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响亮
2010-10-15 08:11 二岁了

啥也不多说,这是两个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报道。事实证明我们看走了眼,我们没有章鱼保罗的本领。对于中国的商业,年轻的《创业家》仍需不断学习

文/本刊记者 夏宏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和我们有关系吗?

第一代创业家依靠转轨时期的机会致富,第二代创业家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扶摇直上。此前,我们认为一条大道正摆在第三代创业家的面前: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与物流),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代创业家的战略机遇。在过去的几年,优秀的中国民营公司从内部管理、技术到人才的整合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大产业”将成为中国新一代民营公司创业、成长的良?机。

我们兴奋异常,我们几乎调集了全杂志社的力量奔赴广州、深圳、天津、江阴、上海、湖州等地,遍访了分布在各地的“十大产业”里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如电子信息行业里的软通动力、汽车业里的比亚迪、装备制造业里的德吉鑫风能、轻工业里的雷士照明、物流业里的宝供等,并在2009年第4期的《创业家》以近40P的篇幅,推出了《“十大产业”创新指南》的报道。一个观点是:善用创新的民营公司将可能在细分市场中充分展示独特的竞争力,从而成为政策的主要受益者(蒋德嵩《新民企的机会与挑战》)。

但“振奋”过后,市场却依然沉寂。现在看来,除了央企、国企,中国最广大的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这些振兴计划的福泽。

我们错了……

汇源是 “民族品牌的叛徒”吗?

《我为什么要卖掉汇源》是2008年《创业家》创刊号的封面文章,引题是:“在中国,一家知名企业的出售总会被演绎成道德事件,而不是商业事件。”但《创业家》的观点是:“请尊重一个创业家的个人选择。”

这是可口可乐历史上在本土市场外发生的最大的一次收购。汇源果汁(1886.HK)当年9月3日在香港发布的公告表明,可口可乐圈子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96.47亿港元全面收购该汇源果汁已发行股本、可换股债券及未行驶的购股权。

即使不被收购,汇源当时也不缺钱。但朱新礼有他的想法。在接受《创业家》专访时他是这样说的,企业必须按照商业规律做,并不一定非谁创造了这个,就必须坚持到底。这段话背后更深层的内容是,当年56岁的朱新礼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而忧虑;果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投入多、毛利少。他判断,再做两三年企业的价值也还是那样。况且,到了这个年纪,他自己的意愿是该休息休息了。在股东、职工的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可口可乐的收购对于朱新礼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汇源的选择,招致多数财经界人士的强烈质疑,甚至认为这是一件“丢人”的事,被唾骂为“民族品牌的叛徒”。当舆论一边倒之时,我们的报道发出了另一种声音,“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以支持民族品牌的名义支持过他呢?”“这只是个经济事件。它和分众买剧中、国美买永乐一样,是产业竞争的结果。”“一个只有20亿销售额的企业,卖不卖关系什么民族主义?”《创业家》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里,不断有旧的公司消亡,旧的产业衰退,就不断会有新的公司创立和成长,新的产业诞生和繁荣。这样的地方才是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

我们的报道刊发后不久,2009年3月,商务部以《反垄断法》相关条款否决了可口可乐的收购。

最终,我们还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