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券商大比拼
2009-07-13 08:14 创业板 券商

创业板的发令枪已经高高举起。

最先站在起跑线上的不是高盛、瑞银、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国际投行,也非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这样“出身贵胄”的大型券商。而是那些来自深圳、广州从市场化竞争中杀出来的“平民”券商。未来,后者很可能成为创业板舞台的主角。

今年4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明表示,“根据深交所的分析和调查,目前券商储备的准备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00多家”。即使以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单笔承销费用1000万元左右计,也是一个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生意。更何况,这些还只是今明两年的项目,还有直接投资等其他获利机会。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里,券商保荐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比以往时候都要重要。

他们的行业选择将决定创业板的风向。是纳斯达克式的IT互联网和生命科技、更像纽交所的教育和新能源,AIM市场的资源、采矿,还是类似港交所的连锁服务和大众消费品?

他们对于企业的判断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板的成败。是如同香港创业板这样的无声无息,还是像纳斯达克那样的群星闪耀?

他们也是创业板质量风险的第一把关人。一年的辅导期和三年的督导期,意味着自己的品牌声誉与项目企业之间捆绑得更加紧密。

过去,他们的主战场是充当沪深两地主板市场配角的深圳中小板。在前不久公布的28家已过会待发行的中小板企业中,按中金公司统计,招商证券、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分别以17亿元、13亿元、10亿元 、7亿元的总承销额排名前四。

我们相信,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这四家券商有机会在创业板大展拳脚。因此,我们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包括其业绩排名、投行团队、业务特色以及经典案例),并与四家券商投行负责人直接对话,来了解他们对于创业板的准备情况及其自身的优势。

各家券商所储备的创业板企业保守数字在20~30家左右,没有明显的行业聚集,但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主板罕见的行业、轻资产、高成长性、赚钱能力强、发展时间较短。

尽管行业优势不明显,但各家投行风格迥异,如国信证券实力均衡,相对全面;广发证券注重研究,强调用“投资眼光做投行”;招商证券相对保守稳健,对风险控制要求严格;而平安证券风格激进,更敢于创新和冒险,成就了多个行业第一股。

如果创业板顺利推出,年内可能会有几十、甚至上百家企业登陆,这也将刺激真正优秀的券商脱颖而出。《创业家》希望通过对各家主要创业板投行的分析报道,为那些想要上创业板的中小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南。

国信证券: 我们看好轻资产的公司

业务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国信证券保荐发行的中小企业板IPO项目达33家,占中小企业板全部IPO项目家数的12%,排名行业第一位。

团队介绍:

深圳地区负责人:王小刚、廖家东、于吉鑫、杨健、张俊杰

上海地区负责人:戴丽君、郭晓光、钮蓟京

浙江地区负责人:王东晖

北京地区负责人:欧煦、孙建华

经典承销案例及原因:怡亚通(002183):2007年成功登陆中小板,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供应链管理公司。

特色及优势:投行部人员超过400人,机构分布广泛,保荐人数量众多,逐步开始在物流等行业形成品牌。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行业分布:20~30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一是模式较新的,如现代服务业;二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如生物医疗;第三是互联网及其周边配套的行业。

对话国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廖家东

《创业家》:国信证券目前为创业板的推出做了哪些准备?

廖家东:我们手上可能上创业板的项目企业大概有20~30家。但是因为创业板相关配套文件还没有完全出来,因此哪些企业最终能够上创业板,现在还不好下结论。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定,但都比较原则。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细则还没出来,比如报审的文件,招股书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格式要求,这个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目前,我们只能按照我们的一些判断准备类似的这些企业,但谁最终能申报,现在还不大好说。一定要等相应的规则完全出来以后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准备拟上报企业。

尽管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会找一些我们觉得比较接近创业板特点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一部分是原来考虑上中小板的,也有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创业板的要求有意识地接触的一些企业,但这些企业基本上还都是符合中小板财务指标的。

《创业家》:国信储备的创业板企业的共性和特点是什么?

