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社保余清泉:社保转税,对我们的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企服独角兽
2019-04-01 10:05 社保

251社保余清泉:社保转税,对我们的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企服独角兽

51社保2017年智联招聘的1亿元C轮融资

近两年,国家在社保方面出台了不少的政策,其中“社保转税”最受大家关注。据悉,2019年1月1日起,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目前税务总局、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五部门正在联合推动征管职责划转工作。

早在2018年8月20日,社保征管变革最难的落地工作——划转交接,就已正式上路——税务总局、财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推动征管职责划转工作;并在12月10前完成了社会保险费和第一批非税收入征管职责的划转交接。

与此同时,“社保征管之变”在企业界也引发了层层热议:有人认为这将规范企业社保缴纳行为,提高每个人的社保待遇;但也有人担心这将大幅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如果再加上追缴以往的社保欠账,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为保命只能大幅裁员!

“2019年社保转税是社保领域一个很热的话题!根据我自己的调查,27%的企业的社保属于合规缴纳,不过也有三分之二的于中小企业不合规的现象。

其次,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保转税目的是规范企业社保缴纳行为,提高个人的社保待遇,降低缴纳负担,但合规的事情还需要继续推进。

总的来说,社保转税是一个大方向,这个给企业会带来很大变化,企业的社保缴纳会逐步向合规,只不过是步子迈大一点、还是小一点;时间长一点、短一点的问题。

反过来,对我们社保领域的企业而言,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也促使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也越加规范。”说这个话的人是51社保的创始人兼CEO余清泉。

 

51社保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一家互联网社保企业,为企业提供社保、薪酬、残保金等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余清泉是国内知名社保专家、劳动用工与人工成本优化专家,在社保方面积累深厚。同时,51社保2017年智联招聘的1亿元C轮融资。

余清泉形容自己创业前的历程是简单而丰富,简单是因为大学专业是社会与劳动保障学,毕业后做了很多年HR,2007年创办了国内最大的社保公益论坛“我要社保论坛”,一直在从事人力资源行业。丰富是因为余清泉创业前的已是小有名气的HR专家,会经常出去培训演讲,包括创业后51社保每年发布社保白皮书,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

“2007年-2011年,这几年就一直是兼职的状态,白天在国企上班,回去弄论坛,和大家交流。很多HR在这里可以找资源、沟通行业知识,诉苦等很多事都可以在这里做。例如,在中国各地区社保差异性太大,很多HR无法判断自己要提交的资料是否正确,就通过论坛交流,获得正确的信息。”余清泉回忆道。

就这样,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上市公司,余清泉一直处在兼职和正式工作两边同时进行的状态,直到2010年的时候,余清泉注册了51社保,2010年选择辞职,正式成立了51社保。

 余清泉解释道,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2010年底公布《社保法》,2011年7月正式实施,给我们留了半年的缓冲期。 

“我对这些政策很敏感,看过这些政策后,结合我对行业的了解,我认为社保将会更受业界关注,同时在这里面会有很多新的机会。

其次,当时我不但兼职在论坛,还有正式工作,同时,我还要写书,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够,经常被朋友吐槽,不要这么斜杆,容易斜着斜着就斜下去,路就容易走歪了。

当时我就在想,与其这样把自己的时间分散了,还不如全职聚精会神做一件事,于是我决定出来单干,成立了51社保,当时51社保做的还是社保培训业务。”

余清泉介绍道,做兼职的时候,就发现很多HR是对社保课程有很大的需求,而随着社保法的出台,这种需求会愈来愈明显,所以我最早的想法就是开个培训速成班,让企业HR能够快速的掌握社保知识。 

“一方面,做培训业务现金流很好,先收钱再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的模式并不重,就是速成班,也不需要像很多职业学校那样培训获得证件,让HR或者社保小白,一学就会,然后就可以用了。”

依据这种逻辑,余清泉开发了几套课程,类似新东方的模式,开班办学,小班课程,卖知识和培训,我们就在课程内容上不断升级,通过课程内容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不过,余清泉坦言,经过三年深入培训一线工作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社保代理是个传统的行业,从最早半官方化时代(1979~2002年),代表企业如中智、Fesco、上海外服等,到2003-2013年以市场化模式运作时期,兴起的易才、前程无忧等企业,这一时期的企业服务,都没有改变外包业务跑腿办事模式,线下服务比较重的问题。

