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联行:近400家企业落地,市场化招商知难而进
2025-08-19 14:11 谷川联行

2025已过大半,招商进度如何?

经济半年报公布,不少指标超预期。

当招商齿轮转动,整体趋势与市场实际有温差。

今年“反内卷”打响,从上到下指向了:

政府统一规范、行业自律发展、区域良性竞争。

各地招商引资,向着市场化、透明化调整。

一边顶着化债任务,一边解决园区空置。

盘活国有资产难度大,关键是缺乏产业运营。

开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增长动力挑战重重。

我们,正视困难、咬紧牙关、调整策略,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今年半年项目增量达到7万+,近400家企业落户。

这背后离不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招商”的模式,凭借一线耐心专业,持续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一、招商政策纠偏 回归在产业本身

这两年,招商引资不断“进阶”。

去年开始,清理涉税政策,叫停资金奖励。

税收补贴、土地和厂房以及各类优惠支持,都划上了红线。

这段时间,各地政府废止“招商引资激励”,在月底彻底清除。

再到今年,规范基金招商,打破内卷竞争。

其中,提出了“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

不少地区,都是国企在活跃出资,政府基金相对冷静一些。

对于企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选址更加保守,决策周期也被拉长。

项目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地方产业基础,以及营商环境等因素来布局投资区域。

反之新形势下,招商动作越大,难度也增大,更需要系统性支持与统筹。

考验的是,地方规划的前瞻度,产业研判的精准度,项目招引的匹配度,企业服务的专业度。

而不是,看到什么热门产业就去招引项目,却忽略了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

我们认为,有结果的产业研究能指导招商工作落地。

在产业发展上,从“摸家底”到“定方向”,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反过来,项目落地成为检验产业研究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关键环节。

今年,我们协助钟楼高新区,短短10天连签两大外资。

一个是,新加坡外资项目铂恩施特

从事氢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研发,以及终端应用的生产制造。

另一个是,印度外资项目AIAE。

上市公司在全球高铬研磨介质市场位列前三、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

这得益于,谷川产业研究院的谋划与指导,不仅提供了专项的产业研究,还策划了近三年的发展规划。

前期为园区做了产业专题的研究,重点切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以氢能为先导的未来产业,强化镇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一趟“线路”跑下来,足以让发展蓝图从纸上落在地上,为后期项目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园区重点去化 关键是缺乏运营

招商引资,市场化浓度升高。

最常见的是,每个园区下面都有平台公司。

国企开始承担招商任务,并直面和其他城市的竞争。

现阶段,全国超60亿方的产业园,空置率将突破30%。

不少园区盘活没有运营能力,招商引资工作陷入了困境。

今年,中小企业找五六千平厂房,都算是“大项目”了。

对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对物业空间有高颜值、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各地用并不稀缺且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载体,去吸引绝对稀缺的优质产业,本身就不合逻辑。

当供需之间的鸿沟难以填平,园区去化周期随之增加。

地方国企,对招商与运营的需求也愈加凸显。

这几年,我们为国企园区提供了全周期性的服务。

对于谷川来说,一直打的是“攻坚战”。不仅要“盘”,还得“活”。

通过扎在一线、点对点辅导、精细化运营,推动市场化招商工作。

我们作为贵阳观投、贵阳产控的合作伙伴,主要服务三大园区:

观山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市健康医药(化学药)产业园。

在贵阳区域,我们引荐了近30个产业项目落户,部分企业已进场装修。

其中,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加工及配套、智能装备等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刚开年,总投资10亿元,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项目,落地贵阳市健康医药(化学药)产业园。

这家企业,专注于新型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研发,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新疆驻点招商,推动近20家企业落户乌鲁木齐建投两河产业园。

从一开始,进场摸排,驻点扎寨,厘清规划,缩短了去化周期,提高企业入驻率。

基于投资项目和园区产业的匹配性,不断跟进项目考察与引进后的服务。截至目前,入驻了义齿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项目。