廖家东:从财务指标来讲,都是超过创业板要求的。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业务模式比较新颖。但对成长率的具体数字我们不是太关注,因为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成长肯定是不一样的,定一个指标没有意义。有些公司创立没多久,本身规模比较小,在某一个阶段成长会比较高,但达到某个水平以后,再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就比较困难了。具体来说我们会参照出台的办法,比如针对不是两年连续盈利的公司,它有个销售收入增长率30%的要求。但如果连续两年盈利,就只说有增长,但没有比例的要求,这也是比较客观与科学的。

这些企业都有一些明显特征:轻资产,一个公司一年赚几千万甚至一个亿,固定资产却只有几百万元,这种类型企业如果放在中小板确实有点特殊,别人可能会觉得风险比较高,因为中小板更多的是传统型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比较多。像怡亚通这样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多,放在过去根本不可能上中小板。

《创业家》:目前你们所储备企业主要分布在什么行业?

廖家东:我们现在储备的企业主要是以下几类。一类是商业模式较新的现代服务业。比如有一家是做供应链服务管理的,和怡亚通类似,也在深圳。如果没有创业板的话,这类企业就只能上中小板了,但从它的商业模式、企业盈利特点看,创业板肯定更适合它。如果创业板能够早一点推出来,我想,我们也会把怡亚通推到创业板的。

第二类是有高科技含量的,比如生物科技方面,做一些生物提取、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等;还有一种是为传统制造业提供精密元器件的。

第三类是互联网及其周边配套的行业企业。

这些企业一年的盈利至少有两三千万,多的有五六千万,不会比中小板差多少。

《创业家》:对于创业板项目的收费方式、业务开展,国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廖家东:相比中小板,创业板承销的费用率不一定低,但绝对费用会低,因为融资相对少一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取决于证监会推荐政策,这个是影响比较大的。

我相信,收费绝对数额不会像有些人说的500万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风险更大,责任更大。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规定,保荐机构督导期都要3年,加上前面的辅导期,一般都在4年左右。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带其上市这么简单,还要提供很多后续服务。

从去年起,我们获批可以做直接投资了。目前,已经投了几个创业板的项目,都是千万人民币级的,其中包括生物工程的。

平安证券: 发现能“傍大款”的小企业

业务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平安证券保荐发行的中小企业板IPO项目达27家,占中小企业板全部IPO项目家数的10%,排名行业第二位。

团队介绍:

曾年生: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现全面负责投行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市场开拓、客户渠道拓展及维护、与中国证监会及各地证券监管部门、各地政府部门的关系建设等工作

龚寒汀: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现全面负责投行事业部内部管理、内核内控、项目运作流程、投行团队建设等工作

崔岭:投行部执行总经理,现负责上海区域

林辉 :投行部执行总经理,现负责北京区域

罗腾子:投行部执行总经理,现负责深圳区域

经典保荐承销案例及原因: 金螳螂(002081)是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建筑装饰企业,荣获“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企业第一名”的桂冠,并承接了奥运会“鸟巢”项目的部分装修工程。

特色及优势:“只选企业、不选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没有不好的行业”。出于此理念,平安投行部承销并保荐多个出于所谓传统行业、或不被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中的“新奇特”企业,创造多个“行业第一股”。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特点:总共30家左右。行业分布:新材料3家,IT9家,医疗类3家,农业4家,设备制造6家,新服务业3家,印染1家。所储备的创业板企业很多是解决大客户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的需求,且是服务和产品结合起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对话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

《创业家》:平安投行部目前为创业板的推出做了哪些准备?

龚寒汀:今年3月份,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创业板推广的小组,牵头人是我们的一位董事总经理曾年生,成员是事业部负责人、各地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差不多两周左右召集一次碰头会。在创业板没有明确推出之前,我们储备的很多项目是按照中小板盈利标准去寻找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以推上创业板的储备项目大约在30家左右。

《创业家》:平安储备的创业板项目的共性是什么?

