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羡慕而犹豫的目光 和复杂的心态
2010-12-15 12:43 封面故事

文 / 本刊记者 杜若洋

飞行12个半小时,他们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中国。然而站在对岸的硅谷看中国,穿越这12个小时距离的是羡慕而犹豫的目光,还有复杂的心态。

在硅谷,中国人、大陆中国人早已经不是什么稀有动物。据说一家总部在深圳、为山寨手机摄像头做配件的公司把研发部门设到了硅谷,雇用了上百名工程师,其中大陆华人竟然超过了90%。在这家公司里,日常的工作语言就是汉语。公司曾经尝试雇过几个印度人,但不超过一个星期他们全都辞职了,因为工作语言不通。这当然有一点极端。但据说在一般的硅谷公司里,大陆华人都能占到员工总数的30%左右。

在华源年会上,一个叫“回到中国”的分论坛里挤满了人。台上的嘉宾是一些先期回国的人,比如武平。每个人都在反复告诫下面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你要是个刚毕业的家伙,那么你回国和“土鳖”对拼早已没有任何优势,所以一定要慎重。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当了若干年硅谷人的“老人”来说,回国还是一个让他们纠结的话题。“当然想回国了!”一位已经在PayPal工作多年的软件工程师说,“我的家在中国,中国现在的机会又那么好。”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她眼前的生活已经很稳定充裕,中国没有更好的机会,她又为什么要放弃当下呢?“回国创业?创业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多硅谷华人共同面对的难题。一位华源志愿者,在AT&T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决定着2亿美元的走向” ,他现在的困惑同样在于要不要回中国。

“以我和我老婆的收入,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像神仙一样。但我清楚,我要想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回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现在中国公司付我更高的薪水没问题。我最近和华为谈过,对方开价很大方,但我不想那么辛苦。我有同学在国内创业,所以我也知道国内的创业环境不太好。我最近在想,要不回去投靠个既得利益集团也不错,比如中移动什么的。”

事实上,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日常化,硅谷华人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一位担任某华人协会会长的先生请我吃了一顿工作午餐,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但因为这个会长的职位,每年都会回国若干次,接触的也都是一些主要招商城市和工业园区的领导。午餐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讲吸引海归创业的潜规则。

“你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做?”我问他。

他想了一下,然后说:“这么大的一个历史潮流,重在参与。”

中国市场现在有多重要?一位常年在硅谷的华人投资人告诉我,现在在那边,中国创业者的商业计划里如果没有考虑中国市场,是很难拿到VC投资的。甚至有极端的机构曾经宣称,不考虑中国的中国留学生创业项目,肯定不投。

对于中国的未来,硅谷华人几乎一边倒地加入了乐观主义的行列。他们大多认为,中国高速增长是会持续下去的,他们早晚是要回国参与的,而至于那些被国内人诟病的因素,他们会争论,每个国家都有烦恼,美国也不例外。

但在回国前,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先完成一个事情。一位国内知名大学硅谷校友会的会长告诉我:“很多人的想法还是先拿到美国的居留权,回国后随时能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