比如,在政策下,备受瞩目的是新能源巨头华西集团,为响应国家“产业西移”号召在新疆布局,最终精准引荐到园区落地。

在长三角,科创飞楼已成为区域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

我们服务平湖新仓,也产生了看得见的实效。

经过推动,A股上市、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20多家企业入驻。

科创飞楼去化接近100%,项目落地转化率高达50%,先后相继促成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等项目。

谷川高科正是基于前期的定位策划,将运营前置到设计阶段。

在对区域环境、产业结构详细分析与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运营角度导入规划、设计,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不仅把产业规划提前到园区设计和建设之前,还让精准定位贯穿在园区运营的全周期里。

谷川高科园·德州,从拿地到招商,去化率已达90%。

正是这种模式,精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引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机、大型数控车床、智能风阀执行器等10余个优质项目

这样操作下来,杜绝了“策划不对规划负责、规划不对产业负责、产业不对运营负责、运营不对盈利负责”的现象。

三、合作时间越久 对接转化率越高

招商引资,看拼劲、看诚意。

更重要的是,落在行动,还有成效。

不光谈了,还签了,也落下去了。

各地不是撒网捞鱼,而是借助市场化的专业能力。

不少地方,连续多年与谷川联行合作,双方默契加深,项目转化提高,企业落地也越快。

在区域服务上,我们顺应市场推动业务,选择项目活跃度高的地方深度合作。

我们与张家港凤凰镇携手,目前已协助落户了6个项目。

其中总投资1.5亿美元,半导体项目韩国ASFLOW落在张家港韩国工业园。

在全球EP管市场中,这家韩资企业位于前四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性项目。

作为招商合作伙伴,谷川联行携手常熟经开区、虞山高新区,精准引进10家企业落户。其中,3家外资,2家上市公司,1家500强企业。

比如,总投资2亿元,明阳氢能华东区制造基地项目落户虞山高新区。项目方的母公司隶属于明阳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合作时间越久,对当地的产业脉搏、发展需求了如指掌,清晰掌握项目与本地“门当户对”的条件。

在毛集实验区,8个优质企业先后落地。其中,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部分项目已投产。

有的企业,为比亚迪、蔚来、长安、大众、江淮5大合肥的整车厂,以及芜湖的奇瑞做配套。

小到密封件、轴承,大到座椅、内饰等汽车零部件项目,“链式反应”正在悄然发生。

无独有偶,在泉州永春落地了钠电新能源汽车项目。

一期,将设立直营子公司作为福建地区销售总部。

二期,规划整合建设各类汽车配件生产加工基地。

对于我们来说,更注重深耕服务现有的100家政府园区,而不是盲目扩大客户范围。

谷川联行与广元昭化合作4年间,过往引荐了美好世家、泽瑞堂、广之铝、中发新材料等项目落户后已全部投产。

去年,总投资64亿元,我们促成鲁丽木业入驻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项目已经开始动工。

目前,主体厂房部分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可投产一条生产线。

同样在四川,经过我们引荐,总投资10亿元,小鹿妈妈落地成都温江区。

本次计划,设立口腔健康材料研发中心,重点攻关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口腔护理领域的应用。

今年还关注到,民生消费项目开始加码。比如,洞察到吉祥馄饨的迅速扩张,我们基于涟水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也是精准引入当地再添新动能。

重要的是,招商引资难度越来越大,引进重大项目的“含金量”更加凸显。

正是这样,我们选择理念一致的合作伙伴,不单是双方有节奏的紧密配合,更是助推区域发展做有“结果”的事。

四、写在最后

2025大半年,悄然而过。

经济趋势虽充满挑战,但也蕴含新机遇。

透过招商成绩单,看到了一组组富有张力的数据。

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离不开与各地方的紧密配合、默契协作。

既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又要立足地方特色,在因地制宜中激发区域活力。

我们与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这条路或许艰辛,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谷川将持续提供贴合地方实际的解决方案,用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