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趣头条已成立三年,它经历了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也经历了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鼎盛时期,未来的趣头条如何保持进化,董事长兼CEO谭思亮在内部Open day上指明了方向:自驱能力。
这家只用了27个月的独角兽企业刚刚发布完Q2财报: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187.9%,季度平均日活用户同比增长207.6%,增速喜人。与此同时,趣头条裁员的流言开始流传。
面对员工是否在裁员的询问,谭思亮回答果断:“我们没有裁员,但确实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我们希望员工的自驱能力更强。”
目前,趣头条员工人数已超2700人,是两年前的十余倍,从6月底至今,员工净增人数就超过了200人。
人员快速扩张以及业务上的高速发展让趣头条迅速地迈过了从0到1,从1到10的阶段。然而,眼下趣头条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强化从10到100的能力。
这是一场为了内容、为了流量、为了建设趣头条内容生态池城的战争。趣头条选择由内而外,从企业组织架构升级着手,作为在这场战役中获胜的“独门武器”。
升级调整组织架构目的,便是保证人才持续迭代升级。
而今,趣头条势在必行,谭思亮在Open day上说:“互联网的变化是会一直有的,但我们在去年年中推出大中台战略后,整个结构已经没有再发生剧烈变化了,但在业务层面会再进行一些调整,这也是为了让每个员工更fit他的岗位。”
据了解,组织架构升级一直在有序进行,自今年起,趣头条对各业务线进行了全面检查,重新设计调整了组织架构,推出大中台战,而非外界传言突然大面积裁员。
所谓的大中台战略,和阿里类似,都是从顶层设计出发,打造通用平台能力,继续强化基础引擎。通过统一协调和规划管控,为前台业务开展提供底层技术、数据等资源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逐步构建全功能团队,实现团队闭环,提高决策和响应的速度。
据了解,今年以来,趣头条已逐步把所有技术团队、算法团队、数据团队、产品团队等公共设施团队集聚成产品运研中台,与业务中台的三个引擎形成合力,支持公司的所有创新业务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说,“所有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
在整体广告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趣头条在今年二季度仍然达到了市场预期,实现了13.86亿元的营收。然而,压力同样存在。
实际上,在用户增长上,短时间内,趣头条平台内容要打动一二线用户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行业的不理性竞争也在不断推高获客成本。
趣头条正处于一个突破前的平台期,也是走到上亿DAU前的关键时期。此时,趣头条需要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打破过去,保持迭代,适应市场的变化。
谭思亮表示,“我们现在是安全的,但压力也是巨大的,如果DAU能进一步上升,我们有变成小巨头的可能性,那时会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