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力合: 用硅谷思维做担保
2008-11-16 06:24 价值

中新力合决心摆脱传统担保企业的被动地位, 并有伺机从担保中获取投资收益,它是如何行动的

文|本刊记者 白明婷

陈杭生现在更忙了,以前一到周末,这位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经常会出现在绿茵场上,打打高尔夫。自从NEA和硅谷银行(SVB)入股中新力合之后,他的这项消遣被更加繁忙的工作取代了。

新的繁忙始于2007年底的上海。在一个凉意逼人的晚上,在南京西路一家格调高雅的咖啡厅里,几个人却相谈甚欢,忘了屋外夜色已悄然而至。陈杭生向坐在对面的NEA合伙人蒋晓东和SVB的高管介绍中新力合的担保模式,没想到刚说了几句,SVB的人就笑了,“你们这模式比我们的还要好呢,我们差不多跑遍中国了,第一次遇到像你们这样思考担保业的公司。”

他们懂我们,陈杭生高兴地想。在回杭州的路上, 接到电话:NEA和SVB决定共同注资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2008年2月,NEA和硅谷银行资金到位,以1亿元入股中新力合,取得30%的股份。中新力合成为硅谷银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金融企业。

转嫁担保风险

中新力合被SVB看好的是其独创的担保业“桥隧模式”。

“传统的做法是银行贷款,我来做担保,现在我们引入了一个‘第四方’,起初主要是风险投资(VC),他们和我们共同分担担保风险,帮企业拿到贷款。如果企业按时还款,VC可拿到少量的期权作为承担或有风险的补偿;企业若无力还款,则由VC代偿大部分贷款,换取企业一定量的股份。”中新力合总裁周冀解释说,“相当于我们给银行、企业、VC三方搭了一座桥。”

2004年6月,在资本市场浸淫多年的陈杭生和周冀共同出资2千万创办美都担保有限公司(中新力合前身),当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很多小企业做的很不错,因为缺少抵押物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美都要为缺少抵押物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但一入行他们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很远。

做担保首先要得到银行的信任,而这需要在业界长时间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银行面前,担保公司是不起眼的小角色,银行把绝大部分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而担保机构因为没有谈判筹码,只能接过高风险,却又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只能通过反担保质押或提高担保费降低风险损失。

只能跟在银行屁股后面跑、风险又大,这让惯于驾驭资本的陈杭生很不甘心,“担保机构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落后容易挨打,也容易激发人的思考。2006年初,美都增资扩股,改名为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UPG)。这一年正是VC在中国投资最火的一年,好一点的企业常被多家风投机构追捧。VC的火爆让一直在寻求风险分散的陈杭生看到了一线光明:何不将这些对企业最有兴趣的投资人引入到整个担保机制中?他马上找到浙江大学的金雪军教授,说了自己的想法。

金雪军一直很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陈杭生的话让他很有同感。此后一年间,两人在西湖边的一家咖啡店反复讨论这种引入第四方担保模式的可行性,周冀在业务运营的间隙,也参与到讨论中。2006年底,“桥隧模式”的基本构思成形,引入第四方的价值在于:一是替担保公司对贷款企业做价值考核,二是帮助担保公司分担大部分的风险。

然而,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企业和投资人做实验呢?2007年初,浙江艾尔柯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秀因业务扩大想向浙商银行贷一千万,但公司尚在起步阶段,没有资产作抵押,银行不敢贷。得知这一信息的周冀觉得是个机会,他找到吴秀,谈了好几次。

“我们那时候刚起步,只想贷点款,不想引入风投。因为企业规模太小,即使拿出20%的股份也只能获得几百万的投资。”吴秀说。这也是很多有潜力的小企业创始人的不愿找风投的原因。但在“桥隧模式”中,吴秀的企业如果能按时还款,只需出让少量的期权,避免了创业初期股权被大量稀释。最后,中新力合和浙江三生石创投共同为艾尔科担保,约定风险二八担,即企业若不能还款,中新力合代偿20%,三生石代偿80%并获取企业的部分股权。结果,艾尔柯顺利还款,中新力合拿到了担保费,而三生石则按约定获得了艾尔柯10%的期权,并将在本年底出资5千万左右行权。

