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汪潮涌决定创办中国之队的时候,妻子李亦非对他的行动表示质疑,这是这对明星夫妻之间很少出现的分歧。李亦非当时觉得汪潮涌投资做得好好的,却突然“不务正业”。对此,汪潮涌的回答是:“什么是正业?”这样的反问,当场就把李亦非问住了,这个问题她确实一时没法回答。
什么是正业?大多数创业者在决定放弃他们的过往,转身创业时,几乎面临这样的质问。正业究竟是什么呢,他们多数人开始怀抱同样的初衷: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在对这个目标漫长的追逐中,他们可能走到了与他们的初衷相距越来越遥远的地方。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拒绝问自己是否幸福。”一位年轻的诗人曾充满伤感地写道。对于八成以上的创业者来说,读到这句话可能都有忍不住的痛在心里慢慢积蓄。在创业这条“不疯魔不成活”的路上,很多人因为没有时间,距离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爱人正越来越远。
创业影响到你的家庭生活了吗?
2009年2月,在《创业家》与数字一百联合发布的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中,我们收到了108份创业者的回复,结果令人震惊:有60%的人承认自己没有时间,无法享受家庭生活;21.8%的人不得不无奈地面对现实,他们和另一半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疏远了,“我已经基本没有家庭生活了”;18.2%的人说,他们生活没保障,没有安全感。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人中,有六成以上的人一年前才开始创业。他们刚刚走进他们人生重大转折的第一年,接下来他们的生活里将经历什么?我们只有猜?测。
“至少要离一次婚”
老公:林志鹏 捷赛厨电总经理
老婆:张华 公司员工
在林志鹏对家庭的概念里,他对妻子的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字:守好家。妻子顾家关心体贴排在第一位,在这方面张华几乎完全符合林志鹏对家庭的理解。两人交往之初的好感,也仅仅只是因为张华在他的办公室放置了一条毛巾,林志鹏觉得这个女孩子挺会关心人,于是顿生情意。
“人的创业啊,很多人很难想象,其实创业过程是很孤独的过程。因为你最关心的是你的项目,别人没有人关心你的事情。所以这个过程中,人是很孤独的。我很欣慰在刚创业没多长时间以后有这么一个妻子能陪伴我。”对于林志鹏来说,或许那块毛巾所承载的就是他整个创业期的孤独。
林志鹏40岁的时候,别人都说他看上去像20多岁,他对自己的外表很有信心,那时候恰逢刚刚创办捷赛厨电,如果说年轻是创业的资本,看上去年轻的林志鹏也算本钱不错。事实上,对于林志鹏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年轻的老男人总是比较招小姑娘喜欢——妻子张华比他小了18岁。
张华是林志鹏的第二任妻子,林志鹏的前妻在他创立捷赛厨电之前就已经离婚。在林志鹏看来,这个婚算是离在点子上,他并不是对前妻有看法,而是林志鹏心里一直觉得,创业最大的阻力来自家庭。“我以前在中欧商学院上创业选修课的时候,有个老师就对我说,一个人要把事情干成,至少他要能离婚。”林志鹏对这个老师的话印象非常深刻,他后来的理解是,创业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去,要爱他的项目,要把项目看做他的爱人,“要想创业成功,他至少要离一次婚。”
爱是自私的,人如此,项目也一样。林志鹏创业最艰苦的那一年,他每天几乎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研究项目之中,周六周日也不常休息,而即使这样林志鹏仍然感慨岁月不饶人,他会觉得自己30岁的时候创业更有精力一些,他应该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中去。林志鹏觉得他现在的岁数应该是享受创业成果的时候,重新开始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整整一年里,林志鹏身边都没有女人,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人在创业的时候,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灰头土脸没有魅力,一般的女人都看不上,看上了自己也没有能力去顾忌对方的感受。爱项目都爱不过来,还得爱人。要是对方突然心血来潮要在他与客户商谈的时间去个电影院什么的,林志鹏觉得自己确实消受不起。
