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是偶然的
2010-05-14 08:30 封面故事

中国有这么多公关公司,包括同类的咨询广告,蓝色光标为什么能够第一个上市?我觉得这不是偶然?的

口述 / 赵文权 整理 / 本刊记者 刘恒涛

2007年,我们向证监会、交易所、券商四处问了一圈,对方都说,反正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人说你不能上;另外,当时有一些关于创业板的说法,可能要开。大家比较一致的反馈就是主板比较难,但是创业板应该欢迎蓝标这种轻资产企业的。于是,我们从当年下半年就开始认真做准备。我牵头负责这个事情。

先是改制,我们是在2008年1月份完成改制的。那时候我们没券商,几个人花了大概四个月的时间把改制做完。做完以后就开始辅导、准备报材料。2008年前后一年挺纠结的,上主板,还是创业板,老在犹豫,我们本来想去创业板,但是创业板不知道啥时候出来。主板当时火得一塌糊涂,所有的券商都没空,而且我们盘子小,人家看不上,做你这个挣钱太少。2008年年底,情况稍微好了。那个时候创业板明确了,所以我们一门心思去做,2009年一季度,创业板出来了,我们已经准备好,大概是7月26号,递了材料上去。

虽然大家都说服务产业会有很大的潜力,但证监会第一还是看不太懂这个行业,所以特别谨慎,当时弄过来弄过去,预审基本上就说这家企业不行。他们第一反应是,这怎么能过啊,应该不能过。对我们初步的意见特别不好,他也没说哪有问题,他就说感觉不好,感觉不好这个事怎么弄啊?

预审其实是最关键的,大家都老觉得上会是最后一哆嗦,其实到那一哆嗦的时候90%你已经定了,因为你想,最后过会,7个委员,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第一他不认识你这个企业和你这个企业的头儿;第二他从来没到这个企业去看过,像蓝标,他们甚至不了解你这个行业,那他看什么?你提供的材料那么厚,他也不可能仔细看,最后的核心还是看证监会预审给出的预审报告,里面写着这个企业的重点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而且预审报告里头,基本上会传递出证监会的指导性意见,无非就三类,一类就是很明确的结论,没问题,上!一种就是觉得这个企业问题很多,建议你们要慎重;还有一种是无可无不可,你们自己判断吧。

意见里面最后有一个叫重点关注问题,提醒发审委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争议或者有毛病的,这是专门的一项,他们的规矩是三个以上的问题基本上是要被枪毙的,我们就是三个问题。当时券商告诉我们说,你这个当时很凶险的。

最后这一轮,就一轮,45分钟决定生死,而且是非常严格的,超一分钟都不行。进去以后给你一张纸,委员们提问题,大概有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就回答他们提的这些问题。过程中他们有可能会再追问,提问完了,如果还剩几分钟就来个总结陈词,如果没剩时间就等着他们投票。

一般来说等的时间不会很长,但不知怎么,我们等了两三个小时,最后结果才出来。

蓝标能上市,一个是市场好,这个市场在过去十几年发展得非常快;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比较执著,就干了这一件事,干得还行。而且我们这拨儿人还是做事情的人,没有说挣了钱就去投这投那。大家走了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我们都希望珍惜,然后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