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祥 审批之痛
2008-12-16 08:48 心灵

鄂尔多斯集团

申领牌照时间: 2003年至今 此前身份: 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 至今其电厂部分项目仍没有拿到发改委的正式批文,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仍在苦苦挣扎中

“我绝对没有想象到项目审批中间这么多坎儿,要是想象的到,我可能上也不上了。人家说我们自己找死,这里面的酸甜苦辣确实没办法讲。”王林祥说。他是这些采访对象中惟一一位叫苦埋怨的。

2003年,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决定进入重化工业,在鄂尔多斯煤炭、硅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的棋盘井地区建立煤——电——硅铁产业链。该年7月,棋盘井2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刚成立的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公司一期投资30多亿元,其中电厂一二号机组(2×33万千瓦)需要25亿元。

在王的计划里,2004年贷款到位后,电厂三四号机组马上开工,两年后,四台机组即可满足55万吨硅铁冶炼用电需求。但是宏观调控开始了,2004年4月,江苏铁本集团董事长戴国芳被刑拘,其所在的常州的相关官员受到严厉处分。王林祥得到明确通知,电厂项目必须经国家发改委审批才能建设。他向当地政府请示,得到答复:一期抓紧建,二期停停再说。王在原来制定的“边建设边生产边经营”的原则里加入了“边审批”。

原计划中的贷款被无限期搁置了:没有国家发改委的批文,银行无权放贷。王林祥成了发改委的常客,但事情并不见起色。2005年3月,王在北京开全国人代会。小组讨论,王又一次提出应该施行市场准入制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市场中优胜劣汰。审批滋生腐败,使企业丧失机会。电冶公司的30亿元资本金行将用尽,王忧心如焚。

或许与当地政府的奔走有关,2005年7月,电冶公司一二号机组(怕目标太大,三四号没有申报)获准建设。8月,早已与建设银行谈好的18.8亿元贷款落实。9月,一二号机组试产发电。

得知消息那天晚上,员工们在鄂尔多斯集团总部大楼前放了半个小时焰火。

但是三四号机组还没有获得合法身份,而投在它身上的资金也日渐庞大。再加上王林祥对产业链的构想更为复杂,又加入了煤焦化、煤化工、电石、化肥等,贷款带来的轻松几乎瞬间化为乌有。王林祥又回到几年如一日的生活轨道中,一边跑批文,一边找钱。他的手下都表示,王脾气变得暴躁。

2006年,按计划应该已经发电的三四号机组仍然躺在那里,贷款像曾经的一二号机组一样没有着落。王林祥东挪西借的本事用尽。他决定出售股份。“非常痛苦,”王说,“就像你生了个非常可爱的小孩送给别人。没有办法,你没有粮食,在你手里只能饿死。我的很多计划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本来是想让电冶公司单独上市的。“来不及了,你拿什么搞到上市呀?5年里,每年需要二三十亿的现金投入,从哪儿找那么多钱呀?”

从2006年到2007年,王先后三次向鄂尔多斯集团的上市公司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公司以及合作伙伴转让电冶公司的股份,集团所有电冶公司的股权由40%降至10%。

今年,鄂尔多斯集团销售额预计160亿元,能源重工占到一半以上。王林祥说:现在的问题依然是:三四号机组的批文什么时候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