林志鹏现在很庆幸自己创业的那一年正好是空窗期,他和张华是创业之后在一起的。“如果说,我一切顺利,感情很如意,家庭很稳定,创业对我来说应该是无从谈起的。”林志鹏很感慨也很珍惜这份缘分。他有时候会想象自己要是早一年与张华在一起的情景,不过想归想,结局基本上只有两个:要么他们不欢而散,要么他老老实实找一份工作不去创业。从性格来分析,林志鹏会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后者。“我一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受任何人影响,自己决策自己。”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林志鹏一样,林志鹏所说的也是他眼中创业者的理想状态,他只是碰巧在这个状态之上,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想当初他刚创业成立公司的当天就有一位合伙人临时选择了退出。之前,这个朋友一直和林志鹏坚定立场、统一战线,这种临阵脱逃的行为让林志鹏觉得无法理解,非常气愤。直到事后林志鹏才知道,朋友出走的最大原因是妻子不允许。“创业者要牺牲很大,房子该卖的卖,所有资产都要押进项目中。有了家庭,这就不现实了,家庭不可能会允许你这么干。”在林志鹏看来,有家庭的人创业不是一个人孤独,而是两个人孤独。
“未来等你老了,
我会对你好一点作为补偿”
老公:赵明天 中农科美化工创始人
老婆:汤雪梅 数字一百创始人
汤雪梅2003年第一次告诉丈夫赵明天自己想创业的时候,赵明天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瞎折腾”。赵明天的潜台词是,现在收入稳定,家庭美满,没什么事干嘛创业?面对丈夫的质疑,汤雪梅没有正面冲突,而是采取迂回作战:每每赵明天打击她的积极性的时候,她就不出声,而是隔段时间再向丈夫试探。赵明天最终经不住汤雪梅三天两头的询问,勉强同意了妻子的创业决定。以赵明天的话来说,汤雪梅骨子里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家庭”两个字框不住她。
汤雪梅和赵明天刚结婚时,生活还很艰苦,最主要的原因是赵明天正在创业。结婚之前,赵明天刚把从海南做职业经理人时赚的4万元用来创办中农科美化工有限公司,身上所剩无几。除了没钱之外,赵明天还要默默忍受创业初期的巨大压力,在汤雪梅的印象里,那时候赵明天一周能发三次脾气,不是踢门就是拍桌子。汤雪梅虽然有些难以忍受,但是她理解这是丈夫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每每赵明天欲动肝火之时,汤雪梅就会安慰他说:“没事,比打工强。”
作为一个过来人,即使在多年之后,赵明天也很难忘记当年创业时的艰辛,那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生活艰苦的问题,他很明白一个创业者所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赵明天不希望这份压力出现在汤雪梅身上。因此在10年之后,当汤雪梅提出要创业时,赵明天并没有像汤雪梅当年理解他一样去尝试理解。他经常说,家里好好的,干嘛创业?有时候他甚至开玩笑地对汤雪梅说:“女人要是不工作,这个社会就业率就会增加很多,社会也能减少很多矛盾。”尽管看起来很大男子主义,但赵明天其实是不希望汤雪梅过分操劳。
汤雪梅对于丈夫的关怀显然并不买账,她于2004年初迅速向董事长袁岳递交了一份辞呈,辞去了零点公司总裁的职务,创立了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在汤雪梅看来,不管是同意也好还是被迫同意也好,反正家庭立场一致了,她就准备放手一搏。新公司启动资金100万元大部分是赵明天给的,汤雪梅自己并没有过多的积蓄。赵明天掏钱掏得爽快,毕竟都是自家人,不过掏钱的态度与他之前的绥靖政策却是一脉相承:你愿意折腾你就折腾,要是折腾没了你就早点回来。汤雪梅对这样的态度倒是很无所谓,她了解丈夫,他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过来人的经验总是像预言一样让新人们觉得脸上无光、倍感惭愧。事实证明,赵明天的预期还是很准确的,汤雪梅的新公司在启动之后有将近半年时间处于无业务状态。赵明天虽然没有责备她,但是汤雪梅自己心里清楚这种压力有多么强大。汤雪梅的脾气本来刚烈,易燃易爆,加上她总是处在一个高压状态,汤雪梅很容易就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去。有一次赵明天接汤雪梅回家,路上责备她没有处理好家庭事务,汤雪梅听了心中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情绪一下失控起来,她几乎是带着哭腔在车内叫道:“我不活了,我要跳下去!”当时车正行驶在环线上,车速也很快,赵明天被汤雪梅反常的举动吓到了,一时之间也安静下来,两人在一片厚重的沉默里回了家。汤雪梅对这次“跳车事件”一直记得,她在若干天之后对赵明天说:“创业期间你要多宽容我,未来等你老了,我会对你好一点作为补偿,现在就请你不要责备我了,我一个人太难了。”以赵明天的理解,这番话算是一种变相的道歉,这让赵明天回想起他当年创办中农科美时的状态。当年赵明天也把工作的压力带到家庭中发泄,现在想想,他从内心深处理解妻子的难处,此后也就不再多说半句。