龚寒汀:基本上都有创新概念,年均收入或利润的增长达到30%以上是普遍的。有很多提供服务的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他们都是服务于一些大客户,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第二,他们能为这些大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中国电信,我要检测电信信号,你就要提供检测仪器、检测数据分析、信号不好还得有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提供这一套、服务又到家,能跟得上大客户本身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你就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新的像专业软件公司,比如教育软件、培训软件、培训服务等,这类项目里也比较多。教育软件里面主要是看它的一个成长性,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在哪儿?比如说小学开始上英语课了,它开始给你提供一个配套软件解读课文,它的创新点在于不断地配合年级、省份进行更新,而且已经做到人机对话,甚至把老师、学生录入的一些数据积累下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后将结果提供给老师做反馈,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还有一些企业科技性非常强,有一个搞人体疫苗的云南企业,它前面5年都没有赚过钱,全是亏损,全是大笔的几百万的投入,疫苗一研制出来,批准生产,马上就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创业家》:你们储备的这些创业板项目从财务指标上看有什么特点?

龚寒汀:这些候选企业最近一年的平均净利润3000多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5亿元,净资产规模高到1.5亿元,其中最大的一个净利润是1.6亿元,有个软件公司,他收入是两千多万元,利润也近两千万元,成本非常低。这些企业中,净资产规模最小的才2800多万元。净资产规模最大的也有将近4亿元;营业收入最大的是一家做农业的,40多亿元的收入。

我们做的一家印染企业,按理说,印染属于纯传统行业了但它是一群专业技术人员做的,专门把图案印到特殊要求的面料上去。他们帮人家设计,也帮人印染,但只做人家做不了的印染,他们还卖研制出来的药水,这些药水又能够把别人印不了的东西印上去。你说它是传统行业,还是创新行业,就是其他人印不了,他还能印,他不但能印,他还能印到一定的量。你说这个是属于什么?

这些企业中有一半是创投投过的,有些我们自己的直投部门也会考虑。

《创业家》:平安如何看待创业板所要求的创新?

龚寒汀:可能大家想象中像IT行业、生物工程行业、生物医药行业,这样一些行业容易出一些创新企业。创业板管理办法里面,真正强调的一点就是自主创新。但我想创业板一直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重要的不是说它有没有特别新的东西,而在于这个新的东西能不能创造出一个高成长性,能不能被市场检验是一个可以持续地、成长地创新,才能叫一个真正的创新。

现在讲创业、讲创新,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倡导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通过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引导作用,简单说,就是你要能赚钱,不断赚钱,而赚钱的原因是你有创新。

我们在寻找企业的时候也普遍有一个担忧。单从技术创新来讲有两类公司很厉害,一类是高校老师出来办的企业,一类是军工转民营的企业。但这两类企业的通病是不善于销售,没办法把高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更没办法转化成销售收入和盈利,这一点是很可惜的。

广发证券: 上创业板的企业应乘法式增长

业务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保荐发行的中小企业板IPO项目24家,占中小企业板全部IPO项目家数的9%,排名行业第三位。蝉联三届深圳证券交易所评比的中小企业板最佳保荐机构。

团队介绍:

蔡铁征:投行业务综合管理部总经理,主管质量控制、综合管理

钮华明:投行部总经理,主管京津、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投行业务

方红:投行部副总经理,主管华南、中南及西南地区投行业务

安用兵:投行部副总经理, 主管福建等长三角地区投行业务

陈宇杰:投行部副总经理,主管江苏及周边地区投行业务

侯玉东:投行部副总经理,主管中央企业部并兼顾内蒙古投行业务

经典保荐承销案例及原因:2008年1月,海亮股份(002203)IPO,募集6.1435亿元。广发证券充分发掘其企业价值,在企业盈利模式阐述上,突出了企业专于主营、稳健经营的特性。

特色及优势:在机械设备、医药化工、金属非金属及医药生物等行业有较多的积累;有一整套按专业化分工的部门架构及分布于全国15座城市的投行办公网点;投行部内设研究机构,强调注重宏观经济及行业的趋势分析。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特点:较为明确的有20~30家,行业分布广泛。目前的客户群里以满足内需、科技创新、轻资产的企业居多,如连锁零售、软件服务等。

对话广发证券投行业务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蔡铁征

《创业家》:广发投行部目前为创业板的推出做了哪些准备?

