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星50
2008-10-15 15:09 封面故事

 

2008年,中国经济硬着陆。

过去30年经济腾飞的成功模式突然失去了魔力,“世界工厂”身陷困境。全球经济衰退、能源危机、人民币升值、环保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老龄化,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日益严峻。

昨日的成就难掩不明的未来。只有成长才能突围。那么,中国商业未来30年的成长力量又在哪里?

我们需要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力量,如同过去30年一样,必将来自于大地,来自于民间。

自2007年起,随着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中国的高成长企业掀起了一场IPO上市潮。长期以来潜伏在水面之下的它们,以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不仅让国内资本市场,也让全球资本市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新动力。

作为专注于中国高成长企业的媒体平台,《创业家》杂志与国内著名的管理投资咨询公司和君咨询一道,联手推出国内首个针对新上市公司成长潜力的排行榜: 2007-2008中国“创星50”。

2007年1月1日-2008年3月31日,在整个A股市场、H股市场、美股市场,以及新加坡、日本、伦敦、法兰克福共有358家中国公司(企业创始人为中国公民,主要业务发生地在中国)上市。我们从中选择了非国有控股(单一国有股东所占比例低于40%),市值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近200家。

接下来,我们根据硬性的财务指标,包括三年销售增长率、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费用率、三年平均ROE回报率等,和对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团队等判断分析的两道门槛,通过“产业趋势”、“管理能力”、“资本运作”、“独特优势”、“企业家及团队”等五大指标的严格考评,最终筛选出50家上榜企业。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相信财务指标仅仅反映企业以往的业绩表现,而另一些看不见的指标可能影响着企业的未来,比如企业家精神、独特的竞争优势、资本运作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创星50”并不是一个“成长股”的投资指南。因为在资本市场里面,成长几乎总是伴随着泡沫,这个榜上的许多公司都曾经创造过IPO的神话,但在当前的熊市之下,又一跌再跌。但一个好企业的真正价值是不会被长期忽视的。比如我们榜单上的第24名汇源果汁,就被可口可乐公司开出25亿美元3倍其市值的高价收购。

这个排行榜代表了《创业家》杂志的价值取向。我们不仅仅关心创业者,我们同样关心创新型企业。我们不仅仅关注处于萌芽或者成长早期的企业,我们同样关注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新上市公司。

未来三年,谁能在冬天坚持成长,谁就将在下一个春天收获果实。我们相信,登上“创星50”排行榜的新上市公司,它们代表着中国商业的未来。

现在,让我们通过不同的切面对入榜50强企业进行分析。

1、在美国晒“太阳”,去香港“消费”,来内地“制造”

“创星50”中,来自深圳中小板的16家、港交所15家、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共13家、新加坡4家、东京证交所1家、伦敦AIM市场1家。

如果按照各个交易所上榜的比例(扣除样本数量小于10的日本、英国、德国等股市),则是美股最高,上榜企业的比例达34.2%,其次是港股,上榜企业的比例也达到25.4%,而后是A股与新加坡股,上榜企业的比例分别是17.8%与12.5%。

很显然,这反映出优质企业在选择上市时,首要选择的上市地点是纽交所、纳斯达克,其次选择港交所,然后才是内地交易所。有意思的是,50强企业中选择上市地点时将前几年火热的新加坡放在大陆交易所后面。这可能是因为新加坡市场市场不够活跃,给企业定价偏低的缘故。

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所偏好的上市地点不一样。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零售、服装和快消类的企业占多数,例如中国动向、百丽国际、汇源果汁等;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中,互联网的企业也不少。而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则多处于网游、新能源、媒体广告和高科技等行业,光太阳能领域,就有天威英利、江西赛维、晶澳太阳能等三家企业在美国上市并入选榜单。至于大陆A股市场,则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包括机械设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等。

2、“珠三角”、“长三角”升级竞争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两个重镇“珠三角”和“长三角”先后遭遇了多年未有的危机。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两个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并没有失去其活力。一些拥有强大的品牌、控制着渠道、拥有领先技术的新型企业很有希望成为下一轮商业竞赛的赢家。

在本届“创星50”的入榜企业中,广东的企业占比最高,占22%;其次是北京,占比16%;接着是江苏与浙江,分别占比14%与10%。

广东尤其是深圳的上榜企业多,凸显了珠三角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榜的广东企业中,百丽国际、怡亚通、华视传媒、海王星辰、明辉国际、拓日新能、碧桂园、比亚迪等,无论是在对新商业模式的探索, 还是在针对内需市场的品牌渠道的打造、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均意识超前。

而北京的入榜者中,以高科技、互联网、环保等类型的企业为主,诸如永新视博、博奇环保、完美时空、金山软件等,他们作为技术升级的代表,主要诞生于高校和科研资源比较丰富的北京,更多地面向面来。

他们共同占据了占据了本次榜单的主角位置。

3、“小巨人”现身

入选榜单的50个企业,相对于同行业企业而言,竞争力均非常强,绝大部分企业能够在某个细分市场领域做到全国前十。

入选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行业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所有上榜企业的22%;其次是食品饮料及消费品制造,占比16%;接着是零售业、互联网、新能源和IT通信,分别占比12%、10%、10%和8%;其它如新媒体、物流、地产、矿业等行业合计22%。

尽管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已经不再受资本青睐。但“中国制造”的优势又在一批能够替代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链有话语权的新一代企业身上得到体现,例如荣信股份、天马股份、比亚迪电子、武汉凡谷等。

