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长期低迷,私有化是聚美优品的一味“苦药”?
2020-02-27 12:27 聚美优品

私有化,这个在资本市场略显敏感的词汇,最近绑定了新的关键词——聚美优品。

1月12日,聚美优品(NYSE:JMEI)发布公告称,以聚美CEO为代表的买方团向聚美优品发起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美国存托股份)20美元的价格收购买方团尚未持有的所有剩余股份。如果私有化交易达成,聚美优品将成为买方团全资拥有的私有公司。

仅时隔一个半月,2月25日晚间,聚美优品(NYSE:JMEI)再次公告称已与买方团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买方团将立即开始要约收购所有非买方拥有的聚美优品已发行A类普通股,价格维持每ADS20美元不变。交易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完成,届时聚美优品也将从纽交所正式退市。

本轮私有化进程如此之快,在部分股东看来,相较4年前,陈欧这次决心更大。只是,时移事易,当垂直电商面临不可逆的业绩下滑趋势,当中概股小盘股长期低迷,流动性堪忧,私有化或是及时有效止损的一剂“苦药”,对聚美优品是,对股东亦然。

被低估的中概股

2014年5月,头顶中国新兴垂直电商光环的聚美优品赴美IPO,每股发行价为22美元。不料半年后,聚美就因货源和财务问题,遭多家律所集体围攻。受此影响,聚美优品股价出现持续下滑,并延续至今。

上市公司有利空、被唱衰是常态,异常的是,对诉讼纠纷和行业危机异常敏感的美股投资机构,对中概股的利好预期却反应相当迟钝,甚至多数都是视而不见。

因假货诉讼,股价遭遇重挫的聚美,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在原有垂直电商业务陷入困境后,聚美致力于挖掘新的增长点和赛道。2015年,聚美优品启动多元化战略转型,第一个动作即以3.72亿人民币投资母婴社区电商“宝宝树”,后经股权出让完成增值;2016年宣布进军影视文化产业,投资现象级人气IP剧《温暖的弦》,未开播即盈利;2017年以总额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截至2019年底,街电累计用户突破2亿人。

业务上的利好和趋势并未在资本市场得到相应的价值体现。聚美也曾先后两次发起共计2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设法向外界和投资人传递现有股票价格远低于未来价值的信息,却依旧无法阻止股价的跌跌不休。

在国内一些美股专家看来,中概股在美国股市的价值被普遍低估,一方面,是对中国公司的认知不足和偏见;另一方面,美股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有据可循的显性负面信息特别敏感,却不容易被趋势性的隐形利好所打动。

“由于信息、认知等因素的差异,除了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公司,大部分中国中小公司在美股的估值都不理想。”在资深分析人士看来,个中原因很简单,你很难让一个在纽约摩天大楼里工作的对冲基金经理,去肯定中国某个细分行业或者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

不可否认,中美两地存在一定的企业估值差异,市场估值过低通常是中概股私有化行为的一个诱因,加之管理层对企业发展长期看好,认为把上市公司变为私有公司更有利于长期发展。

低流动性下的融资难

除估值偏低外,中概股还长期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压力,不少中概股公司不得不选择退市结束海外之旅。Wind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境外(不包括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数量为334只,与之相对的是,已有242只中概股摘牌退市。

如今,聚美在新业务的市场培育期再提私有化,可见“融资难”问题已无法掩盖。

近年来,美股小盘股平均收益逐年下滑,回报率偏低,流动性明显不及大盘股,一直被美股投资者视为更具风险性的投资,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特点明显不符合一般的投资逻辑。

《中国企业家》曾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如果中概股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换手率或成交量持续低迷,就意味着该股票基本丧失了持续融资能力,股票停留在了“纸面价值”,股东的资金被套牢,同时也就失去了以相对合理价格变现的机会。

“有人想卖,但流动性差导致没人买,挂盘价格就会越来越低,拉低股价是必然结果。”一位资深股民如是说。

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多国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股市正进入新一轮下调周期。截至2月26日,美股三大股指连续三日大幅收跌,道指创去年10月以来新低;包括苹果、亚马逊、Facebook在内的大型科技股再度全线收跌。而热门中概股如阿里巴巴、京东、百度、搜狗也未能幸免。受美股整体大幅下挫影响,中小概生存空间急剧恶化。

丧失融资功能后,上市公司身份再美好也不过一纸空谈。

聚美开出的私有化“苦药“

估值长期偏低,加之流动性不足,可以说是聚美试图再次逃离美股的外部诱因,但从此前聚美释放的一些消息来看,走到私有化这一步,也非全然被动。

国内外经历过私有化的企业不少,曾经的PC巨头戴尔,当属较为轰动的一个。

与聚美优品类似,2013年启动并完成私有化的戴尔,长期受困于市值下跌和股价低位徘徊,在PC业务市场份额不断收缩之时,戴尔谋求向提供网络存储等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转型,同时并不想让资本市场成为其转型路上的牵绊。由此来看,企业提出私有化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股价过低,市值被长期低估;二是企业看好自身发展前景。

可以推断,借私有化获得更灵活的业务决策权和转型空间,是聚美私有化操作的内生动力。

上市公司框架下的聚美优品,要在业务转型上投入大量资金,又要顾及呈现给资本市场的业绩报表,“钱该去哪”是横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现金流连续收紧等种种迹象表明,聚美优品已经做了选择,资金或正在注入“烧钱”却可能带来长期收益的新业务。

在上市公司的支持和荫蔽下,2018年-2019年,街电稳坐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把交椅。但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样看好市场潜力的美团高调宣布返场,软银旗下愿景基金也快速跟进,领投怪兽充电。加之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疫情影响,看似大局已定的共享充电宝赛道再度面临争议。有分析认为,疫情结束后,新一轮的市场争抢一触即发,共享充电宝行业将再度洗牌。

作为聚美优品现金牛的街电,如今也成了未知数,在资本市场做出更差的反馈之前,私有化或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退出渠道和解脱方式。

所以聚美需要赶时间。

反观2015年意欲私有化的航美传媒,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普通股民眼睁睁看着股价下跌,最终血本无归。

私有化是一剂“苦药”,难免不适,但也有可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