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第一年
2009-08-13 14:42 牛文文 创业

“我接下来恐怕要去订一本《创业家》了。”

朱国成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一位兼职培训师、咨询顾问,6月22日他在自己博客里写了篇“牛文文的创业和他的《创业家》”的文章(见本期《创业家》“编读往来”),记述了一年来他对《创业家》的关注。“很显然,现在的这本杂志(和创刊时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距离牛社长给创业家最初的定位越来越近了,是给创业者的。┅┅从这个意义上,创业家读起来更带劲。”

感谢朱国成,感谢这个我并不熟悉的热心人对我和《创业家》的关心。他说得对,这一年来,最为困扰我们的就是定位问题。从离开《中国企业家》创办《创业家》那一刻起,我就清楚自己要办一本给创业者看的杂志,“一本让创业者能够感到温暖和亢奋的杂志,一本能够影响他们的眼睛、大脑并进而影响他们心灵的杂志”(王冉博客“写给2009年的创业者”),但是,路径依赖仍然是所有“创二代”的共同迷思。当一件可能影响商业格局的大新闻发生时,你是否能克制自己的冲动?那些当事人是那么熟悉可接近,那些宏大命题是那么得心应手,你知道只要去做就肯定是好选题好文章,但是,你要一遍一遍提醒自己和团队:这些好题材还是留给《中国企业家》做吧,这是他们该做的选题,我们是《创业家》,我们应该做让创业者“温暖和亢奋”的选题!

这的确是个新江湖。“企业家”和“创业家”虽然就一字之差,但真的是一个不同的人群。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位成长型企业的创始人到杂志社当面“责问”我:你到底要办给谁看啊?你知道什么人最需要你们杂志的吗?你老追那些成功的大佬那还不如就呆在《中国企业家》呢。我们这些创业3-5年,销售3-5000万,正在路上的人,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人群啊。我们不爱看新闻,我们希望看到方法和精神!

这一年里,我和《创业家》的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接近、接触、理解创业家人群。我们的“创业中国行”,就是要到中小企业、创业企业集中的二三线产业城市,近距离大批量直接接触这群“沉默的大多数”;我们的编辑记者,在多方搜寻建立对创业创新有研究有体认的顾问智囊团;我们和深圳高交会、中小企业协会、YBC、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和新浪创业频道、央视《财富故事会》栏目这样的媒体同行,和各大投资机构,和创业者集中的高新区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找到他们,并且找到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机构,然后再了解他们需求,这是《创业家》在第一年里最着力去做的事。

你看到的这期《创业家》杂志,是我们创刊以来的第12期杂志。从下期起,《创业家》就进入第二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