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季度增长!解码学大教育增长韧性:垂直深耕、多元布局与长期主义
2025-09-02 14:01 学大教育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悉数出炉,在教育赛道,学大教育(SZ:000526)蝉联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料冠军。

    上半年,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9.16亿元,同比增长18.27%;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42.18%。横向上看,学大教育领先第二名的幅度继续扩大,显示出学大教育的业务优势和壁垒持续夯实;纵向上看,学大教育已经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增长,显示出在复杂形势下的强大韧性。

    为什么是学大教育领跑A股教育半年报?

    梳理财报可以发现,这得益于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增长的经营理念,以及将个性化教育领域优势在其他领域快速复制的能力。

 

 

领跑A股教育半年报

    A股教育上市公司的营收TOP10的格局相对稳定,2025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华图山鼎、中公教育、昂立教育、豆神教育等稳居前五,但其中亦发生微妙的变化,凸显学大教育的竞争优势。

 

image.png

 

     首先,TOP10公司整体营收增长情况好于去年,但学大教育仍保持行业领跑。今年上半年,TOP10公司营收负增长的公司由5家减少到3家,营收增长超过10%的公司由3家增长到6家。在整体增长改善的情况下,学大教育继续领跑,其18.27%的增速在TOP10公司中排名第3,仅次于去年营收均大幅负增长、今年强势反弹的豆神教育和*ST传智,相比之下,学大教育在去年高基数情况下持续高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增长能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学大教育营收一举超过视源股份国内教育业务部分的营收,超过软件信息化领域的巨头,颇有“破圈”意义。

    其次,学大教育在垂直领域稳扎稳打,单位模型的规模化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职业培训行业增长承压,华图山鼎营收增长14.96%,同比大幅回落,中公教育、粉笔则分别录得-20.21%、-8.47%的负增长,这与职业培训行业竞争加剧、单价下降有关。学大教育的网点数量不如几个公考巨头,比如其个性化学习中心数量超过300个,中公教育网点数则为695个,但学大教育在垂直领域持续深化、重点布局,一方面有意控制学习中心网点布局,另一方面挖掘单位模型的增长潜力,专职教师数量超过5200人,比2024年底增加约30%,有收有放地实现规模化效应。

    第三,学大教育的增长是长线、稳健增长,而非大起大落的波动式增长。“双减”以来,学大教育的业绩表现呈现出从调整到复苏再到高速增长的清晰路径。2023年营收反弹,同比增长23.09%;2024年营收攀升,同比增长25.90%。多家券商研报显示,看好学大教育2025年—2027年的增长走势,特别是对2025年全年给出了继续双位数增长的预测。

    从季度来看,学大教育更是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了好未来、高途的分别连续9个季度营收增长,体现出学大教育的快速调整能力和稳健经营能力。这首先得益于学大教育快速转型,找准核心业务方向,其次得益于学大教育坚持多主业发展,增长动能多样化、长期化。

 

 

    第四,学大教育的增长是盈利性增长,上半年的盈利表现甚至比营收表现更加亮眼。2023—2024年,学大教育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35.24%、16.84%;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42.18%。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抓住个性化教育业务的季节性高峰,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以来,学大教育新增门店的半年爬坡期陆续结束,门店运营逐步稳定,毛利率逐季提升,费用率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学大教育虽然和别人比表现出众,和自身比持续增长,但长期以来存在业绩与市值的偏差。截至目前,学大教育市值约58亿元。其上半年营收是豆神教育的4.3倍,市值却只有后者的约三分之一;其上半年营收比中公教育多66%,市值却只有后者的约32%。如此偏差,既与学大教育从美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坎坷经历有关,其在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备受艰辛,几度面临夭折,损耗了投资者信心,还与教育行业的政策走向有关。如今,多方面利空已经出尽,学大教育或将持续修复市值。

    一方面,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在政策持续引领下,教育行业进入规范与创新并行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学大教育半年报披露:公司积极偿还借款,已于报告期内偿还借款本金人民币0.99亿元。截至报告披露日,公司对紫光卓远的剩余借款本金金额为人民币0元,本金已全部还清。学大教育从美股回归A股以来的全部23.5亿元债务清偿完毕,不仅优化了公司财务结构,更消除了长期制约发展的潜在风险,为其后续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供有效个性化学习方案