汤雪梅事后很难想象,比她脾气还要大的赵明天默默忍受她发火的时候是怎样一个心情,她年轻时甚至曾经一度以赵明天的火爆脾气作为分手的理由。“幸亏我们都心态好,如果创业过程中完全不顾对方感受,全力以赴在工作中,家庭是很容易崩溃的。”汤雪梅对于丈夫的理解非常感激。
现在的汤雪梅和赵明天都双双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两个人都很照顾对方的感受。只要赵明天没有什么急事,他都会按时接送汤雪梅上下班。汤雪梅其实自己有车,但是她并不愿意开,第一是麻烦,第二则是她更愿意享受赵明天对她的关爱,并且争取时间多多交流。汤雪梅有时候很感慨,她和赵明天交流沟通的地方除了家以外,次数最多的场所就是那台车。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要什么”
老公:王琳 佳怡物流创始人
老婆:孙倩 佳怡物流创始人
从1992年到1997年5年期间创业三次,作为一个创业者,王琳绝对资历丰富,经验老道。当然,这不是什么好事,王琳一般也羞于对外提起。三次创业失败的王琳得到的除了经验以外,最大收获就是她的妻子孙倩。职场失意,情场得意,上帝对他也算公平。
孙倩是在王琳第三次创业失败的时候答应嫁给王琳的。在这之前,王琳也曾疯狂追求过她,那时候王琳知道孙倩爱喝可口可乐,就每天买一罐外加一支玫瑰花送到孙倩的宿舍,让孙倩的室友羡慕不已。不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王琳作了三个多月的快递员,孙倩却一直没有答应与他交往。孙倩觉得两人身份悬殊,性格迥异,在一起了也未必合适。因此直到王琳宣布公司破产,坐在她的床上偷抹眼泪之时,孙倩才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对自己是真诚的,他确实值得依靠。
在终于迅速结婚后,第二天王琳几乎是哼着小调出的门,旁人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个刚刚破产的公司老板的状态。但这并不是“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开始,因为婚后不久他们创办了佳怡物流公司。在最初头几年,他们的生活几乎在无数争吵中度过。
一度发展至2004年王琳在负气出走到北京,一待就是3个多月,这可以说是这个家庭组建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现在回想起来,王琳觉得这是这辈子最亏欠孙倩的地方,他自己也无法形容当时的状态,他觉得他在持续争吵中已经逐渐迷失了原来的方向。那时候,王琳公司上下的事务都全盘交给孙倩打理,加上家里女儿刚满5岁,孙倩几乎每天忙至深夜。而且这次史无前例的争吵,自始自终双方父母都不知情,都是孙倩一个人在默默承受。真实的生活总是比电视剧要残酷。
王琳气头过了以后,冷静下来的他开始忏悔自己冲动的行为。在北京期间,王琳逐渐找回了迷失在争吵中的自己,那近似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觉得“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王琳后来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人生是这样,企业也一样。“企业和气最重要。”王琳认为一些理念上的争吵会影响公司,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让公司出现派别。
王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是35岁,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在35岁的时候已经解决了“不惑”的问题,现在他40岁,已经开始知天命。以前王琳老看《水煮三国》、《人性的弱点》这样成功学厚黑学的书,现在他逐渐发现曾经创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急功近利。现在他看的都是《圣经》、《论语》等一些能让自己沉静下来的书。他也觉得钱财功名不再重要,家庭亲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赞成创业,创业对家庭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都想当老板,但是这些人都不明白当老板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赚一种好的生活。那么多人选择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许多人到最后都搞不清楚钱和生活的关系,他们都迷失了自己。”
(本文数据调查由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