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的汉语渗透
2008-10-15 15:05 黑马

文|本刊记者 白明婷

仓国际大厦15层,快捷汉语的教室里,三井化学的池田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一旁的老师讲着简单的汉语,同时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池田三个月前从日本被派到北京工作,尽管背井离乡,可初来乍到的他还是很兴奋,“北京,很不一样。”同时指指自己的脑袋。记者大概明白了,他想表达的是:北京和他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现在像池田一样为了工作学习中文的人很多。巴黎的街头甚至打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有数据显示,过去6年里,法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法国学校开设的其他4门外语课的学习人数。

早在2000年,“快捷汉语”品牌的创始人郝桂秀就看到了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此前二十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音像出版的经验,让她发现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环节没有与真实的市场需求对接起来,在她的倡导下,一个研发班子在北京陆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麾下组建起来。

从搭建“快捷汉语”的班子到品牌开始市场化,郝桂秀花了6年多的时间。不少人觉得,郝桂秀不像个商人。“早几年,就有人劝我把品牌市场化。说人家没有都说有,你有了就夸大一下。但我觉得只要可能还有硬伤,就不能放到市场上。一个产品不好只会伤到一个人,而教育搞不好影响就大了。”这位南开大学中文系的77级毕业生说。

所谓“快捷汉语”,就是以“语感教学法”为主线,把教材、课程以及讲师培训贯穿起来。在课程设置上,“快捷汉语”将原本分设的课堂听力课和口语课合并为听说强化训练课,所有课程都是中文授课,即使是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教师也只是借助于肢体语言的辅助。这样的教学方法通常只需要大概200课时(1课时50分钟),学员就可以进行日常的交流和对话。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池田先生表示,刚开始虽然会觉得吃力,但慢慢就找到了感觉,现在他已经上了两个月课,出行吃饭基本可以应付了。

目前,北京只是快捷汉语很小的一块市场。在品牌逐渐走向成熟以后,郝桂秀在2006年11月,选择了清华紫光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紫光陆拓公司,希望借助紫光强大的教育背景将快捷汉语的品牌进一步推广。最先打开的是韩国市场,2006年底,紫光陆拓和韩国上市公司CDI下属的青端学院(音译)签订了一份协议:以快捷汉语提供师资和课程,青端学院负责市场推广以及招生的加盟方式进行合作。目前,快捷汉语已经在青端学院72家分校中的11家开设了课程。

由于与CDI的合作采取了加盟的方式,紫光陆拓一次性收取了对方几百万加盟费,而后期只能按学生人数收取很有限的管理费和教师培训费。这种方式尽管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可即使市场再好,收益也很有限。

在之后的市场推广中,快捷汉语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与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合作,就是采取双方共同成立研发委员会,共同将课程进行本土化改造,利润五五分成。在泰国,则与正大集团达成了协议,在其旗下的二十多家咖啡吧里,客人可以付费在网上学习快捷汉语的课程。在日本,快捷汉语有每日交流公司、NHK汉语台等5、6家代理招生机构,会不定期送游学团来中国旅游观光、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