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喜欢颠覆,喜欢造反的人都有什么共性?只有被压制的人才需要去颠覆,草根才需要出头,毛嗲嗲就是一个案例。已经是大佬还需要天天出去打打杀杀吗?不用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互联网江湖。
来源:i黑马 ? ? 作者:李阳林 ?编辑:鲁兔牙
大家最近有没有发现,互联网斗士周鸿祎有点变“性”了。他不怎么强调自己的互联网斗士形象,而着重塑造青年导师和创业导师的形象。
两件事可以佐证。
第一件,最近周鸿祎先后在博客、微博上推出了“与88后座谈”三篇文章,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循循善诱,教导年轻人改如何面对工作和生活。对于初出茅庐的草莽少年们,这三篇文章就如一阵清风拂面,是的,渴望成功的后生们太需要指导了,尤其是这种在商海沉浮的大咖的指导。
第二件事情,6月29日由创业家传媒主办的黑马大赛宁波半决赛现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创业者需要导师》的演讲,周的这个演讲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他的经典演讲之一。在黑马成长营里,时常听学员说,以前做企业毫无战术思维,周鸿祎导师的讲课,让他们受益匪浅,让草根创业者明白什么叫做出奇制胜。
斗完流氓软件斗杀毒行业,斗完腾讯斗百度的周鸿祎怎么不突出其“斗士”形象了?
一个女人突然性情大变,不是恋爱了就是分手了。一个创业家突然性情大变,必定有背后的原因。马云今年一改2012年在媒体人、创投界“坏”形象,做公益、喊退休、战略入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图,重树“伟光正”的形象,那是因为阿里集团要整体上市,马云在下一盘千亿美元量级的大棋。
那么,周鸿祎从“斗士”变“青年创业导师”,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商业考量?
①搜狗并入360敲定?周鸿祎坐稳互联网大佬地位
1998年周鸿袆创建3721,他的“中文关键词搜索”服务覆盖了当时90%以上的中国网友,占据中国付费搜索市场40%的市场份额,居于绝对领先地位。3721的卖出一直是老周心里的痛,他给了百度一统江湖的机会。
都说中国互联网江湖目前是五位大佬坐着五把交椅:BAT(百度、阿里、腾讯)已坐定,雷军和周鸿祎各占一席。雷军有“估值90亿美元,超过黑莓的小米”作为根基,周鸿祎则有360杀毒这个杀器。雷军靠着他在金山老部下(暴风冯鑫、蓝港在线王峰、现在很火爆的手游《我叫MT》的创始人邢山虎)和他投资的人(比如YY李学凌、凡客陈年、UC俞永福、雷锋网林军等)构造了庞大的雷系。
周鸿祎虽然也依靠360投资部投了一堆公司,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点“势大但也势单”,再加上他一再以斗士的身份在搅局搜索市场,更加重了这种印象。
今年上半年都在传搜狗出售的事情,i黑马大胆猜测,搜狗很有可能会被周鸿祎收入囊中,搜狗+360,周鸿祎就占据了整个搜索市场份额的30%,当年谷歌在中国也就这个水平了吧。再加上360安全卫士在杀毒界的龙头地位,周鸿祎互联网大佬的交椅可以坐得稳稳的。只有被压制的人才需要去颠覆,草根才需要出头,已经是大佬还需要天天出去打打杀杀吗?不用了。
②变局时代,和下一代创业者在一起才能永立潮头
在黑马大赛上,周鸿祎卖力传播“导师”的概念,团结下一代的创业者,因为他知道未来属于年轻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PC时期的大佬们慢了很多拍,他们都担心时代的巨大变局会将他们拉下。BAT都通过数以十亿元计的钱去砸去收购公司来维持其市场地位(参见《创业家》杂志6月刊封面故事《大买家》)。
一个时代一代人,80后主导,90后横行的时代,上一代的大佬已不能再拼在江湖一线了,他们的大佬地位除了靠收购来维持外,更希望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像国外的导师们一样,跟着一代代(扎克伯格等)牛的创业者始终走在时代之巅。
以下是I黑马对周鸿祎的专访:
-----------------------------------------------------------------
I黑马: 最近你写了几篇对话85、88后的文章,怎么突然想写这些文章?
周鸿祎:一方面,我感觉过去和人谈商业模式、创新,很多做事方法,但是我感觉光谈做事方法是不够的,因为对很多年轻人它有没有这种意义,我可能想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角度,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个,你必须要承认,我认为88后也好90后也好,已经马上要变成主流,变成社会中坚力量。90后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95后已经开始上大学了。大家都在说90后是个特殊的人群,我认为应该学会去了解他们,去理解他们,把握他们的脉搏,怎么样跟他们去沟通,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通过写这文章,也是一种尝试,尝试跟他们去对话,也可能他们听不进去我说的东西,也可能有些观点他们不认同。没关系,我也可以通过这个反馈,来了解他们怎么想的。我尽量说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我希望能通过这种对话,让我能更好去理解90后。如果我能理解他们,能用他们所理解的方式去沟通的话,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比较多经验教训的人,包括我的阅历比较复杂坎坷,可能能给90后更大的帮助。因为我相信互联网下面是掌握在90后的,我们公司的主力是85后的,所以你做投资应该是85后或90后,他们是代表中国的互联网和未来,一定要跟他们去相互理解和沟通。
I黑马: 对年轻人、创业者的关注,对未来的关注,是你到黑马大赛来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吗?