同样受到青睐的,还有符合消费升级概念,多年来在内地市场建立品牌、深耕渠道的快消品和零售企业,比如汇源果汁、三全食品、安踏体育等;以及一大批代表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和新能源企业,比如金风科技、阿里巴巴等。

这些未来潜在的经济“火车头”更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4、资本如水,企业行舟

上榜企业当中,高达66%的企业均在上市前选择了私募融资(VC或者PE),这说明了创业家与资本方取得了良好的互信。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代表了中国商业的进步。

共有45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了对“创星50”企业的投资,另外,我们发现,在美国、香港上市的企业,基本上都有私募资本的影子,而在A股上市企业中,私募资本出现的比例较少。这可能也与目前主流私募资本还是美元基金有关。

私募资本的流向,既代表了投资热点的趋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私募资本频频出现的行业如新能源、互联网、新兴消费等行业,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让我们拭目以待。

反过来,企业上市前选择私募资本,体现了新一代创业家的成熟之处。向私募资本开放股权,既可以充实企业的资金,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人才、技术、市场、融资渠道等资源,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规范财务以及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因此它是优秀企业在成为公众公司之前的合适伴侣之一。

但是,在入榜者中,亦有超过10家有明显家族管理痕迹的企业,而他们并不愿意对外开放过多的股权,目前仍在创始人家族的强力控制之下。

5、新思维,新模式,新气质

本次上榜的“创星50”,相比上一代中国民营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分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从过去大而全的跑马圈地,向今天的专业化、强调“数一数二”转变

过往3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跑马圈地史。多数成功的企业,以通过各种手段,抢占优势资源或者独特机会,多元化扩张为主要特征。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跑马圈地取得大面积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我们看到,天马股份选择了高端轴承领域,做到了第一;波司登在羽绒服领域精耕细作十几年,终于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远望谷找到了射频识别(RFID)这一前沿领域,也做到了行业领先??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专业、专注,再专注,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2)内涵式滚动发展太慢,用并购来加速扩张

通过对“创星50”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我们发现,以往基本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模式已经过时,不少企业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涉足并购扩张,上市之后更是大举进行产业整合,他们看重的不再是短期的盈利和现金,而是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以及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并且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强。例如,先声药业在获取弘毅的投资后,尽管企业规模还很小,但携资本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并购,获得了重要的新产品,并进一步放大了自己在处方药销售领域的强势??

选择并购方式进行扩张,既体现了私募资本介入企业带来的强大力量,也反映了企业家商业思维的提升。当然,它与中国的产业发展现状的关联性很高,目前多数产业散乱差弱,进行并购式扩张,既可以提高扩张速度,又可以降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商业模式的威力初显

在入榜50强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新商业模式的胜利,而不是跑马圈地式的胜利。诸如金风科技“只做两头不做中间”的技术+营销模式,怡亚通创造了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巨人网络走的是产品制胜的模式,阿里巴巴提供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领先,中国动向定义了运动时尚市场……等等,无一不是通过模式的创新从而获得成功。

注重利用本土优势,整合全球资源,是这一届“创星50”的突出特色。阿里巴巴的背后站着大股东雅虎和软银;江西赛维利用全球的人才、资本,三年内就跻身全球最大的硅晶片厂商,并向全球厂商供货。

牢牢卡位产业链的关键价值点,不做“奴隶”做“将军”。“创星50”更乐意抢占“微笑曲线”的两端,要么把品牌、技术、渠道控制在自己手上,就像中国动向、展讯通信、橡果国际;要么如百丽、安踏、赛维一般,垂直整合,上下游通吃。

(4)告别泰勒式管理,走向新商业文化

而今上榜的“创星50”企业,已经告别了靠计划和控制的工厂化管理方式。一方面,是企业跳出了制造圈,从管理工人变成管理白领、管理工程师、管理国际化人才,效率提升和员工满意缺一不可,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环境的改善,也开始注重知识员工的感受与企业氛围的建设了。例如,金风科技、江西赛维等的跨国多地办公;网龙的工作环境以GOOGLE为榜样;中国动向把新建总部变成了一个运动中心……

追求效率,讲究方式,已经成为新一代企业的共同特征之一。

6、新一代崛起

入榜的50家企业中,创业家的平均年龄相对年轻,属于第二代创业家。我们分析发现,年龄不超过50岁的比例高达72%;50强中不超过45岁的创业家占了40%;不仅如此,我们还频频看到类似彭小峰、白云峰、卢增祥、杨文江、池宇锋、刘德建等年龄不超过40岁的创业家,这类创业家占比高达16%。

我们发现,“创星50”中的创业家绝大多数是白手起家,从零起步,一步步走到今天。

此外,还有一批“创星50”企业是由原来国有企业的高管、政府机构的中下层干部辞职创办或者改制而来,比如汇源果汁的朱新礼、阳光纸业的王东兴、宏华集团的张弭等。另外,由香港人来内地创办的企业也颇具实力,比如百丽国际、明辉国际、新世界中国百货等。

这一代创业家不但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他们年富力强、自信大胆、低调处事、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有个性,诸如马云个性张扬,史玉柱多数时间泡在网络游戏,网龙董事长刘德建的作息时间与常人相反,博奇环保白云峰讲求生活质量……等等。这些个性十足的企业家,将引领一个缤彩纷呈的时代。

我们相信,在“创星50”中,已经在孕育中国新一代的企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