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空余愿
2011-01-01 01:41 创业人生 新年

新年立宏愿虽然过瘾,来如山崩心潮涌,可过不了几天,总是去如疾风不留痕。“过分自信”无处不在,使得我们常常制订很难执行的计划,让本可以实现的目标困难重重

新年新气象,人人有愿望。满怀憧憬地列个单子:“要好好学习,要提升修养,要坚持锻炼,要……”哎哟,不好意思,这是我去年新年时列的单子。今年的单子是:“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提升修养!一定要坚持锻炼!一定要……一定不能像去年一样!!!”

新年最美好的事,就是许下注定落空的愿望。然后激情投入,然后坚持不住,然后捶胸顿足。周而复始,人人如此。“憧憬”意味着“自信”,“太多憧憬”意味着“过分自信”,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过分自信”是普遍现象。

精明的生意人都懂得利用“憧憬”和“自信”的关系,其中的佼佼者是健身俱乐部。一进俱乐部大门,迎接你的不是宽肩窄臀健步如飞肌肉男,就是盘正条顺身轻如燕阳光女。你看着他们,“肥封已久”的肌肉中,“憧憬”破油而出。于是你当机立断,于是你要排除万难,我能!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可以按次计费,来一次50块,一个星期来4次是200,一年就算保守估计来40个星期吧,那就是8000块。什么?年费才3000还不限次数?!太划算了!来张年卡!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你一年下来只去了10次,本来只用花500块的事儿,你花了3000。这多出来的2500,就是“过分自信”里“过分”的意思。不过你也别太自责。说过了,“过分自信”是普遍现象。美国两位经济学家调查了3家健身俱乐部的7000多名会员,发现那些办了月卡或年卡的人,80% 以上都去的次数不足。这些会员平均每人每年花1400美元办卡,而按照他们实际去的次数算,如果按次付费的话,平均能省下600美元。也就是说他们花费的钱里,有四成多纯属浪费。美国将近1.7万家健身俱乐部,3300多万会员,算算看,一年得多花多少冤枉钱?真是太“过分”了。

当然,你可以说,一开始自己买年卡不是因为太自信了,而恰恰是因为对自己的自制力太不自信了:就是生怕自己坚持不住,所以上来就破釜沉舟,先狠狠地交笔大钱,以后想起钱来肉疼的时候就不偷懒了。虽然最后只去了10次,可要不交那年费的话,可能连这10次都不去呢。这心理和新年愿望一样:新年了,总得雄心壮志一会儿吧?虽然心知肚明自己是三天两头常立志的典型,但不立回长志的话,连开始的激情投入都没了,直接从年末的捶胸顿足进入下一年的捶胸顿足,怎么得了啊。

问题在于,经验已经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多么不靠谱。新年立宏愿虽然过瘾,来如山崩心潮涌,可过不了几天,总是去如疾风不留痕。怎么办?传统文化强调和自己的欲望与懒惰做斗争,怎么斗?吃苦耐劳。什么十年寒窗美人香,什么钱海无涯苦作舟,都是这个路数。又苦又寒不说,还动不动十年无涯的,谁受得了?受得了的都进了历史书,成了代代相传的励志故事。不过那些故事都是假的,后人添油加醋般夸大这个“苦”字,不过为给自己屡屡放弃求个心理安慰。任何值得追求的愿望,都需要与之相称的努力,但努力过程不可能从头苦到尾,到最后突然量变质变苦尽甘来,那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相似,属于神话范畴。

要让自己的努力见效,最要紧的是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在开始努力的阶段,要格外留意。决不能假设自己能如想象般含辛茹苦坚持到底,不可能。所以在开始阶段应格外用心些,设计些方法激励自己坚持一段时间,一旦有了习惯,接下来便简单。

还以健身为例。不要心血来潮对自己痛下杀手一次扔一大笔年费,可以从按次收费开始,省下来的钱可以雇用个私人教练,帮助自己十几二十次。一两个月后形成习惯,自己就更容易坚持些。这样做大概比扔笔年费然后浪费掉大多数更划算,也更有效。

这道理其实人人懂,可是因为“过分自信”无处不在,使得我们常常制订很难执行的计划,让本可以实现的目标困难重重。万事开头难,所以不能埋头闭门蛮干,要把最简单的事放在最开始,并多方寻求帮助,借助外力让自己开始得容易些,这是坚持下去的最有效方式。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可惜人还是那个不靠谱的旧人。要想愿望不落空,先易后难您可得放轻松啊。