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南出发的三条路
2009-10-14 12:27 心灵

现在想起来,胡国荣觉得,1998年机缘巧合参加的一个报告,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他还在中南大学读博士,那次报告之后,他走上创业道路,成为中南大学最早创业的教授之一。

胡国荣用别克车带我们来到他的实验室——那是几年前瑞翔奖励他的车子,“相当于公司卖出一吨钴酸锂的利润(一种锂电池原材料的化学名称)。”他很形象地说。如果瑞翔能在未来上市,这位中南大学的教授无疑是一个失意的人——2008年底他辞去了瑞翔副总裁的职务,告别了这个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公司,仅仅保留了一点股份。

这位46岁、笑容和蔼的中年男人,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专业,是王传福的学长。谈起当年创办瑞翔新材料,胡国荣仍然异常兴奋。他怀念那段充满激情的生活,也为过往的艰辛唏嘘感慨。

1998年,正在读博士的胡国荣参加武汉一家公司举办的关于锂电池的技术交流报告会。与会者大部分是一些企业家。会议间隙,作为会场唯一一名博士,他被众多企业家围了起来。一位广州的老板问他在研究什么,胡国荣说自己在研究锰酸锂电池材料,对方问他为什么不研究钴酸锂。

“当时日本已经在批量生产钴酸锂电池材料,已经八九年了,从大学研究的角度,就不愿做钴酸锂。”胡国荣刚说完,就被那位老板批了一通。

“他说你们大学净搞一些闭门造车的东西,你研究锰酸锂,谁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用?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在等米下锅,国内买不到钴酸锂,要买日本的,一吨上百万,实际成本只有三四十万。”那时锂电池很贵,1200元一块,一部手机几万块,国内做电池的企业很想做锂电,只有从日本进口。“为什么不研究钴酸锂?这是核心材料,锰酸锂本身就不成熟,你赶快研究,解决国民经济的急需。” 广州老板说。

这番话使胡国荣深受刺激。他回去向自己的导师刘业翔(业翔新材料的创始人)讲了自己的想法,导师同意他研究钴酸锂。半年的时间,胡国荣就拿出一个样品。跟日本的样品做了对比,发现比较接近,大家都很兴奋,就对外发布信息。因为这个是很新的项目,很多企业找上门?来。

在那之前,教授们参与企业,更多的是技术转让模式。比如1994年,李新海的镍氢电池材料制造技术转让给了余姚的一家公司,几年时间,就使那位身价只有三十几万的老板资产达到一亿元。而李新海代表学校,只拿到了十几万元的技术服务费。这让他们看到了技术的强大力量。在1990年代末期,教授技术入股办企业蔚然成风。

胡国荣最后选定了长沙一家投资公司,见面后第二天,对方就把50万元的定金拿来了。

钱也有了,技术也有了,公司注册是个问题。投资公司更愿意和个人合作,他们怕和高校合作自己做不了主。“老板觉得国有资产很难处理,说如果你们以公司来合作,股权比较好操作。” 2001年,胡国荣他们拿出一部分科研费,再加上投资的钱,注册了一个公司。按照协定,胡国荣团队的技术占25%的股份,投资公司占75%,中南大学通过业翔新材料公司持有其中一部分股份,胡国荣出任公司副总裁,专管技术。

“实验室小杯子做出的东西,到了生产层面,如何控制质量,说老实话不那么容易。”胡国荣说,七八个月之后,初期1500万元的投资耗尽了,产品仍然不能达到要求。他着急得不得了,整晚失眠,经常从恶梦中惊醒。

巨大压力之下,胡国荣请了假去云南,在宾馆里憋了一个星期,拿出两套方案。产品拿到检测公司检验,半个月后,接到了检测公司的电?话。

对方质疑这是否是直接买的日本的样品,根本不可能是国内公司研制出来的。“前两个月检测的时候还是垃圾,现在怎么这么好呀。”胡国荣心里一阵狂喜,技术攻克后,瑞翔的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

2001年,从10月份开始,瑞翔生产能力已经严重不足,它们开始大力拓展生产线。当时日本的原材料120万一吨,在瑞翔起来后,不得不降到了80万,后来瑞翔批量生产,价格降到了49万,价格上比日本便宜35%。2008年,瑞翔销售额达到了6.8亿。韩国三星、天津力神都是它们的客户。

据《创业家》了解,胡国荣这种“总工模式”,在中南大学创业帮中非常常见,几乎有80%的教授都是这种模式:教授以技术入股,投资人派来一个总经理,教授在公司担任总工程师。

曾韬教授的中大创远,走的也是“总工模式”,却一路崎岖。他的创业经历,用唐新孝的话概括,已经“离过两次婚了”。 2004年,曾韬教授接受湖南创远集团投资,以他破译的格里森方程生产锥齿轮数控机床应用技术入股,成立中大创远公司,2006年,经营最好的时候,一年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但是几年下来,曾韬和中大创远的总经理产生了矛盾。最终双方分道扬镳。曾韬之前作价1200万元的技术股份一分钱也没拿到。“虽然当年卖出了三台机床,但对方说亏了800万,你要分吗,债务你要不要?”

在和创远投资公司合作之前,2001年,湖南当地一家公司也曾与曾韬成立过公司,但刚刚生产了一台车床后,对方便因感觉不赚钱而放弃?了。

同样,瑞翔的大好前景也未能给胡国荣带来光明的未来。2008年底,身心俱疲的他辞去了副总裁的职位,只留下了几个博士生继续留在瑞翔做技术。比起曾韬教授,他还算幸运,毕竟瑞翔公司一直办得不错,虽然辞职,但他在公司保留的股份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

“在完成技术创新之后,尤其是市场化得到验证之后,教授的话语权就越来越弱了,甚至面临被排挤出局的危险。”胡国荣认为,这是中南大学教授“总工模式”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