    学大教育的增长密码,不仅体现在财报披露的账面数据里,更体现在实打实的业务布局里。目前,学大教育的业务包括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四大板块,呈现出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劲、全日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陡峭、职业教育站上风口、新兴业务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个性化教育业务形成了多层次的布局。目前,学大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心超过300所,覆盖100余座城市,专职教师超过5200人,并依托学大教育“双螺旋”智慧教育模式,线上线下互补教学,让全国的学生享受优质学习体验。实现全流程个性化服务,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学大教育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超过30所全日制培训基地,包括无锡争气学校、天津南开全日制基地、西安全日制基地、深圳城院、华博高考复读学校等,全日制培训基地致力于为高考复读生、艺考生等学生群体提供无干扰、无顾虑、无隐患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全程安排个性化的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使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

    此外,学大教育在大连、宁波等地结合当地教育发展需要,兴办具有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全日制双语学校。在校生人数超7500人,包括大连文谷2所,宁波慈溪文谷1所,苏州常熟文谷1所,驻马店高中1所。以“成绩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优质轻负”为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大教育学校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经有多个校区成为了所在地区民办学校的标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出现“排浪式”变化,学前、小学适龄人口已经达峰,初高中适龄人口则在迎峰度峰,到2032年以前,高等教育在学人数都将持续增长,每年高考报名人数料将持续超过千万。如此规模的基础教育在读人数,带来K12教育市场需求强劲,红利明显。

    个性化学习中心是学大教育的传统优势业务,这不是指简单的一对一辅导,而是从理念到产品设计到课程搭建的全链条个性化服务,凭借强大的教学产品快速搭建和设计能力,学大教育把个性化教育复用到全日制培训基地、全日制双语学校新业务上,在强劲的K12教育需求下,成为一支陡峭的第二增长曲线。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生态

    学大教育的职业教育业务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三个板块,充分依托自身教学教研积累和外部产业资源,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投资举办等模式,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学大教育收购了沈阳国际商务学校、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东莞市鼎文职业技术学校、大连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托管运营了西安市西咸新区丝路艺术职业学校等。与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数字经济职业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以及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合作项目涵盖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

    学大教育的职业教育业务,一手抓自身优势,强化文化课升学优势,全面打通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和升学就业的通道;一手抓外部资源,引进产业界合作伙伴,以“专精特新”和“紧缺人才”为导向,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低空人才培养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领域人才紧缺,在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下正在进行超常学科专业布局。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6所“双一流”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新专业。近日,120所高校申请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然而,低空领域不仅需要高素质科技攻关人才,也需要大量现场工程师和产业技能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任务就落在了职业教育的肩上。

    学大教育联合北斗伏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等,结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拓展“低空+应用+服务”协同发展体系,落实“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化部署,实现“产—学—研”共同体深度融合,强化低空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构建良好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推进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业绩延续性值得期待

    近年来,教育公司破界发展蔚然成风,特别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禀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取得特色化、差异化突破

    学大教育基于在教育行业超过20年的深耕,着力打造全民阅读体验升级的全新文化业态。目前,公司开业句象书店、绘本馆在内的文化空间共计14所,构建集图书借阅、咖啡轻食、阅读指导、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业态。

    医教融合业务聚焦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领域,主要为0—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发育成长和学习 关键能力的评估、筛查、干预和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公司成立的千翼健康子品牌正式步入医教融合领域,业务布局包括自营二级康复专科医院许昌千翼康复医院等。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25年4月,学大教育自主研发的“星图”大模型正式获得监管部门备案批准,成为少数几家拥有自主大模型并通过政府合规审查的教育企业之一,未来有望逐步赋能既有业务环节,推动人效提升、毛利率优化及费用率下降。

    在教育领域,学大教育拥有完备的智能化教学服务系统,可实现“备、教、评、管”四大教学流程的闭环管理。在文化和医疗领域,学大教育具备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精准的阅读评测和推荐、分龄式测评、个性化成长导航的技术手段。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在政策利好、旺季效应、数字化转型的多重驱动下,学大教育核心业务增长具备持续性,新业务拓展亦有望持续贡献增量,业绩延续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