“我发现传统社保中存在诸如效率、延续性、合规性等问题,而2014年互联网化社保模式兴起,对社保服务的线上化、透明化、标准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2014年,政府接连出台了养老并轨、全民参保等社保行业利好政策。”

于是2014年,51社保开始尝试转型,从培训退出并将社保外包业务与互联网结合。一方面,51社保为企业提供社保外包服务,另一方面,51社保借助社保业务切入,为企业提供商保、薪酬等服务,拓宽产品线。同时,2014年8月,51社保获得数百万天使轮投资,正式开展社保互联网服务。

i黑马&数字观察了解到,传统的社保模式主要存在这些痛点:第一,很难保证效率。比如随处可见的街头作坊式社保服务机构,因为一对一的对接,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完成服务,但规模难以扩张,进而导致效率低下。 

第二、规模做起来的,又难以保证质量。因为社保行业“不同城市不同标准”的特性决定了,如果对全国各城市的社保规则没有一定的了解,很难提供标准统一的服务。 

第三,过去这些年,国内有FESCO等几家代理社保的机构,口碑也不错,但费用很高,基本都是大企业使用,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他们是不接的。

“总的来说,传统的模式都是一条龙服务,简称互为代理,互为转包。例如,比如我接到一个客户,我会采取派单模式,转包给不同的服务商,例如我把这个客户转接给某个服务商,他有10个人的代理商,分属5个不同的城市。 

我只需要把我客户的相关需求汇合成一个表格,重新按照城市进行分类,分给不同的服务商,等到结果完成,我再一一汇总,再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拆分,收取费用。

 其实这就是信息流转的事情,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交付质量控制不了,而且交付效率没有提升,当地的服务商也没赚到钱,还不能产业任何规模效应。整体来说,任何一方都没有获得任何价值。”

而互联网社保的出现,使社保管理服务开始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余清泉介绍到,互联网模式的社保的优势,首先是从模式上就发生根本的变化。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改变过去互为代理的模式,整个流程都可以进行全程把控,让供需双方的信息匹配更精准,交付方式更及时,还能及时了解客户的反馈,为客户带来价值。

 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解决跨区域管控的问题。第三,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提升自动化的效益,取代传统人工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些价值可以体现在,例如很多地方的社保局,都可以实现80%的线上化,通过线上操作,给企业提升很高的效率。

 

再比如,我们很多服务都是通过自动化机器人在做,通过人机协作,把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做,让HR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企业在社保缴纳等方面大幅度提升效率。总的来说,互联网社保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让所有的信息可以线上化,跨区域的缴纳社保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实时的管控。” 

在谈到社保互联网化的难点和门槛时候,余清泉指出,To B和To C的社保有本质的区别,To B的社保是一个散乱差的领域,每个客户都能付费,这样就会出现很小的那种夫妻门店的代缴社保店都能存活下来,哪怕中智、FESCO这种做了十几年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才1%,甚至可能不到1%。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行业集中度很低,都是非标,完全需要靠人力来做。

互联网的模式恰恰能把这些非标的模式给标准化,同时把这些信息流转变成实时可控的,服务商缴纳社保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又准确。

 不过,做这件事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互联网社保一定是跨界的领域。单纯只做互联网的人,不懂社保的人,这件事根本没法做成。反过来讲,如果只懂社保,不懂互联网产品思维的人,也是不行的。

 “我们内部经常开玩笑,管这个叫TO B的铁人三项,团队要综合能力强,不能有任何偏颇,不能一方面强,而其他方面弱,这对公司战略布局、业务布局、销售布局等方面都不会带来好的影响。”

 考虑到互联网社保最大的难点就是服务透明化和标准化,余清泉认为大多数互联网社保类产品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完成服务的则是平台上的服务商,而这些机构的服务模式又是层层转包,所以标准化更无从谈起。 

“传统社保外包业务往往通过城市分包转包形式进行,各地服务商层层叠加,使得业务效率、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常出现“见人下菜碟”现象,使得市场价格不透明。” 

所以,51社保从开始就采取直营模式,并限定服务城市范围,保证服务品质。

余清泉指出,传统的平台模式很难监控服务流程,也就看不出客户的评价了,所以我们把一些C端的思维带到B端里,根据客户的评价,及时诊断问题点在哪里,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体系。