蔡铁征:我们是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我不敢说第一批出来我们的占有率会特别高,或者确保我们一定最早能出来。现在大家处于一个试的过程中,还没琢磨出一个经验,比如投资者的偏好是怎么样的、两个不同的发审委分别怎么看待中小板跟创业板的区别。

我们强调“用投资的眼光做投行”,所以既要“选股”也要“选时”,我们先把好的企业找回来放在一个池子里面,跟它互相了解得比较深入了,然后再给它出主意,觉得它可能往那边上比较合适。如果企业同意的话,就定下来这么做,达成这种关系现在有二三十家。

现在大家很多时候在关心说,一开始上的是哪些公司?然后是谁保荐的?这个事情以后会从重要变得不重要,就跟10年前,基金管理公司开闸一样。

今天你去评价基金公司的时候,大家一定是说那个基金公司,或者那只基金长期回报高,他是看这个的。创业板我们觉得也是一样的,当它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一个正常事物了,然后大家就看到底哪个公司给投资者创造回报高。然后他会记得这个是谁保荐的,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创业家》:广发储备的创业板企业的共性和特点是什么?

蔡铁征:我觉得我们满足内需的多一点,产品主要靠出口很少,“新奇特”的也少。特别新的我们不想做,因为我们一直就是“研究加五步,操作减一步”来做。比如现在能够接受的东西是100步,但是我做研究的时候,要想这个过程肯定需要105步,稍微提高一点。市场边界的地方、大家有可能接受的东西我们就会做研究。但实际上操作的时候,我是比市场边界要少走一步,因为这样要保险一点。毕竟我们还不是特别大,如果有一个失败的案例影响会很大,其他的客户心里面可能打鼓了。所以我们宁可保守一点,让客户心里更安全一点。

创业板和中小板最不同的一点是,有了资本的支持,中小板企业可能是加法式的成长,创业板则是乘法式的增长。比如我开一家传统酒店,它原来说有一栋大楼1000个客房,它拿了钱后可以扩建一个新楼,也许增加500个客房,这是有限数字,就算每天100%的入住率,它的收入都有一个顶。但如果是经济连锁酒店又不一样了,首先它不会倾向于买楼,它会用租赁的方式去解决,有了资本它就可以复制它的模式。这样的商业模式就可能出现乘法式的增长。假如是前一种,我可能要把它放到中小板或者主板,但是后一种肯定上创业板会好一些,对应的这类企业风险也大一些。

《创业家》:广发证券未来看好哪些行业?

蔡铁征: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专门研究的报告,像新能源的话,我们是在三年前,就是前年的报告里面就在关注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在前年、去年的时候也在关注了。还有一些可能是我们以前关注的,现在已经不把它作为重点了,比如说资源类的。

在消费里有两个因素,一是原来国内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增长的速度不如GDP的增速,占比比其他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所以这个未来居民消费占收入比会加速增长。第二,居民收入结构会变,我们觉得收入较低的人群,今后的收入增速会高于现在收入较高的人群,也就是中产阶级以及农村人口收入增长较快。所以面向大众的消费行业,受益于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同时还受益于收入结构改善,这样的行业和企业我们会特别地高看一眼,像连锁零售、餐饮行业等。

招商证券: 寻找模式独特和高复制性的企业

业务排名:截至2008年12月31日,招商证券保荐发行的中小企业板IPO项目达11家,排名行业第5位。保荐代表人人数为44人,行业排名第5位。

团队介绍:

