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视传媒的快车道
2008-10-15 15:33 封面故事

文|本刊记者 崔丹

同所有的户外新媒体一样,华视传媒走的是一条创业、吸引风投、重组、扩张、直至谋划上市的常规道路。

不同的是,华视传媒一一实现了,而且以最快的速度,两年半布局全国26个城市、组建国内最大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2007年12月6日,当华视在纳斯达克上市时,甚至比创业时的日程表提前了半年。

在首席战略官陈晓伟看来,创业甫始,华视传媒发展战略就非常清晰:通过无线发射技术做即时性信息播放的移动电视,从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开始,再延伸至静态的办公楼宇等平台,组成全国性的户外电视联播网络,收益以广告经营为主。

2005年8月,陈晓伟被华视传媒的创始人李利民派去成都打头阵,不负重望,从签约、开播到营运,陈领导的成都华视5个月后就实现盈利。“当时,大家都很高兴,那是种相互的鼓励,证明我们没有选错行业。”说起当年“勇”,陈晓伟不由提高了语调。

布点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组成全国性的联播网络才是关键。

2006年后,风险投资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公交电视领域,这给华视传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扩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06年4月,机构投资者Och-Ziff(OZ)投资华视传媒1425万美元;2007年3月,高盛和麦顿投资又投资4000万美元。

截至2007年12月上市之前,从无到有,华视传媒已覆盖全国26个城市,其中自有网络城市14个、合作网络城市12个,拥有电视终端8万台。

其实,公交移动电视并非华视传媒的首创。在此之前,上海东方明珠、北京北广传媒等都从事类似的业务。但是由于只在一个城市单独经营,难以突破规模瓶颈,这些运营商无不面临经营回报方式单一的困境。

华视传媒的创举在于将单个城市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组合在一起,形成全国性的广告播出和投放系统。“只有全国性的布网才能带来全国性的广告网络投放,带来稳定的广告客户。”陈解释。

同其他户外传媒简单的产业链条不同,华视传媒所处的公交电视系统产业链复杂而玄妙。

当竞争对手还在苦心制作节目,试图全面介入产业链的上下游时,华视传媒却选择了只做纯粹的广告代理。

这一选择很聪明,在复杂中找简单。“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广电的归广电。华视只做擅长的、能做的。”陈晓伟举起右手,在空中用力做了一个切蛋糕的姿势。

这种明智的利益分割法为其在今后的发展路途中省却了无数的烦恼。以广电系统为主导的前提下,在同其签订了排他性的十年左右长期合同之后,华视传媒只负责广告代理经营和终端维护。

华视传媒慎言内容生产,并小心翼翼的平衡受众需求和广告投放。控制40%的时段投放减少“噪音”之过、根据公交车受众的特点实时播放有效性新闻,倒也受到公众谅解甚至欢迎。“如果总是播放重复的内容或广告,显然是对受众的不尊重。” 谈到户外媒体怎样提高影响力和生命力,而避免成为城市噪音时,陈晓伟说。

麦当劳、可口可乐、中国移动等这些广告巨头显然也认同这一效果,最直接表现在华视传媒迅速增长的广告收入上。2007年其收入为275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52倍,而今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2030万美元,同比增长3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