“2014年我们拿了天使投资,产品是2014年底上线,当时我们的业务范围只限北京,还没有覆盖到别的地方。正好一家分期电商平台找到我,说他们要扩张到80个城市,当时还是初创公司,为了维护客户,还是把这个单子接了。 

当时我们的业务量很大,人少活多,很多事情接不完,我们将需求转包给了一家有全国性服务能力的传统机构。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传统机构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也就是层层转包的模式,他的价值不过是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反而增加了成本,并且特别容易出错,最后究竟是谁提供的服务都很难弄清楚,这样的模式根本适应不了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必须改进。

所以,我经过思考,决定必须要做直营模式,做社保领域的“京东”。”

据悉,51社保上的每个服务订单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订单编号。它类似于购物网站的订单编号,用户在申请售后服务时,只需提供该编号即可。通过订单编号,用户能实时查看服务进度,并能对任何一个阶段的服务进行打分,而评分直接与员工KPI 挂钩。服务完成后,51社保工作人员还会上传相关服务完成页面截图,做到100%验真。 

就这样,一方面,51社保通过多环节截图验证方式为客户提供流程查验服务。另一方面,51社保提出19.9元/人/月的社保外包服务费,统一规范价格。 

总的来说,直营模式解决了透明化和标准化,剩下的就是如何提升效率。相比转包,直营模式无疑更有效率。

 

余清泉介绍道,直营模式的优点是服务品质可控,目前仍是他监测服务质量。但是直营模式在服务产品和标准建设上也是难题。51社保的服务流程是基于顶层设计,在服务中引入大规模工业化思想,将社保服务前端交付后端服务分工细致,改变过去一个人跟着一个客户的模式,采用分解流水线作业模式服务客户。 

“这种模式要比传统的零售开店的轻很多,但它确实有重的地方,因为这不光是一个社保服务,还涉及房租成本、人员管理成本,其中,最大的成本是人员管理成本。 

这些地方直营门店,从服务网点来讲可能人不是那么多,但你要管好这些人,这种管理成本恰恰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在选点、选人、管人方面做了很多思考,摸索几年才走出一条比较顺的路。”

在直营门店布局上,51社保采用垂直管控和属地交付相结合的共享服务模式,按照交通、需求分布等因素,将直营网点分散至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部等全国不同大区,从而把不同细分地区交叉、结合,目前已覆盖109个城市。

在区域选择方面,51社保首先对不同城市需求进行考察,其次根据服务量预测、人均产能计算交付人员数量,同时通过大区来统一调配和管理。一方面利于员工管理与培训,另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氛围与效率。

在发展战略方面,51社保将在坚持直营模式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覆盖城市,缩短服务链条,并保障服务效率与质量。 

“当时,我的办公室挂一个全国高铁地图,每天看这些地图,这样在我们做扩充城市计划时候,我脑海里就能出现高铁所覆盖的圈。

 我们选址首先是附近有高铁,其次是哪里覆盖企业最多,说明社保需求最大,我们优先开拓这些城市,然后再逐步的拓展。

 其次,在当地能否招到合适的人,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因为在管理这些人的时候,需要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内部的系统,从前端到用户,进行统一管控,所有的数据都会在上面显示,方便我对各地的直营店的员工进行管理。”余清泉具体介绍到。

 目前,51 社保在全国拥有109 家直营分公司,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为30,000+ 企业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直营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51社保形成了一个4S模式,即方案Solution+系统System+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依托更透明、更高效、更放心的51社保全直营服务体系,帮助广大企业控制用工风险、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员工福利。

余清泉具体解释了这个4S模式,方案,立足专业性,针对客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社保合规、新型用工等方面具有领先的专业优势;同时所有解决方案均提供落地服务。

 系统,面向客户所有服务均以互联网方式提供,可以对外API插件接入客户系统,亦可以在服务平台系统引入其他插件,内部所有服务流程力求数字化,并通过技术来不断提升效率和质量。

 共享服务,依托于全国109个直营分公司提供落地服务,“共享服务”不同于传统服务,会以共享的理念协同服务,同时兼顾质量和效率,打造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

 展开来讲就是,由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劳务派遣、社保代理、薪酬代发等产品,均是单点服务。在“金税三期”和“五证合一”全面实行后,单点服务除了传统服务模式带来的服务过程不透明、服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之外,还面临上市合规审计的挑战。

