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写给女儿的信”是真的吗?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抖音直播揭秘
2020-04-20 11:38 抖音

近几年来,民间广为流传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女儿Lieserl将爱因斯坦写的1400封书信捐赠给希伯来大学。遵照父亲的遗嘱,信的内容要在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能公开。信中提到,现在有一个强大的力在科学上还不能找到解释,这种力量,包含并掌握一切,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宇宙间的所有现象,不论是正在发生的,还是尚未被人类认知的,这种力量就是“爱”。

爱是光,照亮那些给予并接受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爱让人彼此相吸。爱是能量,因为爱让我们发挥极致,避免了人类因盲目自私而走向灭绝。爱是无边无际,爱不隐不藏,为爱而生,为爱而灭,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如果人类想要存活下去,如果我们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还想拯救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爱则是唯一的答案。

这封信是真实的吗?4月15日晚,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施郁用物理概念对爱因斯坦给女儿的信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他指出,这封信是伪造的,爱因斯坦没有写过这些。

施郁表示,这封信滥用科学名词,将物理概念偷用到不同层次,并且把捏造的东西与事实并列陈述。比如相对论与当时人类社会世界观有着巨大的冲突,作者就类比过来,他提出的真理将同样会与人类现有世界观产生巨大冲突。

施郁介绍,从逻辑角度看,信中也存在着很多漏洞。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超过20年,因此在8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女儿不可能再提“20年期限”的要求。

还有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Lieserl这个女儿?如果在1986年之前去问所有了解爱因斯坦的人,都会说没有。但是1986年,爱因斯坦写的一批通信被大儿子和养女发现,从信中可以看出,他确实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有一个女儿叫Lieserl,但这个女儿当时患了猩红热病,可能于1903年9月死于猩红热病,也有可能被别人收养。“综合来看,Lieserl不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给希伯来大学捐信,这封所谓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是假的”,施郁说。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爱因斯坦的女儿确实向希伯来大学捐赠了1400封爱因斯坦写的书信,并要求在她本人去世20年之内不可以公开,但这封信歪曲了这一事实。同时,这位女儿是爱因斯坦第二任妻子埃尔莎的女儿玛戈特,并非Lieserl。1986年7月8日玛戈特去世,希伯来大学就于2006年7月10日公开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写于1912—1955年,合计3500多页,是爱因斯坦与埃尔莎母女的通信,它们向人们展示了之前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一些事件。

施郁透露,除了“爱因斯坦写给女儿的信”,前几年,网上还流传着一封有关伯尔尼大学在1907年拒绝授予爱因斯坦博士学位、副教授职位的信件,也是伪造的。首先那封信用英文书写就显示 出了一些问题,因为伯尔尼和苏黎世等城市属于德语区,当时德语是这边大学的官方语言,并且爱因斯坦在1905年就已经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7年的真实情况是,作为伯尔尼专利局职员,爱因斯坦通过向伯尔尼大学递交了1905年的博士论文和17篇发表的论文,申请私人讲课,他的微博收入来自听课人的缴费,但这是学术阶梯的开始。直到1908年2月28日,爱因斯坦才获得任教资格,首次进入学术界。

“虽然爱因斯坦1905年已经发表5篇革命性论文,他的名声却是慢慢提升的,至于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在1919年,天文学家测量了远处恒星的光线在太阳附近的弯曲,验证了广义相对论”,施郁说。

一小时左右的分析,让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让前来听课的学生意识到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他们纷纷称赞,“这比网课还好听”、“好口才啊老师”、“真幸福可以在抖音上网课”。

施郁表示,现在网络流传着大量伪造文章,这些都需要科学分析来识别。通过多次这种类型的公开课,学生可以对逻辑推理有一定了解,也能更好识别伪科学类文章。

公开资料显示,高校未开课期间,清华、北大、复旦、东南大学、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等高校纷纷在抖音直播间开展公开课,打破以往校内教学限制,从经济、物理、科学等多维度为全国学生传授知识。其中包括北大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北大法学院教授凌斌、复旦大学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朱蕾等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