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集权
2009-09-14 09:34 阿里

梁春晓是一个学者,清醒,斯文,讲原则。他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一个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的屈指可数的真文人之一。

有趣的是,梁春晓在阿里巴巴这个鱼龙混杂、刀光剑影的小江湖里待了下来,Title从“高级研究员”做成“副总裁”。在中国互联网里,为研究员设立副总裁的职位,可能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没有第二家。这个江湖里到处是暴力和恩怨,凭的是实力和冷血。一个文人,如何存活?!

马云自然有他的理由。

即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这些国策是秦始皇自己定的,他也需要一个精英的文官集团来为这个大纲设立规范、评估可行性以及建立理论框架。尤其,当这是一个前无古人、没有思路可以参考的事业时。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减少思想交流和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如果用这一套来类比阿里集团,“统一”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就“水平面”这个维度而言,统一的大市场。阿里巴巴在B2B上建立全球、淘宝在C2C上建立全国的大市场。正如在唐竞新的故事里提到,没有一个统一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唐竞新这样的小贩没法活。这一点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个层面,就“垂直面”这个维度而言,上下贯穿的产业链。这一点还远没有实现。

唐竞新对淘宝还有非常多不满:第一,还需要自己去郊区工业园里一一挑选“靠谱”的生产商,讨价还价,盯着从打版到出货每一个环节,“超级无敌累”。第二,淘宝配套设施的效果还不令人放心。唐竞新没用阿里妈妈作推广工具,没在淘宝上给物流下单,而是开辟了另外的渠道。第三,正因为这些“额外”的负担和工作,唐竞新不能专注于设计。他雇过一个员工,但管理有问题,后来只好请自己的弟弟来帮忙,从此“被揶揄为家族企业”。

一个亢奋,却疲惫而惭愧的创业者。如果阿里集团的“垂直产业链”被打通,唐竞新就会成为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创业者。来看细节:

第一,在阿里巴巴上根据诚信等级和交易历史来选择供应商。由于阿里巴巴和淘宝之间的数据库已经打通,唐竞新只需要在淘宝后台把相应的订单通知到阿里巴巴上的供应商,就可以坐等收货。对了,其实唐竞新和供应商都在使用阿里软件提供的诸如“钱掌柜”这样的在线管理软件,数据交流会很通畅。

第二,由于淘宝选择了宅急送等几家物流商作为自己的紧密合作伙伴,对于淘宝卖家的订单会给予最优惠的折扣,并且自动享受低成本保险,于是唐竞新选择在线下单。物流商会到供应商那里提货,直接送达买家。无论是通过支付宝,还是货到付款,淘宝都会定时把钱打进唐竞新的账户。

第三,在口碑网和淘宝融为一体后,唐竞新的客户们开始在他的商店里评论每一件新出炉的T恤,发牢骚,给建议,形成一个社区。全国的时尚愤青们在这里汇聚,他们既是T恤的消费者,也是无尽创意的贡献者,不断吸引新人加入。唐竞新再也不愁推广。

最后,唐竞新发现自己有两个出路。A:专注于创意,除了“设计全天下最酷毙的T恤”之外,不干任何其他事情。于是他辞掉了弟弟,再不是一个“家族公司”。B:扩大规模,招聘更多美工和3D程序员,不仅做T恤,还做公仔、玩具、汽车装饰品。当然,他需要一百万资金。于是,凭着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的信用记录和业绩数据,经过阿里集团的担保,贷到了款,由“创意天才”向“企业家”转变。

是不是很美好?

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感觉,梁春晓给出了一个更为精简而准确的描述:

阿里平台打通了从需求、生产、技术到销售、支付、服务的全部链条,并且把物流、技术、融资等各种第三方服务商团结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这就是所谓“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提供商”的形态:任何一个人或者企业一旦连通这个平台,它就可以像用电和水一样享受全套的运营和服务。

秦帝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最终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阿里帝国亦如此。

打通产业链是为了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的核心是黏住用户,用户在哪里,所有伙伴和服务就被黏在哪里。要疏通流程就必须统一标准,遵守一套标准的人越多,标准的价值就越大。而用户和标准,就是阿里集团主宰电子商务世界的两大基础,也是一个开放平台的最核心。

不用羡慕。对于那个能够顺应潮流、释放人类创造力的幸运儿,这是历史给予的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