51社保基于企业经济劳动用工前沿发展趋势,创新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服务,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基于企业风险之源——用工关系进行顶层设计,进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高品质的全直营服务体系,最终助力企业成功,让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真正“高枕无忧”。 

 

 而在产品方面,经过多年调研与实践,51社保推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模式。线上通过101HR 平台,提高客户与服务商之间的交流效率。线下进行业务自营,并与线上业务打通。

 51社保线上构建在线平台,线下进行业务自营的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不同规模企业完成社保、薪酬、商保外包服务。客户通过线上平台对服务情况实现实时跟踪查阅,其中,社保外包业务售价统一为19.9元/人/月。

 在线上产品方面,101HR SaaS平台是企业基础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覆盖51社保全国直营服务网络的同时,支持企业用户录入员工信息,提供人事、合同、保险、用工、薪酬等功能,对员工数据进行一站式管理。

 在101HR产品基础上,51社保还延伸出保险大厅与薪酬大厅两款产品,覆盖社保、公积金、综合保障服务与薪资核算、发薪报税等服务。

 目前,51社保线上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可以通过API接口等方式与多种系统打通。51社保选择将软件免费提供,服务重点放在服务层面。

 “人力资源服务实现透明化、在线化一定需要依靠SaaS,SaaS更重要的后面一个S,Service。所以51社保不会走产品收费的模式,而是依靠SaaS产品赋能的服务收费。”

 在线下业务方面,51社保采取统一系统平台、中央集中管控与属地化交付相结合的共享服务模式进行线下自营,在兼顾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完成不同地区的社保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互联网社保服务还涉及到两种模式选择,也即大库模式和小库模式。“大库代理”是通过服务商公司名义代缴进去的;“小库代理”是完全通过公司自己名义缴纳的,服务商属于托管代办。51社保采用的是以小库模式,但小库模式需要管理客户的所有UKey(社保系统登录需要的验证身份密钥)。

 据悉,过去社保公司处理一项业务,需要按每家公司排布位置去查找UKey,然后再物理插拔,完成一次身份验证需要3—5分钟。

 余清泉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51社保开发了一套软硬结合系统,可以在系统上随时找到每个员工的UKey,和社保系统实时对接。线上自动化系统和线下人工服务结合,可以在几秒钟完成身份验证,这套系统获得了专利,对于大多数线上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操作流程。 

从客群来看,51社保最初从增量市场起家,如何理解这个增量呢?

余清泉解释道,2015年伴随着双创的浪潮,诞生出一些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我们最早的客户,到目前为止也是我们比较多的客户群体。

 “相比过去传统企业,这批企业完全是增量市场的客户,过去的那些大企业根本不会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而我们就是在这个领域成长起来的企业,不但开拓了这个新兴市场,也获得了一些增量市场。而且我认为,未来还会有很多公司会采用互联网化的社保服务模式。”

 那么,这两年创业风口关闭,同时小微企业存活率很低,这对51社保无论是获取新用户,还是续费都有一定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余清泉解释道,的确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需要认清两点,第一是,留下、活下来的客户都是优质的,并且逐渐成长起来。第二,很多创业者之前的公司死掉了,项目变化了,但是只要他创业,下家公司还会使用社保啊,而且这些人都是接受互联网新模式的人,也会用我们的产品。

 “这对我们来讲,倒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我们要关注的是,别因为这种批量性的某一个领域集中性的出现下滑,导致我们其它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2017年51社保开始向传统大型企业切入,“这时候,我们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可以大规模复制了,而且产品也成熟了,可以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为更大的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了。

 其次,2016年开始,我们的客户满意度逐渐上升,让我更有信心可以服务更大型的客户。”

 据悉,目前,51社保已经服务了30000+企业客户,600+上市挂牌企业。既包括Boss直聘、趣店、E袋洗、芒果娱乐、西贝等高成长型企业,也包括腾讯互娱、蒙牛、携程、分众传媒、学而思、同仁堂等行业龙头企业。

 

 

 “谈到2019年,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社保转税后,很多行业规则、思维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这样的企业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根据政策,市场需求,及时应对产品、服务的变化。

 而机会是,我觉得这个政策促使人力资源行业的机会真的到来了,过去我们经常要学习美国的对标企业ADP,学习他们的算薪、发薪、报税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而这个政策出现后,促使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走,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机会。

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的产品体系也会做出新的调整和整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保转税带来的影响。”余清泉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