谢继军: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杜辉明:执行董事,负责深圳、山东、山西

于明礼、吴喻慧、王炳全:负责北京、天津

章睿、宗长玉、李黎明、杨梧林:负责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南

江荣华、龙曦、王欣磊、胡伟业、朱权炼:负责福建、广东、深圳、陕西、湖北

经典保荐承销案例及原因:全聚德:2007年,全聚德首发项目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餐饮连锁企业 ,并在上市后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为新经济模式企业的发行上市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特色及优势:建立起研究员从项目承揽、立项开始直至最终发行全程参与投资银行项目的机制,对于投资银行人员充分挖掘企业的投资亮点、机构投资者充分认同企业投资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特点:没有明确区分中小板块和创业板的储备企业上百家,关注企业模式的独特之处和可复制性,对项目的风险性考量比较高。

对话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谢继军

《创业家》:招商投行部目前为创业板的推出做了哪些准备?

谢继军:我们没有明确区分企业上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一共储备的有上百家。这些企业没有一个是净利润少于3000万元的。从财务指标来说,两边都符合,但是从盈利模式来讲,肯定有一些更适合创业板,有的更适合中小板,但是我们也要看将来创业板具体是怎么定位,现在说的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慢慢才会固化,大家才清楚企业里面哪些更适合上中小板,哪些更适合上创业板。

我们在为创业板准备项目的时候,除了看重它的成长性,也特别看重风险控制,对于项目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别的券商当宝贝的,可能我们内部辅导就没通过。我们否定企业,绝大多数是因为法律风险,或者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创业家》:招商证券储备的创业板项目有什么共性和特点?

谢继军:我们储备的企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成长性很好,而且它们的行业在主板里几乎找不到,很多都是市场上还没有的。比如中航健身会,它是服务业,之前还没有健身所上市;另外它成长性好,而且商业模式容易复制,具备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可能性;而且它比别人强的一点是客户忠诚度高,市场占有率高。

高科技方面的,比如西安联合信息,做信息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的。我们还有一些商业模式创新的,北京还有一个做铁塔设备的,利润能做到六千万。别人只能做一方面,它可以整合资源做全套,它的这种能力比所有人都强,这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还有厦门的35互联,是目前市场占有率19.5%的第一大企业邮局和域名注册商。深圳世联地产,在一手房的销售代理市场遥遥领先对手,它可能上中小板。

《创业家》:招商证券近期看好哪些行业,什么样的企业更适合上创业板?

谢继军:我们青睐的行业,一个是现代服务业,另一个是大众消费品,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我们有一个项目是星期六鞋业,已经过会了,旗下有六七个品牌。但它不一定适合上创业板。它成立的时间太长了,我觉得还是上中小板比较合适,当然也有成长性。

还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是连锁快餐,比如真功夫,不过目前我们手头还没有一个好的客户。但它们的问题在于,这类企业仍然需要时间去证明。因为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企业,比如说荣华烧鸡,在上海设立的,跟肯德基对着干,但后来失败了。真功夫现在做得不错,但是不敢肯定它未来不会出现什么纰漏,这类企业只要有一次食品安全问题就垮掉了。味千拉面做得很好,但它不在国内上,我相信这个行业还是会产生一些比较大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如果上市,那肯定是创业板,因为这类企业在中国没有一个是百年老店,都是成立时间才三五年。要上市的话,它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利润三四千万,店面差不多上百家。如果成立已经十多年的企业,我认为还是上中小板比较好。

《创业家》:国外很多的创业板都失败了,你们觉得中国创业板的发展会如何?

谢继军:一定会成功,因为创业板本身的一个定位就是鼓励全民创业,中国人又是个喜欢创业、有梦想的民族,必然会产生许多企业来上市,这是一个基础。欧洲搞创业板不成功,民族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欧洲人喜欢享受生活,不喜欢创业,所以它的创业板很难成功。但美国纳斯达克就成功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很像,都是有梦想的民族,都是很喜欢折腾的民族。相比这一点,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