功推出全球首批获批准的COVID-19RT-qPCR检测试剂盒之一——Fortitude™,最终为约35个国家提供了相关服务。
经过这次特别事件,Mirxes觅瑞CEO周砺寒认为,利用核酸和PCR检测技术可以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防止疾病加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此外,全球建立的大量PCR实验室,也能够适配Mirxes觅瑞的miRNA技术平台,这无疑会降低这家公司产品的普及门槛。
多年深耕,让这家在新加坡成立并同时在中国发展的明星公司,已经在miRNA领域拥有不小的名气。随着上市钟声的响起,Mirxes觅瑞最终成功登陆港股。
一管血验癌,年入上亿元
作为一家miRNA公司,Mirxes觅瑞目前拥有三种已商业化产品和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对于这三种已商业化的产品,除了GASTROClear™和Fortitude™,还有基于血液检测并已在东南亚及日本作为肺癌筛查LDT(实验室开发检测)服务的LUNGClear™。
时至今日,他们的核心产品GASTROClear™也已作为胃癌筛查LDT服务在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实现商业化。按照他们的预测,这款用于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产品将于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推出。
资料显示,主要癌症早期筛查方法包括蛋白质类标志物、影像检查、内窥镜检查及液体活检。其中,液体活检能通过检测血液及尿液等液体样本,寻找miRNA等癌症生物标志物,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患癌。
在Mirxes觅瑞副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邹瑞阳看来,miRNA作为功能性分子,比DNA更加稳定,对于早期癌症的检测灵敏度更好,同时检测所需的样本量更少。以用于胃癌早筛的核心产品为例,一管(1毫升)血液即可实现检测,在PCR实验室4小时内就能获得检测结果。
虽然有三种产品成功实现商业化,不过在政策、市场、研发等因素的影响下,这家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并向实验室、医院、诊所及体检中心等客户售卖产品的公司,收入也出现一定波动,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翻看招股书,能发现他们的收入,先是在2022年达到1775.89万美元,接着增加到2023年的2418.5万美元,然后又在2024年降到2028.26万美元(约1.46亿元)。与此同时,Mirxes觅瑞的亏损则是由2022年的5620.27万美元,扩大到2024年的9221.47万美元。
从2022年算起,这家公司三年累计在研发上投入超过6000万美元。目前,他们拥有或获许可使用20个到期日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族专利,包括22项获批专利及68项待批专利申请。
在2024年底的时候,Mirxes觅瑞拥有超过500万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随着成功在港上市,他们也通过募资获得约8.88亿港元,从而能够让自身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
一路融到D轮,“淘宝之父”为第一大股东
一路走来,Mirxes觅瑞的融资也到了D轮。
早在2015年4月,他们便获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投资。一年半后,淘宝前总裁孙彤宇作为股东之一的VentureCraft Two也投了这家公司。到了2018年10月,这家公司又完成孙彤宇、高榕创投等投资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高榕创投董事总经理乐贝林在读博期间便结识了Mirxes觅瑞的三位创始人。
最终,高榕创投成为Mirxes觅瑞最早的机构股东。
在乐贝林看来,Mirxes觅瑞实现了两大跨越,“首先是将miRNA小核酸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让基于小核酸技术的肿瘤早筛从科学理念转变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更重要的是,公司亚洲为心、志在全球,已经成功跨越不同区域市场、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
2021年7月,这家公司从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中国诚通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医疗基金Rock Springs Capital、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专属投资基金、建银国际、凯旋创投、晨岭资本、诺辉创投等手中拿到8700万美元。
两年后,他们完成5000万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朴资本、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专属投资基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分支机构、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以及诺辉创投等,估值由此达到6亿美元(约43亿元)。
在康桥资本的支持下,他们又于2025年1月获得对方旗下瑞桥信贷基金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据了解,这轮融资采用中长期非稀释型融资方案,将用于加速Mirxes觅瑞核心产品GASTROClear™在亚太市场的落地和商业拓展,同时加速其它管线的临床验证。
上市前,作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和淘宝创办人,孙彤宇是Mirxes觅瑞第一大股东,持股22.03%。与此同时,朱兴奋持股14.11%,周砺寒持股8.12%,邹瑞阳持股7.77%。按照85亿港元市值粗略计算,孙彤宇的持股价值超过18亿港元。
经过7年多的陪伴,这位电商行业的传奇人物,也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时刻。
参考资料
1.《邹瑞阳:“捕捉”癌症的“前科学家”》,中国报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