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的水晶石
2008-10-15 15:04 黑马

文|本刊记者 崔丹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丝绸之路、盛唐文明、青铜器等梦幻般的数字影像呈现在巨幅LED卷轴上,引得“鸟巢”观众席上传来阵阵尖叫与欢呼时,坐在现场的卢正刚比任何人都激动,创造这些视觉奇观的正是他所领导的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从开幕式倒计时到点火开始,全程60多分钟,水晶石创造了影像时间最长、屏幕尺寸最大、数据量最大、3D及数字特效运用最多等多个世界纪录。

开幕式后的第二天,卢正刚接到了来自伦敦、巴西两地奥申委打来的电话,寻求与水晶石的合作。

“我们就是把已经消逝的历史或尚未发生的将来用3G动画呈现出来。”水晶石公司市场部经理雷明说。水晶石所在的领域有一个很酷的名字:CG(Computer Graphics),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CG进入中国已有十四五年,近两年,它已经成为各路资本追捧的行业新贵。

1995年,建筑师出身的卢正刚辞去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向亲戚借了1万2千块钱,和另外两个同伴创办了水晶石。

水晶石和与他同时代诞生的许多三维建筑公司一样,以为房地产商做建筑设计效果图起家。因为地产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同行们纷纷放弃了建筑设计效果,转做收入更高的建筑设计。卢正刚决定坚守。

守望者的坚持没有落空。卢正刚很快发现了水晶石的蓝海——用三维图像视觉技术表现创意。2000年后,苦守了五年的水晶石迎来了行业的高速发展,营收翻跟头式的飞速上涨。

坚守定位只是水晶石胜出行业的基础,卢正刚面临的真正考验是:如何让水晶石从几十人制的工作室发展成为运作规范、流程先进的三维图像开发公司。一次,卢正刚在公司提出,创作要填写表格。员工反问:“这种活儿是填表填出来的吗?你以前不也不填表吗?”卢正刚没有当场回应。他后来借用了别人的一种说法:艺术家是不需要用表格的,但一群艺术家在一起工作是需要表格的。

管理一群艺术家是一种挑战,CG行业的特点也增加了运营企业的难度系数。多年来,大多数图像设计公司是作坊式的运作,接一单是一单,一个项目干完就散伙,技术人员流动性很大。为了凝聚人才,卢正刚决定在水晶石内部实行合伙人制度:加入水晶石的合伙人不需要出钱,而是以自己做出的业绩入股。激励机制得到解决,水晶石的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到2003年已达600人的规模。

迎战北京奥运会无疑是水晶石史无前例的一次实战。2002年,瑞士的赫尔佐格、德穆龙建筑设计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院在联合提交“鸟巢”方案时面临着一个难题:设计方案详细复杂,内容庞大,怎样才能向中国政府展示更直观的体育场形象呢?作为北京奥申委指定的三维图像开发公司,水晶石在三天内拿出了“鸟巢”的数字虚拟展示片,这样的速度让专家们震惊。之后,水晶石相继完成了水立方、奥运村等一系列大型项目的数字媒体展示。

2007年,水晶石引入了联想风险投资,并把上市做进了未来五年的规划。今年只有35岁的卢正刚是一个喜欢做第一的人。他相信,未来在CG领域会产生上万人的公司,水晶石正走在做第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