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崔丹
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樊志没有开玩笑。
在北京南边的生产基地现场,8个工人,按照房屋设计图,用吊车从生产线上搬下一块块墙体、房顶等,这些板材已经加工制作好,工人只需用螺栓将他们连接起来,两个半小时内,一座68平方米的房屋就矗立起来。这可不是只能住几年的简易房,它是幢永久性的房屋,且保温、耐火。
如此短的时间里盖起一栋性能良好的永久性房屋,秘诀在于创始人樊志自己研发的太空板。这种板材由钢(砼)围框、内置桁架、水泥发泡芯材及上下面层复合而成,发泡水泥是“四合一”中的核心。正是这种新型的发泡水泥,使太空板比同体积的水泥板轻5/6。且采用闭孔发泡水泥专利技术,闭孔率大于95%,吸水率小于2.5%,这使其保温性能是同等厚度的混砖墙体的10倍,吸水率只有普通发泡水泥的一半。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樊志早年在一家国有企业做保温材料技术研发。1987年,他负责引进国内第一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钢板复合生产线,但这种板材缺陷太多:耐久性、防火性不好,不隔音,甚至还有毒。虽曾被北京亚运场馆等采用,但不久就招致了客户的许多投诉。
“这是个生意机会”,樊志决定研发一种弥补这些缺陷的板材。在查阅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所有保温材料专利权后,他将泡沫塑料的生产原理运用到发泡水泥上,生产出闭孔发泡水泥,再将其与钢材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太空板,并申请了50多项专利保护。
创业初期,樊志将市场方向定在工业厂房项目上。比起传统的压型钢板,太空板质轻,建筑寿命延长了30年,且95%的厌水、3小时以上的耐火时间还能满足烟厂等一些特殊厂房的需求。截至目前,已有300万平米的太空板被应用于三峡工程及沈飞、西飞、一汽大众、中海油等国家重点企业。2008年,太空板业销售额将超过1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工用项目收入。
从2007年开始,樊志开始为进军前景更广的民用住宅做准备。四川灾后重建给了他一次绝佳的展示机会,作为北京援助灾区的项目之一,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设厂的计划即将获得北京市数千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这条年产300万平方米太空板的生产线将可以年产1万套100平米的房子,产值将达到10多亿元人民币。
樊志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发达国家。有些地区盖一座房子人工成本甚至超过50%,而太空板的快速安装使其占建造成本不超过10%,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且一些国家已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美国、加拿大等地常有上万套的订单找上门来。
可是太空板现有的年产100万平米的产能却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资金和土地”。但1.2亿元一条的生产线让樊志难以短时间内仅靠自身完成积累。
自去年开始,他至少接待了来自日本、中东、北美等地十多家投资商。有一家甚至都要签约了,不过,最后一刹那,樊志还是改变了想法。“主要还是估值太低。目前我们企业规模不大,市场也没有充分挖掘起来,投资者并没有看到我们的全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