不做被动承担风险的担保公司,中新力合无意中发起了一场担保业的革命。在VC之后,中新力合还引入了广告和收藏公司作为第四方。“只要是对标的企业的股权或者反担保物感兴趣的公司,都可以成为第四方担保者。”周冀说。

与此同时,深圳的担保业也在变革之中,比如中科智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出了债转股,即在一定条件下,将贷款资金部分或全部转为被担保企业股权,由此担保公司成了一个投资者。当时,陈杭生对中科智的做法并不了解,但中新力合通过另一种思路也走上了投资式担保的道路。

投资式担保

“桥隧模式”分散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增加了企业和担保机构的话语权,也提高了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但另一方面,能让VC或是同行看上、愿意马上拿出钱来投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企业。有时,找合适的第四方所费的周折使这套看似完美的方案性价比大打折扣。此外,“桥隧”降低了中新力合的风险,却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担保公司在产业链条上的地位,在银行面前,担保机构依旧是被动的。

到了2007年底的时候,陈杭生强烈感到,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中新力合现在饿不死,但不会撑过十年,寻找让担保公司具有更多主动权的担保模式成了当务之急。

谈到这段历史,陈杭生从一旁抽了张纸出来,画了个图。“这是个信用质量曲线,个人以上的是银行在抢的客户,属于优等客户;中小企业日益得到银行的关注;只有微型企业和创业企业没人管,他们正是中新力合的服务对象。”但陈杭生承认,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做微型企业暂时看不到收益,中等企业的市场正在被银行迅速侵食了,因此中新力合的业务配比大部分放在中小企业,少量配给创业企业,把服务创业企业作为长远的发展方向。

依照服务小企业的定位,中新力合和杭州西湖区政府共同发起并成立了“西湖区企业成长引导基金。2008年9月19日,第一期“平湖秋月”项目首发式在杭州举行,入选这一项目的20家企业将获得从20万至750万元金额不等的贷款,户均250万元,利率7.5%。这些企业平均净资产额在1100万。

事实上,“平湖秋月”是一个债权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5000万元,其中西湖区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认购1200万元,杭州点石引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中新力合和政府合资成立)认购800万元、杭州银行(通过发售理财产品)认购3000万元。企业在还款时,要先归还杭州银行,然后是政府,最后是中新力合。因为中新力合承担的风险最大,所以企业会释放一部分股权给它作为抵押。如果企业不能按时还款,中新力合将把企业的股权打包后卖给创投。“这个项目贷款利率比银行还低,我们选的基本都是细分行业的第一名,风险投资在我们挑选项目时就会接入,这样降低了我们打包出售期权的风险。”陈杭生说。

从“桥隧模式”到投资式担保,中新力合摆脱了传统担保企业的被动地位,成为信托基金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并有机会从担保中获得投资收益。在“平湖秋月”之后,“宝石流霞”项目即将出炉,所选企业将集中于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中新力合的年保金额约为7亿,以“桥隧”或投资式担保的有50家,占到总业务量的20%左右,传统担保业务仍是主流。但创新的担保模式还在不断演进。

今年9月,硅谷银行的客户北极光欲投资开心网,由于是外币基金,这笔500万美元的投资要经过至少半年的审批流程才能进入开心网的账户,而开心网的业务正在以每天流量增加40%的速度疯狂增长,烧钱的速度可想而知。双方一筹莫展。硅谷银行得知此事后,与中新力合及国内一家银行共同个商讨决定,由中新力合作担保,国内银行先贷给开心网一笔钱,以解燃眉之急,待北极光的投资到位后,开心网再予归还。

中新力合的担保模式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外来资本进入中国时间过长的问题,在人民币基金渐火的中国资本市场,这一模式为外币基金打了气。在这笔交易中,硅谷银行也作为“第二担保人”插身进来,成了担保体系的“第五方”,整个担保的价值链被再次延长。

陈杭生相信:现在是改变担保行业游戏规则的时候了,变革刚刚开始,创新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