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 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2008-10-16 02:28 特别策划

看繁荣期的多元化投资如何演变成紧缩时的坟墓

2008年3月中旬,26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相继追债,南望集团资金链最终断裂。其账面净资产不过5.4亿元,债务总额却超过14亿,将200多个债主(每家从数千元到上亿元不等)卷入其中,至少有10家与其有互保关系的浙江知名企业损失惨重。

1997年,张健借了10万元,创建了杭州南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电力系统积累的人脉,此后6年南望电力依次升级为南望图像、南望集团。 鼎盛时期,南望技术人员超过250人,一半以上都是硕士学历,由此奠定了南望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

张健将南望的主业定位于“图像信息处理”,但智能化、系统、软件、芯片及之后的房地产领域,南望均有涉足。张健解释说,希望多元化投资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以弥补主业研发需要的大量资金。

或许是基于这个逻辑,在土地比较便宜时,张健先后以南望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名义购买了近600亩土地。他的触角还伸出了杭州。“我没有想过要做房地产,做高科技产业哪有想做房地产的?”但杭州市时代电子市场——张健运作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使张健瞬间改变了过往的想法,房地产的利润如此可观。“如果将这些土地都变成房子,南望的资产不是可以翻几倍?”

此外,2005年,张健投资近8000万元在云南大理修建2万千瓦水电站,凭借在电力系统工作的经验,张健断定“电价肯定会涨,水电项目应该是比较稳妥的投资”。之后,一鼓作气,他再次投资4000多万元购买了另外几个水电项目的开发权。同时,南望试图进军风电,并进行了少量前期投资。

按照张健的想法,这些辅业投资主要是为了支持主业,但当2007年奥运会举办前,安防业空前增长时,南望合同额比2006年增长了100%,合同标的达4.2亿。但此时因为资金紧张,大部分项目南望根本无力垫付前期资金。对此张健后悔不及,“如果把多元化发展的资金用到市场推广上,打广告、做品牌,只要做几个重点产品,我现在也做得很大了。”

2007年2月,在归还了到期的工行、建行和交行约2.5亿贷款后,按照原计划的后续贷款因为信货紧缩突然被银行否决。此时张健欲哭无泪,为弥补资金缺口,张健开始救助于高利货,他前后共借了3.5亿元本金的高利贷,仅利息就高达2.4亿元,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2007年6月,交通银行杭州分行开始着手调查南望及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南望借用高利货之事由此暴露。交行开始加紧收贷,而其他银行、金融机构闻讯纷纷逼贷,南望集团资金链最终断裂。

南望资金链断裂后,张健说,“如果能从银行借到钱,我绝不会去借高利贷,我也想过宏观调控会来,但以为只会压商业地产,不会压这种高新技术产业。没想到这一轮调控随便哪种产业都受影响,银行说反正是指标没有了,管你什么产业,你有资产也不贷给你。所以我只能把资产抵押给高利贷,用高利贷的钱保持流动性。”

“信贷越紧缩,高利贷利息就越高,常规在3-7分之间,越向后越高,2007年底就快到1角了。高利贷是利滚利,假设按照7分滚息,借1000多万元的本金过10个月以后连本带利翻一番,很可怕,像癌细胞一样呈几何数增长。我的资产增值就是这样被高利贷利息消耗掉的。”

“至于银行, 它有权利在任何时候收款,虽然贷款期限是一年,实际上它爱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这是它的权利,你没办法。只要有一家银行提出提前还贷,肯定所有的银行都会冲过来。”

(本刊根据公开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