周鸿祎: 你看美国互联网,每隔5年到10年都有一波新的人粉墨登场,而且成为主流,这才代表美国创新的力量。但是在某些国家,我就不举名了,比如东南亚某些国家,永远都是那些老夫们在称霸,没有年轻人的机会,这样即使出再多的富翁,有什么意义呢?年轻人都没有梦想,我们都很喜欢说美国梦的个人实现,白手起家,中国人现在也谈中国梦。每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也不一样,我对中国梦的理解就是说,在互联网这个领域一定是属于年轻人,中国互联网一定要打破现在这种垄断、缺乏创新的格局。你看十年前,互联网里基本上就是这批公司,现在还是这批公司,过了10年没准还是这批公司。那中国互联网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力的,真正的希望应该是在90后,无论是对我公司内部的员工,还是通过黑马营很多创业者,我希望不断去鼓励他们去创业和创新。
I黑马:大家都说你是互联网斗士,这个“斗士” 形象是您自己想去塑造的还是潜移默化形成的?
周鸿祎: 我从来不会刻意去塑造,我要是能刻意塑造自己我肯定把自己形象塑造得更符合大众价值观一点,温文尔雅的。实际上我也不是说想跟谁斗。我跟大家讲有三个原因,因为我从事的行业很特殊,我做网络安全,我要保护用户,我就势必会得罪那些要祸害用户的厂商,我查他流氓软件,那流氓软件的厂商,查木马,那做木马的群体又恨我,我们标出来的钓鱼网站欺诈网站,就肯定又狠我们,你就不可避免跟别人会发生这种冲突,跟做其他生意是不一样的,做安全是非常非常特殊的。
我们打击的都是这些祸害用户的厂商,那些没有祸害用户的厂商,比如中国很多做游戏的厂商,做电子商务的厂商,都是我们的朋友,因为360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之后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也不断在鼓吹颠覆式创新和破坏式创新,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垄断了,对市场格局的比较稳定的划分和割据,你只有打破这个格局,才能给这个行业新的力量,事实上我们做到了,我们像一个鲶鱼一样把这个水给搅活了,改变了一些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得罪了一些巨头,这些巨头都是有钱有势的主,自己本身又是很强大的媒体,他们可能就会用各种方法来打压你,这点也在所难免。所以别人说跟我们发生冲突的也就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但是很多创业公司恰恰会因此感激我们,因为没有360的冲撞,可能今天巨头根本不会想着去开放,可能也不会说愿意去收购一些公司,因为过去巨头对这些小公司,能挖就挖,能抄就抄。
I黑马:最近听说您要敌人合作,跟雷军合作“雷电搜索”,有这回事吗?
周鸿祎: 我怎么没听过这回事
I黑马:你跟蔡文胜要合作是真的吗
周鸿祎:我也没听过,蔡文胜也从来不是我的敌人,我们关系很好,雷军也不是,只是去年他们做小米,我们想把中国互联网手机的概念交给更多的手机厂商,大家有一个争论嘛,为什么大家都把这种争论看得太重了呢,在商言商嘛,在商场上大家有个竞争,有个冲突,实际上过去了就过去了,干嘛一定要把这种东西变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呢
I黑马:那你喜欢这种青年导师的称谓?
周鸿祎:我也没说自居这种青年导师,我也讲有人做青年导师做得都比我好,我也不讲成功学,我讲的更多的是过去的教训,另外我一直在企业第一线,做产品,做商业模式,做市场,包括管理,肯定有一些心得,我至少能做到我觉得比较真实,我愿意把这些东西真实的分享给大家,我不会刻意的去包装,因为你也会看到很多企业家把自己过去的成功包装得特别神,包装特别神的东西对年轻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都被神话了,所以我并没刻意的去打造我的形象,大家愿意觉得我是什么就是什么。
I黑马:帮助年轻人,你接下来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行动?
周鸿祎:
1、写书:我想我有时间我要找人合作,抽空我想写几本书啦,讲讲创新,讲讲互联网商上的一些案例,因为我觉得讲再多的大道理不如就那大家身边这20年来大家耳濡目染的一些互联网的例子,来跟大家分享;
2、搞个“脱口秀”节目: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开一个脱口秀的节目,专门来系统的讲一讲。我刚才讲了硅谷之所以很牛,是因为那里面不但是钱在不断的流动,那里面很多的经验在不断的流动,就使得年轻人不用重复地去发明轮子,他们可以让企业走得更快走得更稳,中国怎样来推动这个,再追问你的中心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最后你想所有的人,做公司最后无非是第一,你总是希望有成就感。
我做事无非就是想有成就感
我做事最终目标一直都认为,我希望我能做一个产品,影响很多人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反过来,今天我实际上跟大家分享怎么去创业,它也是一个产品,如果能影响到很多人,比如说更多的人学会我应该用免费的模式去颠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说我怎么去设计我们模式,让它跟巨头打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颠覆性,甚至很多传统行业的人会意识到,原来我们对互联网免费的理解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互联网学习。我觉得这种思想传播也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武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一直觉得,其实我也是到处在传播一种价值观。
中国需要新的价值观,促进创新
我一直觉得中国没有创新,或者中国的创新比较少,很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不对。价值观实际上是比较害怕失败,我们比较求同,不太存异,不是很欢迎少数派,就包括年轻人一方面说要去创新,但是他找工作的时候他都希望当国家公务员,包括进大的事业单位,进大的国企,说明他没有承担风险的这种勇气。他都不敢承担风险,不敢面对不确定性,那怎么可能去创新呢?也有很多人问中国能不能出乔布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这样创新的价值观,中国有再好的种子,土壤不对,是长不出来的。
所以只有不断的去通过这种演讲、演出,去跟大家交流的方式,写文章,其实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需要一个创新的价值观,年轻人要承认不要墨守成规,能够和别人想得不一样,有立场,我是一个少数派,容忍失败,容忍多元化的价值观,鼓励这种打破既有的规则,也鼓励小公司起来去挑战大公司建立的规则,只有慢慢形成这样一个价值观,中国才能变得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