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了,VC怎么办
2008-11-16 05:58 时评资讯

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考察, 企业生存最难的时候从来就都是投资最好的时候

文|户才和

今年以来,一个疑问长久盘旋在国内投资界的上空:迅速蔓延的美国金融乃至经济危机将会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VC/PE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华尔街的风暴已经波及了硅谷。随着对冲基金和投行的崩盘,华尔街的资金不再进入资金供给线,同时公司产业投资、战略投资以及天使投资的资金规模也会下降。

“全球同此凉热”。来自清科集团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境内外IPO数量和融资额都大幅下滑,降至三年来同期最低值,第三季度VC的募资额亦骤降84%。VC/PE机构正面临着近年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但是,现在决不是恐慌撤退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就金融经济危机对国内VC/PE行业的影响作出相对清醒的判断。

首先,我们认为从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PE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对VC的影响。

对于IDG VC、赛富投资、今日资本、智基创投等这些已经独立的VC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会很大。理由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中国的经济体系本来就相对比较独立,受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有限;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投资价值和成长性的VC国度,中国VC产业回报率上的比较优势已经—并且正在继续—成为吸引全球顶尖VC的强大动力。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打击的同时,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映衬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三,中国VC获得的资本承诺在全球LP(有限合伙人,即VC自身的投资人)整体资产配置中的比重本来就不是很大,因此中国发生类似2000年美国曾经发生的LP主动或者被动大规模撤消出资承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相形之下,高度依赖于基金规模的中国PE的命运可能不会有中国VC那么好,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危机对于中国PE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将远远小于其对美国PE的影响。原因有2个:首先,经典意义上的欧洲和美国的PE以专职从事收购业务的Buyout基金为代表,但是由于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的限制,国际主流PE进入中国后纷纷改变自己传统的收购型操作模式,转而像VC一样在中国做起了少数股权投资,只不过在投资的绝对数量上比传统的VC要大很多;其次,PE在欧美等地区常用的杠杆融资手段在中国还未有先例,因此不存在通过杠杆融资借不到钱的情况下导致投资夭折的可能性。

反经济周期

从整个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生存最难的时候从来就是投资最好的时候。

根据最悲观的估计,这一轮全球性的金融经济低谷可能需要8~10年才能恢复元气;比较悲观的估计是,这一轮经济调整可能需要3~4年才能走出低谷,这一时间需求刚好跟1929年大萧条调整的时间大致相同;根据最乐观的估计,只需要6-18个月,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就可以触底反弹。

考虑到这一轮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迅速扩散的一大根源就是人们普遍信心不足,因此以人们对经济调整的信心指数作为预期经济回复的指标是合理的。跟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不同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处理危机的经验和能力。

综合上述两项主要因素以及中国成为全球惟一经济亮点的可能性,这一轮金融经济危机恢复的周期很有可能将少于人们信心指数的中位值,即3~4年。

让我们再来看看创业投资周期的影响。一般VC投资一家企业或者创业团队,通常的持有期都是3~7年,企业上市后一般还会有至少6个月的锁定期,因此如果现在投资的话,将来退出(尤其是通过IPO退出)的时候很有可能正好赶上股票市场的牛市区间。

对于金融经济低谷时期寻求融资的创业者们来说,却很有可能面临两大不利因素的考验:一是在股市低迷的影响下,创业者的价格谈判力量将会被大大削弱;二是由于现有投资组合退出艰难,VC们很有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培育支持现有的投资组合公司上面,用于发掘和投资新的目标公司的时间可能会相应减少。

但是历史已经证明,金融危机往往是VC投资的最好时机。

现在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上担纲中流砥柱的主体,比如IDG VC合伙人周全、章苏阳、赛富投资首席合伙人阎焱、今日资本集团总裁徐新、智基创投总裁及管理合伙人陈友忠、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英特尔投资总监张仲、天泉投资创始合伙人陈镇洪都是经历过创投产业波峰波谷的幸存者,他们具备了判断经济周期的经验以及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底气和实力。

至于VC们已经投资的企业,现在确实不是退出的好时机。但是金融危机或许将给这些企业向现有的投资人开口要钱提供一个最好的借口。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都曾经发生过。

2000年左右美国著名创投机构DCM投资了51Job,不久之后伴随着纳斯达克的一泻千里,51Job经营遇到了困难,DCM选择了继续向51Job提供资金支持,51Job不但没有辜负DCM的期望顺利成为第一个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人力资源概念股,而且成为了DCM的一张重要名片。

而据IDG董事长麦戈文透露,2006年IDG VC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百度和携程。IDG VC从转让百度、携程等上市公司以及搜房网等非上市公司股票的行动中赚取的利润接近2亿美元,而其当初向这些公司投入的总成本不过区区800万美元,且都是在互联网冬天投资的。

反面的一大典型就是大名鼎鼎的高盛。

高盛在2000年前后在中国相继投资了阿里巴巴、搜房、ChinaRen、硅谷动力等一大批企业,并且由此成为当时中国创投市场上跟软银并列的最为活跃的两大力量之一。但是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打击下,高盛不但解散了负责中国投资业务的团队,而且以区区5位数的价格甚至于接近零价格的方式快速处理了其在各个投资组合公司中的股份:高盛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卖给了Venture TDF(KPCB China,即凯鹏华盈的前身之一)等;高盛在搜房的股份以5万美元就转给了IDG VC(搜房由此成为IDG VC2006年投资业绩的重要来源);高盛在ChinaRen的股份则卖给了搜狐。

高盛当初如果能够坚持下来的话,相信在当今中国创投市场上仍然能够排到前3位!

(作者系好投网www.howvc.com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